浅谈内部控制制度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影响
2014-02-25卜祥海
卜祥海
(包钢稀土钢板材公司,内蒙古 包头 014010)
很多私营企业受管理人员素质、财力、企业文化、经营规模等因素的制约,注重短期效益,以“强人”治企。造成企业管理水平低下,尤其是缺乏行之有效的内控制度,严重影响了私营企业的持续经营和发展壮大。因此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十分重要。
一、内控制度概述及作用
内控制度是私营企业业主为了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确保财务数据记录的真实与正确,科学合理组织生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而在企业内部所采取的组织规则和一系列调节方法与措施。主要内容包括:公司组织人事及薪酬管理、货币资金收支平衡、资产管理、购销业务管理、安全生产制度、成本核算考核制度、财务报告、全面预算、合同管理、信息系统等。内控制度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对内有助于公司生产经营决策顺利实施,确保公司资产保值增值,股东权益最大化;对外则有助全社会建立良好的政治经济秩序,保证企业依法经营,便于国家行政机关和社会机构监督检查。具体有以下两点作用:
(一)完善的内控制度是高水平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别是私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受市场规律支配。只有通过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科学合理地组织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才能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确保企业健康发展,成为百年老店。
(二)健全的内控制度建设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基本条件
健全的内控制度可以保证企业各种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国家税务部门、工商部门、统计部门、财政部门等相关主管部门,通过检查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与否,判断企业提供的信息。达到监管企业经营,准确收集经济数据,宏观调控国家经济的目的,避免美国“安然公司”事件重演。
二、我国大部分中小私营企业内控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一)很多私营企业业主对内控制度的作用不认可,不重视制度的建立与执行
我国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大多数私营企业家是依靠经济改革中提供的机遇和赌博精神淘到第一桶金的,管理企业主要靠亲情、友情、和良心。一旦这种关系不存在了,企业管理马上陷入混乱状态。生产经营逐步衰败,甚至破产关张。他们缺乏正规的企业管理培训,忽视内控制度建设,在暴利行业依靠简单粗放的经营和大胆投资,企业迅速发展壮大。但风险防范能力特别差,一旦行业进入微利时期,在残酷的市场竞争面前难以为继。意识不到完善的内控制度是企业发展的保障,简单认为管理制度会增加企业成本,降低工作效率,影响企业高速发展。
(二)内部控制不健全
有些私营企业虽然有内控制度,但是特别不健全。例如内控制度中要求企业中有些岗位不能同一人兼职,通过两个以上的人完成同一项业务,可以互相监督、互相制约,最大限度地减少错误的发生,有效防止贪污腐败和职务侵占给企业造成严重损失。
但在我国大多数中小私营企业中,企业为了降低生产经营人工成本,集中控制企业权利,尽可能少设岗位。往往是一个人身兼数职,这就是内控制度不健全的一种体现。
(三)对企业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缺乏监督考核
我国的中小私营企业绝大多数没有设立内控制度考核机构,或者有考核机构,但名存实无。员工业绩的好坏主要看业主的态度,业主在评价时难免会掺杂个人感情,受亲情、友情和各方面压力的影响,缺乏制度保障。无法真正发挥监督的职能。相关社会主管部门也没有监督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的责任。因此内外两方面都对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考核都不足。
三、对建立健全中小私营企业内控制度的几点意见
(一)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地建立健全内控制度
建立健全我国的中小私营企业内控制度,主要应该完成以下几项工作。首先需要政府主管部门组织培训班,对企业负责人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素质强化学习培训。提高私营业主的管理素质,通过对正负两方面典型案例的分析,让其充分认识到内控制度在促进企业科学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和维护企业根本利益中的重要作用。其次企业的主要经营管理负责人或内控制度的制定者和考核者应该经常深入到企业的基层生产经营单位,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根据市场发展形势、国家政策法规和生产经营情况的变化,科学合理地制定或调整修订本单位的内控制度,确保内控制度成效的发挥。例如企业产品的销售由买方市场转为卖方市场时,就要及时地修订内控制度中对生产经营目标的考核。买方市场时企业要侧重于产品的销售管理,通过内控制度激励营销人员提高销售业绩。卖方市场时企业要侧重于产品的生产管理,通过内控制度激励生产单位保证产品质量、增加产品产量、降低产品成本。进而快速适应市场调节,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第三由于我国大部分私营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小、注册资金低,因此在建立健全内控制度时,同时还要考虑管理成本,不要搞“一刀切”,生搬硬套固定模式。制度的制定要突出重点生产经营工作,抓重要的关键点,尽可能用低成本达到最佳的内控效果。
(二)通过建立健全与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相适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保证内控制度的落实与执行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证内控制度的贯彻执行,必须建立与之相配套的约束和激励机制。首先是来自企业自身管理机构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对于已经建立的内控制度要同时建立考核制度,对内控制度和经营目标定期考核,提出奖罚方案,让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与每个员工的工作业绩和经济收入挂钩。同时通过考核机制还可以发现内控制度的缺陷或者错误,及时更新修改。例如内控制度中对购销合同的管理规定:合同的签订必须有一个完善的流程,未按流程签订合同就要按内控考核制度处罚,完全按流程签订合同就要按内控考核制度奖励。一旦发现内控制度规定的合同签订流程存在问题,就要及时通过管理程序修改合同签订流程。适应国家相关政策变更和瞬息万变的市场规则的要求,以期达到既定的生产经营目标的。其次还要强化外部监督,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应该根据我国私营企业的实际情况,颁发一套规范的内控制度,虽然不具备法律效力,但可以为私营企业建立内控制度提供依据。当然私营企业业主也可以引进社会监督机构,激励约束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例如“审计师事务所”等社会经营性监督机构,具有监督成本低,见效快,成果显著等方面的优势。是中小私营企业不错的选择。
总之,内部控制作为由管理者为达到经营目标而建立的一系列规则、政策和程序,与公司治理是密不可分的。我国的私营企业必须加强内控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才能使企业健康发展,经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