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人与科学精神

2014-02-24

同舟共进 2014年1期
关键词:基本素质社会转型国人

近代以降,国人对西方科学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随着鸦片战争的炮响,国人始见船坚炮利的科技威力;而直至“五四”时代提倡“德”、“赛”二先生,才深入到科技背后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层面。

何为“科学精神”?梁启超曾言:“有系统之真知识,叫做科学,可以教人求得有系统之真知的方法,叫做科学精神。”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在1941年所撰《科学之方法与精神》一文中,亦提出了三种科学态度:“一是不盲从,不附合,依理智为归,如遇横逆之境遇,则不屈不挠,不畏强御,只问是非,不计利害;二是虚怀若谷,不武断,不蛮横;三是专心一致,实事求是,不作无病之呻吟,严谨毫不苟且。”

“科学精神”是一种观念,一种思想,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精神品质,它源于人类在追求真理过程中形成的理性思维与实证传统,已成为现代社会的普遍价值和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当前,我国正在经历着极为深刻的社会转型和变革,转型期经历的一些诸如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等危机,主要原因之一便是科学精神的缺失。

国家现代化首先要求人的现代化。用科学的态度看待事物,用科学的方法思考问题,应是每一位合格公民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从这个角度看,“五四”提出的科学启蒙任务仍未完成,“赛先生”依然任重道远。

——题记

猜你喜欢

基本素质社会转型国人
国人休闲支出:更多了
口腔健康,为何不被国人重视
纸媒编辑的基本素质和责任
社会转型时期的大众传媒与公共政策
被嫌弃的宋国人
现象级“老炮儿”折射社会转型之惑
国人赴日“抢盖”引反思
浅谈新闻编辑应具备的几项基本素质
校园文化与校长基本素质浅析
社会转型环境对“小产权房”购买行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