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年楼兰灭国之谜

2014-02-24昆石

新疆人文地理 2014年1期
关键词:楼兰

探险家与古国之谜

说起楼兰,不得不提到近代史上的一个瑞典人,他就是斯文·赫定。斯文·赫定(1865年~1952年),是瑞典籍的世界著名探险家,他从16岁开始,从事他终生无怨无悔的职业探险生涯。他的名字,在他的祖国,不但路人皆知,而且为人们所热爱,与诺贝尔有齐名之誉。

在他充满冒险主义色彩的一生中,发现楼兰无疑是其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因为罗布人向导奥尔德克丢失的那把铁锨而使得神秘楼兰古国重现天日的故事现在几乎家喻户晓,不少人恨不得自己就是那把幸运的铁锨。

斯文·赫定在楼兰找到的除了一个消失了将近1600年的古国度,还惊奇地发现,这个古国的人民拥有高度发达的文明程度——正是后者使他的名字铭记在了近代史上。

不说那些精美的壁画和器物,就说那些各种文字的出土文书,就足以使发现者惊呼:难道这里的人们个个都是语言学的博士吗?古婆罗谜文、梵文、佉卢文、汉文,还有后来的吐蕃文等等,这里的木简、竹简、纸、帛、桦树皮、狼皮、羊皮,只要是能写会画的载体上,无一不挤满了各种争先恐后要求表达自己的古文字,在欧洲还在愚昧落后的黑暗中苦苦挣扎时,这里的黄沙已经掩埋了一个灿烂的文明古国。

楼兰国三劫之谜

关于古楼兰国的灭亡,现在的史料已经有了很清晰的记载,一共有三劫:第一劫,公元439年,北魏君主拓跋焘兴兵武威。沮渠家打了败仗,公元441年11月,沮渠蒙逊的儿子安周领兵5000向西败逃,跨越流沙进攻楼兰国。公元442年春夏之交,楼兰王比龙在战场上占了上风的情况下,带领4000户楼兰国主体居民逃跑!楼兰因此元气大伤!史书通常认为楼兰国至此灭亡。

第二劫,沮渠安周并没有为难投降的楼兰太子真达,真达在楼兰王城里迎来了第二劫。北魏军队大胜武威军之后,拓跋焘于公元445年下令亲征楼兰,将军万度归从凉州发兵,兵锋直指楼兰城下,真达再次“面缚而降”!被带到了当时北魏的首都,再没回来!

第三劫,北魏派交趾公韩拔为鄯善王,继续镇守楼兰,但没能阻止公元491年—493年,北方兴起的游牧民族丁零人的狼骑,楼兰被破,“人民散尽”。

看到这里,大家会问,既然楼兰国的灭亡经过这么清晰,它还有什么可以称之为谜团的呢?不要着急,后两步跟谜团倒是没有关系,但第一步,尤其是国王比龙的逃跑,真可谓谜团重重。

比龙“跑路”之楼兰国机密

公元442年春,北魏军队攻打北凉,北凉皇室子弟安周率领的军队到达楼兰城,困在楼兰城外十几里的地方。

比龙想投降,北魏君主拓跋焘的使臣不许。

3月底,安周仍不能攻克楼兰,他“退居东城”。楼兰国王比龙连夜率领一半的居民,也就是4000户人逃跑。

比龙逃跑之前,他的儿子太子真达曾经阻挡,问他为何要跑,因为当时楼兰国有3000军队,即便安周有5000人,他们作为守城的一方实际上是可以守住的。交手了若干回合,事实也证明,北凉军队并没有占到便宜。

《魏书·西域记》记载:“唇亡齿寒,自然之道也。今武威为魏所灭,次及我也。若通其使人、知我国事,取亡必近,不如绝之,可以支久。”这段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说:“(我认为),唇亡齿寒是自然的道理,现在武威被魏国所灭,接下来就会轮到我们,再要是让他通过不停地派遣使者知道了我们的国事,灭亡我们的日子就快到了,不如与其隔绝,还可以支撑的久些。”

很显然,这个“国事”,不可以使其知,这才是比龙王惧怕而逃的真正根源。

他跑了,楼兰大乱,4月,比龙的儿子真达投降安周。

一个和尚引发的灭国之战

昙无谶其人,昙无谶(意译法护),中天竺人。6岁丧父,跟着母亲做织工过活。他母亲看到沙门达摩耶舍受人崇拜,得到丰厚的供养,很为羡慕,就叫他去做达摩耶舍的弟子。10岁学念经,天资聪明,记忆力强,一天能背300多颂。他本学小乘,后来遇到白头禅师,辩论了100天,难不倒禅师。禅师便给他树皮的写本《涅盘经》,他读了以后,便专攻大乘。到20岁时,已熟习大小乘经典6万多颂。他受到《涅盘经》的启发才改小归大,后来他弘扬佛教即以《涅盘经》为主。他的译著一共36卷,强化鬼神系统和禁术咒语,宣讲万物有灵和多神主义,还有十二生肖、28星宿等内容。

据说,他在楼兰与比龙的妹妹曼头陁林私通,事发后逃到了凉州。凉州统治者沮渠蒙逊见之大喜,称他为“圣人”。

他是当时凉州僧侣集团的首领,“当时几乎没有一个中国知识僧侣,不加以研习”。

后来,北魏主拓跋焘听到昙无谶会种种神术,派人到北凉迎取昙无谶。沮渠蒙逊既怕魏国强大不能拒绝,又怕昙无谶去魏国之后,对他不利,暗中派刺客在路上杀害了他。时为义和三年(433),昙无谶年49岁。

