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校信息化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2014-02-24耿淬张群元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4年1期
关键词:资源信息化信息技术

耿淬+张群元

【摘 要】职业教育信息化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求,信息化课程改革必须建立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课程目标应具有信息化特征,全面建设和利用信息化的课程内容,具有信息化的课程实施过程,以信息化手段进行课程学习评价。信息化课程资源是信息化课改的重要基础,信息化课程实施模式主要以混合课堂及翻转课堂模式为主。

【关键词】信息化 课程改革

一、信息化课程改革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

根据当前大多数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的实际状况,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深度有以下几个层次: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采用了信息技术,产生了新的教与学模式,改善了教学效果;在课程组织中采用了信息化的课程资源,改变了部分内容的组织结构;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融入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评价等方面,改变了学习方式。

信息化课程改革必须建立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其内涵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确立具有信息化特征的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指围绕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课程实施后所应达到的目标,一般从知识、技能、素质三个方面阐述,体现专业特征及岗位要求,不涉及信息技术使用方面的目标。信息化特征的课程目标既要体现专业特征又要体现信息化特征,即对学生在这门课程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有明确的目标阐述,体现信息社会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二)全面建设和利用信息化的课程内容

信息化的课程内容不是固化在纸质教材上,而是以信息资源的状态存在,附着于数字化教学平台或网络的开放平台。课程呈现一定的结构,但这种结构不是固化的,可以根据学生的意愿进行调整,也就是说学生可以选择学习内容。课程内容的信息化方便学生选择并搭建符合自己个性需求的课程结构。

(三)信息化的课程实施过程

课程实施重视利用数字化环境开展教学过程,利用信息化课程资源、运用多种学习方式开展学习过程,重视学生个体自主、探究、体验、合作等学习行为的产生,而这些行为是信息社会对社会人发展能力的基本要求。所以信息化的课程实施过程就是学生获取未来发展能力的过程。

(四)以信息化手段进行课程学习评价

以学生的学习全过程和效果为评价对象,利用信息化手段记录学习状况、跟踪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学生可以从评价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有目的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有效地控制学习进程,对自主学习起促进作用。教师也可根据在线测试的结果综合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调整教学策略。学习评价直接指向学习过程和学习质量,在动态实施过程中随时调整以保证学习质量。

二、信息化课程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一)硬件条件不能满足信息化课程实施需求

信息化课程实施需要丰富的信息化课程资源做支撑,要求网络不受地域限制,能最大限度地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的共享。但现有带宽及速度不能保证视频顺利播放,学校学习终端配置数量不足,一些学生的家庭网络及计算机配置不够,课外观看视频课程资源有障碍,课外自主学习资源受限制,学习效果不能保证。

(二)教师信息化教学观念未能全面建立

十一五期间高职校经过“三以一化”课程改革,教师基本树立了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教学思想,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的探索实践活动一直在进行。但就绝大多数教师而言,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仍很肤浅,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思想尚未全面建立。很多教师带着新课程的观念外壳,课程实施过程中仍然以教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填鸭式灌输知识。

(三)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制约了信息化课程实施

高职校大部分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不够,对视频制作软件和资源的搜索、加工、处理更是较少接触,在录制教学视频、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数字化资源等方面存在困难,制约了信息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及课程实施。

(四)职业学校学生自主学习动力不足

信息化课程实施中,学生借助信息技术观看教学视频、文本、动画及图片,搜集相关资料,并对所学的知识归纳总结,从中发现问题。这些学习活动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均不够,制约了信息化课程实施的效果。

综上所述,职业学校现有的整体状况对信息化课程改革的推进存在不利因素。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应做好信息化课程改革规划,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工作,整体布局信息化课程改革,配套相关政策措施激励教师进行信息化课程改革;其次,应加大投入,改造校园网络,整体升级网络、服务器、学习终端等,提升硬件条件,保障信息化课程实施平台的正常运行;第三,对教师应加强现代职教教学观念及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水平等方面的培训,特别加强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中的技术技巧的培训,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考核,通过典型课程的信息化课程改革试点带动整体信息化课程改革;第四,改变对学生课程学习的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多角度评价,将课外网络学习时间纳入考核范围,给予学分,以激励学生的自主学习。

三、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是信息化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

信息化课程资源是信息化课程内容的载体,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是信息化课程改革的重要步骤。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课程网站进行自主学习,主要就是对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学习。信息化课程资源从表现形态上分有视频、动画、PPT、图片等,从知识类别上分有概念库、原理库、案例库、仿真库、演示库、图库、题库等。如此繁多的资源要想产生好的学习效果,必须遵循一定的建设原则。

