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底片》

2014-02-24闻丹青

中国摄影 2014年2期
关键词:老侯登科个案研究

闻丹青

前几年,潘科主编了一本名叫《照&相》的摄影学术内刊,旨在做摄影批评之类的事情,近来又有《底片——探寻熟悉的陌生人》一书问世,他从好友侯登科、胡武功大量的底片入手,通过探究他们的影像和生活轨迹,试图梳理陕西群体中这两位核心人物的思想脉络。潘科也是陕西群体中一员干将,1985年他与侯登科合作拍摄报道摄影组照《出征》引起争议,继而又在陕西群体谋划、分工的系列理论文章中撰写了《论内容与形式的若干问题》一文,之后积极参与策划、筹办“艰巨历程”展览,这一连串动静使当时的摄影界对这批西北青年不敢小觑。

《底片》是目前摄影图书里少有的个案研究专著,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生动细致描绘出两位挚友侯登科、胡武功的许多摄影生活细节,用两人或陕西群体中其他人同时拍摄的几乎相同的影像,分析其中的异同,寻找侯、胡二人性格差异与影像的关系。全书开篇第一个章节就提出问题:“照片可疑”。照片的真实性是一个可以深入研究的大题目,值得写论文、出专著探讨。全书第一幅照片提醒读者,风衣皮鞋裤线笔挺的摄影者是我们熟悉的老侯吗?同时也告诉读者上世纪八十年代那一批摄影人通常的拍摄方式——群拍(这个词汇有意思,聚众打猎式的拍摄是中国特色,值得研究。)一身铁路工作服或军绿士兵上装是人们对老侯着装的记忆,我见过一次最夸张的,大概是九十年代中期《四方城》筹划拍摄期间,以往陕西的弟兄们来京,多是住在王府井近旁的“总参第四招待所”,而这次老侯电话约我去当年京城屈指可数的五星级宾馆——凯宾斯基酒店,大堂见面老侯上身光板套一件摄影背心,下面短裤布鞋。潘科在书中提问朋友们印象中“穿着邋遢的侯登科与照片中不邋遢的侯登科哪个才是真实的?”另一幅记录侯、胡两人激动争吵的照片在影像中却完全是风平浪静甚至微笑以对。以“照片可疑”开篇,又依“可疑的照片”而论,这似乎是矛盾,是冲突,但其中却有“否定之否定”的意味。

“麦客”是八百里秦川特有的劳作形态,成百成千的甘肃“下苦人”南下关中替缺少劳力的农户收麦子,只身一把镰刀随着季节依麦熟的纬度由南向北,边干活边向家的方向靠近。陕西群体的各位好汉都拍摄过这一题材,也邀请各地的朋友们前去群拍。在《底片》里有意思的是潘科拎出侯、胡两人各自都十分重视的一幅照片——“走镰的汉子”深入分析,面对挥镰洒汗、体魄健壮的麦客,二人几乎在同一位置、同一瞬间按下快门。老侯对这幅照片的重视从他的画册《麦客》中可以窥见。按常规“后记”是一本书的结尾,而老侯却在把它放在 “后记”之后,以竖幅满版的设计刊用这幅图片,好像着力让全曲结束在一个高昂激越的音符中。而老胡对这个影像亦钟爱有加,几次重要的展览会上,他都以巨幅画面呈献给观众,让人印象深刻。潘科不仅介绍了两人的拍摄状况,分析影像,更用电脑手段把极度相近的两幅照片重叠,在细微之中探寻差异。善于思考的读者可以从中引申出许多问题来探讨,诸如瞬间的把握、镜头的运用、群体拍摄之后底片或照片的挑选、风格的形成等等。再如“爬城墙的孩子”也是二人一同拍摄,只是站位相距几米而已,两幅照片中的孩子完全相同,动作几乎相近,生动的画面让人过目难忘,潘科将两幅照片并置在一起更令人思考。类似的有趣之处在这本书中比比皆是,读者必须亲自翻阅才能感受作者的良苦用心。潘科采用多张相关底片分析、多幅相近画面比较的方式进行摄影家个案研究,这种方式可以避免评论者的主观臆断。在摄影评论与研究中,常常有人从单幅作品洋洋洒洒开讲,以至于与作品本身或作者本意相去甚远,此类文字作为作品赏析未尝不可,作为严肃的摄影家个案研究就有些站不住脚了。潘科通过这种分析、比较的方式进行研究,以期向读者展示研究的过程,让不同的读者得出自己的结论。这种研究方式的难度是非常大的,难在掌握全面的材料,去世的人且不谈,就是在世的朋友也难以让你翻箱倒柜全面浏览。

《底片》不仅有潘科对侯、胡二人影像的分析论述,还有当年不少趣闻轶事,为日后研究提供大量生动的细节,但其中难免有口传之误、记忆之误,比如书中写到史称“芜湖会议”的“第三届全国摄影创作会议”,会前一伙年轻人蓄意谋划,“会上列席代表李媚跟主持人争夺麦克风,鲍昆、石宝琇等人一起助阵抨击摄影界现状。”此处应当更正的是鲍昆上台争夺麦克风。当时我刚刚进入《中国摄影》杂志任图片编辑,这个会我没有赶上参加,但事后听朋友讲述了会上热闹的情景。可惜正史上仅记载一句“1986年10月,中国摄影家协会在安徽省芜湖市召开第三届全国摄影创作会议”。被争夺麦克风的正是我的老领导、时任《中国摄影》杂志主编的袁毅平,他的另一个身份是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做为资深摄影家、协会领导和会议主持人,被一群小青年闹了会场,袁老有几分恼怒,有几分不满,但无论话语之间还是正式报道,他都认为这是年轻人激进的作为,一些说法也有值得思考的地方,心中绝无记恨,由此可见袁老的人品。

书评至此一般都有几句意见,我亦不能免俗。这本书读到最后有一种虎头龙尾的感觉,说蛇尾是贬义,之所以说龙尾是因为它的内容不是越来越细,而是越来越发散开来,可以想见作者满桌材料、思绪万千,但没有时间深入展开,或许这是本书的不足,但也可能是补充修订乃至续写的契机。endprint

猜你喜欢

老侯登科个案研究
Design optimization of a silicon-germanium heterojunction negative capacitance gate-all-around tunnelin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based on a simulation study
竞技足球比赛技术制胜因素研究
Optical scheme to demonstrate state-independent quantum contextuality
小学课程整合模式的个案研究
赵树理“折磨”年轻人
ICF-CY在学前融合教育中的应用探索——个案研究
提琴
提琴
提琴
中共党史学个案研究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