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作室学校”在中国行得通吗?

2014-02-24吴开宇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4年1期
关键词:职教陶行知理念

“工作室学校”在中国行得通吗?

“工作室学校”颠覆了当下传统概念中学校的定义以及运转模式,已经不仅仅是“小班化教学”,而是一种“个体化教学”。对职教人来说,“工作室学校”的成功,至少有以下两点触动。

一是在“温水效应”的日常课堂面前,我们有没有勇气做出全新的改变。

职业学校的学生原本就是学校教育的“边缘人物”,他们早就对相对封闭、难免枯燥而又冰冷考核的学校教育充满着抵触情绪。时下的职业教育又偏重于技能却往往忽略了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与提高,毕业出来的学生能够生存却很难谈得上懂得生活。日常的职教课堂,形同于一潭温水,培养的是“群”而非“个”。“工作室学校”教育的神奇之处就在于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他们最合适的位置,发挥他们最大的潜力。我们需要更多像“工作室学校”这样的新理念,只有这样的探索,才能为教育事业带来希望,才能为更多的家庭与个人带来希望。

二是在仰慕西方先进教学理念的时候,我们有没有回眸传统的教学理念。

“工作室学校”在理念上其实就是“学习即生活”“社会即学校”的表达。陶行知先生早在1931年就在如今的上海宝山区大场地界建立了山海工学团。我们一直都在喊陶行知先生提出来的“教学做合一”,然而真正落到实处的又有几家?早年的中国梨园行也有“工作室学校”的影子,梨园弟子的培养讲究一师一徒,数十年光景不仅培养一个角,也延续一个行当。

其实改变与创新很简单,只需要行动起来。当学校不再用绳索来牵引学生,而是精心呵护学生的双翅,每一个学生就有了更多的选择,也就有了自由的明天。

(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 吴开宇)

猜你喜欢

职教陶行知理念
新时代铁路职教工作如何满足职工培训的需求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陶行知:书香年少时
陶行知夜归
“工匠之师”从何而来
陶行知不花一分公款
国际输出是职教自信的具体体现
用心处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