(一)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建设原则

直观性原则。信息化课程资源主要针对知识点进行设计,应摒弃纸质教材中枯燥抽象的描述,代之以具象的图片、动画等,使概念可辨,原理可见,仿真可动,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序化性原则。就具体课程而言,信息化课程资源直接映射课程内容,根据课程自身的逻辑关系及学生认知规律将知识点序化,使学生方便简洁地找到学习顺序。现今职业学校的课程多以项目化课程为主要特征,可以根据项目需求序化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要点,建设项目课程的信息化课程资源。

多途径原则。信息化的课程资源来源丰富,可以依托网络收集,也可以自制,也可向专业公司购置。任何一种途径都不可能解决一门课程中的所有资源,或者以其他方式收集的资源在使用时会有各种局限性,所以教师根据本校、本课程、本班学生的实际,整合、改造、自制课程资源往往是必不可少的过程。

小型化原则。职校学生学习注意力时间不长,为加强学习效果,应将较大的知识点分解成小的知识点,制作成较短时间的信息化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小而精,是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的重要事项。

(二)信息化课程资源的框架设计

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应注意整体框架设计,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目标,结合课程特点形成完整的学习单元,再对学习单元进行资源需求分析,构成一个学生可自主学习的较为完整的课程资源类别设计,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课程资源的收集及制作。视频制作的基本流程为:列写需学习的核心要素—写出核心概念相关介绍—视频录制(视频长度5min左右)—设计任务,引导学习—将视频和任务上传到课程管理系统。

以项目课程“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中“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的安装调试”项目构建的项目资源框架如表1。

表1

四、信息化课程改革的基本模式

(一)混合课堂模式

混合课堂的主要思路是把课堂教学和在线学习两种学习模式有机整合。它结合了各种信息技术来实现教学目标,运用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等学习理论选择最佳学习方法。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设计或问题设计,学生或进行在线学习,或与教师面对面交流。混合式学习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兼顾了教和学两个方面,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混合学习模式即传统课堂学习模式与网络化学习模式相结合,既可以发挥传统学习模式中教师引导、启发、监督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二者优势互补,产生较好的学习效果。课程网站或数字化学习平台是混合学习的重要平台,而信息化课程资源根据课程特点由教师组织呈现于课程网站。

(二)翻转课堂模式

一般教学过程通常有知识教学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知识教学由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来完成,知识内化由学生在课后通过纸质作业或者实践活动来完成。在翻转课堂模式中,学生通过网络,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学习知识,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设计及同学的协作,完成知识的内化过程。图1为翻转课堂的结构图。

翻转课堂使学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发生了改变。 一般课堂与翻转课堂各要素的对比情况见表2。

表2

翻转课堂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思想,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课前观看教师的视频讲解或学习相关资料时无需限定时间,无需担心遗漏内容与教学片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或分配每个视频观看的时间,理解的可快进跳过,不理解的可倒退并反复,还可暂停进行笔记或思考,完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学习。还可以通过网络交互工具向老师或同伴咨询,实现协作学习、发现学习等策略,自主学习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师成了学生便捷地获取学习资源、使用学习资源、处理学习信息、知识应用的脚手架。这样,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

【参考文献】

[1]郭丹.混合式学习有效性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2):153~156

[2]谢康,陈丽.论信息技术文化视野下的课程改革[J].中国远程教育,2005(6)

[3]何克抗.我国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新进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1(1)

[4]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8)

[5]韩丽珍.翻转课堂在我国发展的瓶颈及路向选择[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

[6]黄燕青.翻转课堂中微课程教学设计模式研究[J].软件导刊,2013(6)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多途径原则。信息化的课程资源来源丰富,可以依托网络收集,也可以自制,也可向专业公司购置。任何一种途径都不可能解决一门课程中的所有资源,或者以其他方式收集的资源在使用时会有各种局限性,所以教师根据本校、本课程、本班学生的实际,整合、改造、自制课程资源往往是必不可少的过程。

小型化原则。职校学生学习注意力时间不长,为加强学习效果,应将较大的知识点分解成小的知识点,制作成较短时间的信息化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小而精,是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的重要事项。

(二)信息化课程资源的框架设计

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应注意整体框架设计,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目标,结合课程特点形成完整的学习单元,再对学习单元进行资源需求分析,构成一个学生可自主学习的较为完整的课程资源类别设计,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课程资源的收集及制作。视频制作的基本流程为:列写需学习的核心要素—写出核心概念相关介绍—视频录制(视频长度5min左右)—设计任务,引导学习—将视频和任务上传到课程管理系统。

以项目课程“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中“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的安装调试”项目构建的项目资源框架如表1。