公元428年,拓跋焘下诏书,让沮渠蒙逊把昙无谶送到京师大同来。沮渠蒙逊拖着不给。公元432年拓跋焘派遣使者出使武威,李顺见到沮渠蒙逊就是一句话:“如果不送昙无谶进京,我们马上就要加兵。”沮渠蒙逊贿赂李顺,秘密刺杀死了昙无谶。

李顺回到朝廷帮其隐瞒。439年,大臣崔浩揭露李顺收受金钱的事,引得拓跋焘派尚书郎贺多罗私访凉州,贺多罗回来说他发现了许多问题,北魏灭凉后悉数沮渠蒙逊12宗罪,其中之一就是沮渠蒙逊杀昙无谶之前,曾经考讯过昙无谶。

北魏因为昙无谶灭北凉,北凉则战败后逃至楼兰,吓跑了楼兰王比龙,这样说来,楼兰国灭亡也与这个和尚有关,那么,他究竟掌握了什么秘密使得他成为了灭国战争的导火索?假如北魏孝武帝拓跋焘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是为了自己的信仰才这样重视一个和尚的话,也许这一切就可以解释了,可惜他不是。

北魏孝武帝厌恶佛教,“令魏境悉坑沙门”,自称一定要“除伪定真,荡除那些胡神的踪迹”。公元444年1月,太子拓跋晃再三劝拓跋焘说,不要让臣下滥杀僧侣,他反倒正式下了“灭佛法昭”:要求自王公以下至庶人不能包庇僧侣,限2月15日前送至官府,否则主人“门诛”,敢事胡神造像的“门诛”。各地凡有佛图形象及胡经,尽都打碎焚烧。“沙门无少长悉坑之”。

但他却一定要昙无谶,没有得到之后,公元435年5月拓跋焘,一月之内多达20次遣使,前往西域。一个月之后,楼兰王比龙遣使入见拓跋焘。436年8月,6次遣使,437年3月,楼兰使者与龟兹、车师国使者一起朝献,拓跋焘派董琬、高明带着给僧侣的施舍和锦帛丝束等物,再次抵达楼兰。

这样看来,很显然,他要昙无谶很可能跟一个原因有关,那就是“楼兰”,具体地说就是比龙王万分惧怕被泄露的“国事机密”。

很多人说,你就扯吧,那个和尚怎么可能知道楼兰国的“国事”!可是不要忘了,他是因为什么从楼兰国逃到北凉去的,“与楼兰国王的妹妹私通”,哈,好有意思的罪名,也许他真的“私通”了,从人家王妹的嘴里得到了什么呢?很显然,拓跋焘和沮渠蒙逊心里都有类似的想法。

古楼兰人的最终去向之谜

比龙“跑路”以后,他的儿子与剩下的楼兰人或者做了战俘,或者躲入了沙漠深山,这些人的去向后来还断断续续在汉文史料中出现过,但比龙和他带领的4000户楼兰人在得到一句“西奔且末”后,从此再也没有出现过。

《魏书·西域传》中对比龙的去向记载得很清楚——西奔且末。可是,这不少于2万人的大部队真的到了且末吗?我们来看看。

比龙是公元442年“跑路”的,他到底有没有去到且末没人能清楚,可是公元518年,有两个人到达了且末,他们的名字叫宋云、惠生。他们是佛教徒,去印度取经途中经过了且末,他们用自己的笔记录了当时且末绿洲的状况——约莫不超过百十户人家零零散散地居住着,绿洲面积很小,完全不像是能够容纳2万人的样子。

此时距离比龙“跑路”不到80年,如果2万楼兰人真的到了且末怎么会没有留下一点痕迹?也许有人会推测,没有人了或许是在此期间爆发了瘟疫,那居住痕迹呢?不到80年时间并不足以抹杀一切,如果比龙和他的臣民真的到了且末,当留下一片宏伟的建筑群。

《汉书·西域传》这么记载且末国“户230,口1610,胜兵320”,可见,它一直以来就没承载过多少人,且末绿洲的大小不是悬念。

比龙带着人是否到过且末?以当时记载的且末绿洲的大小来看,不能够容纳那么多人,比龙作为国王不可能不知道。而且,他“跑路”的目的是“绝之”,是为了躲避北魏君主对他的窥视,跑到且末,且末无险可守,达不到他想要的隔绝目的,他真的会去且末吗?如果他没有去且末,他去了哪里?后来的安周在真达投降后往北去了高昌,比龙肯定不会往北走,往东会遭遇敌人,所以他选择了往西,可西边的且末绿洲太小,并不足以容纳他们这么多人,他还有什么选择?或许,往南,走进昆仑山区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谁知道呢!

(下期请看《楼兰王身世之谜》)

作者链接:昆石其人

昆石,2002年7月毕业于新疆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历史学专业,专攻西域史和中亚史。

著有《大昆仑 新疆秘符》系列长篇小说。作品以小说的笔触重新解读新疆,迷雾重重的历史悬疑,丝丝入扣的抽剥真相,获评“新浪网2010年最受读者追捧的原创作品”。实体书在北京、台湾、香港同时出版。

猜你喜欢

楼兰
楼兰一直在沉默
楼兰古城究竟因为何种原因突然毁灭?
走进神秘的楼兰古国
繁华楼兰古国的消失
神秘的楼兰古国是如何消亡的?
楼兰楼兰我爱你
神秘了千年的楼兰古国
楼兰古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