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理念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2014-02-25华学宝
华学宝
[内容摘要]在生本理念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转变教育理念,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应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前,教师应引导学生完成导学卡,并通过组建的合作小组将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
[关键词]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思想品德;教学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初中生自身特点,选择能够帮助学生成长的教育途径进行教学。教师应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让每一个学生在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提升学习能力,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一、转变教育理念,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1.以生为本,思想品德教学应紧扣学生学习的心弦
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不但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应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要激发起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教师应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处于兴奋状态,能够紧紧随着教师的引导进行思考探究。因此,思想品德的教学应建立在以生为本的基础上,教师应把握学生的思想道德情况,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
2.以学定教,选择适合学生的思想品德教学策略
生本理念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应高度尊重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投身于积极探究,让学生在践行中获得道德水准的提高,掌握初中思想品德学习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内容,选择适合初中学生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比如,在“欢快的青春节拍”的教学过程中,我针对学生情况以及教学内容,向学生展示多媒体图片,让学生的思维能够尽快投入到教学情境中,引发学生结合自身进行思考。然后,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将理论知识与自身经历、自身思想认知情况结合起来,达到思维的升华。
二、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利用多媒体提高学习兴趣和动手动脑能力
在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认为这不是重要的学科,因此在学习的过程有些懈怠。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思想品德和他们息息相关。多媒体课件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情境思考中。教师应善于将抽象的概念教学以各种生动形象的视频、音频资料形式展示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思考,多方沟通,达到情景交融、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师应有意识地提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动手动脑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2.培养创新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课件的引入,使抽象的思想品德概念变得形象生动,学生不但能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而且能够逐步感知教学内容,更容易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教师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应主次分明,要以能促进学生思考和创新为目的,在课堂上多给学生留出思维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教学内容思考自身的创新技能,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思维,巧妙利用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与教师交往互动,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让思想品德课堂真正成为高效课堂。
三、认真设计导学卡,提升学生的自学思考能力
1.导学卡的设计应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思想品德的学习
在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导学卡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在先学先问中感知教学内容,再在课堂上由教师帮助突破教学重点,感悟教学难点。
2.精心设计导学卡可促进学生自学思考能力的提升
在导学卡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加强组内教研以及个人备课,要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在课前思考的过程中能够对教学重点和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在导学卡的设计上,教师应善于将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每完成一次导学卡都能得到学习能力的提升。
四、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将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
1.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
生本理念教学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合作小组的组建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地组织教学,还能让学生在合作小组中进行交流,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
2.教师要将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创建有效的主动学习的方式。比如,在《人生难免有挫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根据前置性作业思考教学的主要内容,再让学生在课上通过明确的分工开展激烈的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达成共识,这样学生不但提高了思想认识,还培养了交流合作和创新思考的意识。
总之,在生本理念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以生为本,以学定教,选择适合学生的思想品德教学策略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想品德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建菁.完善思想品德课评价,提升中学生人文素养[J].考试周刊,2012,(13).
[2]张勃.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J].新课程学习(下),2012,(01).
(责任编辑 冯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