表1

四、信息化课程改革的基本模式

(一)混合课堂模式

混合课堂的主要思路是把课堂教学和在线学习两种学习模式有机整合。它结合了各种信息技术来实现教学目标,运用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等学习理论选择最佳学习方法。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设计或问题设计,学生或进行在线学习,或与教师面对面交流。混合式学习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兼顾了教和学两个方面,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混合学习模式即传统课堂学习模式与网络化学习模式相结合,既可以发挥传统学习模式中教师引导、启发、监督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二者优势互补,产生较好的学习效果。课程网站或数字化学习平台是混合学习的重要平台,而信息化课程资源根据课程特点由教师组织呈现于课程网站。

(二)翻转课堂模式

一般教学过程通常有知识教学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知识教学由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来完成,知识内化由学生在课后通过纸质作业或者实践活动来完成。在翻转课堂模式中,学生通过网络,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学习知识,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设计及同学的协作,完成知识的内化过程。图1为翻转课堂的结构图。

翻转课堂使学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发生了改变。 一般课堂与翻转课堂各要素的对比情况见表2。

表2

翻转课堂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思想,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课前观看教师的视频讲解或学习相关资料时无需限定时间,无需担心遗漏内容与教学片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或分配每个视频观看的时间,理解的可快进跳过,不理解的可倒退并反复,还可暂停进行笔记或思考,完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学习。还可以通过网络交互工具向老师或同伴咨询,实现协作学习、发现学习等策略,自主学习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师成了学生便捷地获取学习资源、使用学习资源、处理学习信息、知识应用的脚手架。这样,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

【参考文献】

[1]郭丹.混合式学习有效性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2):153~156

[2]谢康,陈丽.论信息技术文化视野下的课程改革[J].中国远程教育,2005(6)

[3]何克抗.我国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新进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1(1)

[4]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8)

[5]韩丽珍.翻转课堂在我国发展的瓶颈及路向选择[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

[6]黄燕青.翻转课堂中微课程教学设计模式研究[J].软件导刊,2013(6)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多途径原则。信息化的课程资源来源丰富,可以依托网络收集,也可以自制,也可向专业公司购置。任何一种途径都不可能解决一门课程中的所有资源,或者以其他方式收集的资源在使用时会有各种局限性,所以教师根据本校、本课程、本班学生的实际,整合、改造、自制课程资源往往是必不可少的过程。

小型化原则。职校学生学习注意力时间不长,为加强学习效果,应将较大的知识点分解成小的知识点,制作成较短时间的信息化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小而精,是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的重要事项。

(二)信息化课程资源的框架设计

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应注意整体框架设计,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目标,结合课程特点形成完整的学习单元,再对学习单元进行资源需求分析,构成一个学生可自主学习的较为完整的课程资源类别设计,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课程资源的收集及制作。视频制作的基本流程为:列写需学习的核心要素—写出核心概念相关介绍—视频录制(视频长度5min左右)—设计任务,引导学习—将视频和任务上传到课程管理系统。

以项目课程“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中“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的安装调试”项目构建的项目资源框架如表1。

表1

四、信息化课程改革的基本模式

(一)混合课堂模式

混合课堂的主要思路是把课堂教学和在线学习两种学习模式有机整合。它结合了各种信息技术来实现教学目标,运用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等学习理论选择最佳学习方法。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设计或问题设计,学生或进行在线学习,或与教师面对面交流。混合式学习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兼顾了教和学两个方面,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混合学习模式即传统课堂学习模式与网络化学习模式相结合,既可以发挥传统学习模式中教师引导、启发、监督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二者优势互补,产生较好的学习效果。课程网站或数字化学习平台是混合学习的重要平台,而信息化课程资源根据课程特点由教师组织呈现于课程网站。

(二)翻转课堂模式

一般教学过程通常有知识教学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知识教学由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来完成,知识内化由学生在课后通过纸质作业或者实践活动来完成。在翻转课堂模式中,学生通过网络,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学习知识,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设计及同学的协作,完成知识的内化过程。图1为翻转课堂的结构图。

翻转课堂使学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发生了改变。 一般课堂与翻转课堂各要素的对比情况见表2。

表2

翻转课堂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思想,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课前观看教师的视频讲解或学习相关资料时无需限定时间,无需担心遗漏内容与教学片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或分配每个视频观看的时间,理解的可快进跳过,不理解的可倒退并反复,还可暂停进行笔记或思考,完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学习。还可以通过网络交互工具向老师或同伴咨询,实现协作学习、发现学习等策略,自主学习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师成了学生便捷地获取学习资源、使用学习资源、处理学习信息、知识应用的脚手架。这样,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

【参考文献】

[1]郭丹.混合式学习有效性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2):153~156

[2]谢康,陈丽.论信息技术文化视野下的课程改革[J].中国远程教育,2005(6)

[3]何克抗.我国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新进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1(1)

[4]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8)

[5]韩丽珍.翻转课堂在我国发展的瓶颈及路向选择[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

[6]黄燕青.翻转课堂中微课程教学设计模式研究[J].软件导刊,2013(6)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资源信息化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