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基本模式及内容优化
——基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视角
2014-02-23熊建新彭保发陈端吕王亚力
熊建新,彭保发,陈端吕,王亚力
(湖南文理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湖南常德 415000)
地方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基本模式及内容优化
——基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视角
熊建新,彭保发,陈端吕,王亚力
(湖南文理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湖南常德 415000)
实践教学既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又是地方高校转型提质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性。地方高校根据自身办学特色、专业学科特色和区域特色已形成了各自的实践教学改革模式。作为地方高校转型提质的制高点,实践教学改革应基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构建一套具有地方高校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应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从框架设计、内容选取、编写思路等方面撰写和优化实践教学教材;以能力评价为中心,从评价内容、评价尺度、评价标准、评价方式等方面构建适应实践教学改革需要的评价机制;基于行业需求,从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优质的实践教学队伍和高标准的实践教学平台等方面构建实践教学协调机制,提出优化策略,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
应用技术型人才;实践教学改革;转型提质;地方高校
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越来越成为国内外高等学校共同关注和研究的焦点。国外把实践教学、课堂教学、毕业设计视为高校教学的“三鼎足”[1]。大学生入学后,从事实践技能学习时间达1/3多,如美国犹他州大学占36.9%,日本早稻田大学占35%等。国内不少高校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教学改革,如大连大学构建了以“三层次、三模块和三平台”为特征的多元化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福建师范大学构建了“三·三·三(三大工程、三阶训练和三种能力)”的实践教学改革模式,广州大学构建了“三段式(校内实验实训、校企实训实习和综合实训实习)”实践教学模式,通化师范学院构建了“三见一训二实”和“两研究”的实践教学体系结构等等。世界各国教学改革的趋势表明,注重实践教学、强化课外和野外实践能力培养是高校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我国共有2 000多所高校,地方高校占了90%以上,源于其办学历史、学科专业特色和区域特色,地方高校加大实践教学改革的力度已是现实所迫。针对目前大学生实践能力差、就业难的现实困境,地方高校正在推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的转变,着力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而实践教学改革在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国内外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许多经验和做法为地方高校转型提质提供了参考价值,起到了示范作用。
一 实践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
1.实践教学改革是地方高校转型提质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已势在必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指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型”,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应用技术型高校联盟会上指出,一方面社会对优秀人才求贤若渴,另一方面毕业生又找不到工作,造成这种奇特景象的瓶颈是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失衡,即过于热衷培养学术型人才,而忽视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地方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不仅是人才培养结构的转型,而且是人口素质结构的转型。在这个转型过程中,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极为重要的关键环节。它不仅是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中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且是一个融知识、能力、素质、观念和创新性思维于一体的综合性、主体式的教学活动过程。因此,实践教学改革已成为地方高校转型提质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2.实践教学改革是国家教育改革和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未来10年高等教育要全面提高质量,优化高等教育结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教育部“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中突出强调,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的重要建设内容,高等学校应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创新实践教学模式;鼓励高水平教师承担实践教学;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和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相应地,实践课程教学改革要求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强化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着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既是应对国家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也顺应了国家人才培养目标改革的趋势。
3.实践教学改革利于提升学科和教师的地位以及改善教学与科研条件。实践教学改革倡导学生在社会中、生活中应用基础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各类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实用性和具象性已成为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特性,教师参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可以大大提高学科的社会地位,直接为社会经济服务,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教师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实践教学有利于为地方社会经济服务,彰显各类学科的社会经济服务功能。在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过程中,学校也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建立起必要的社会实践基地,这样也有利于学校改善教学和科研条件。
二 实践教学改革的基本模式
目前,地方高校在实践教学改革中形成了符合自身办学特色、彰显专业学科特色和为地方社会经济提供服务功能的特有模式。成功和示范的案例较多,尤为突出的是大连大学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实践教学改革模式[2]。其模式的亮点是基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构建了以“三层次、三模块和三平台”为特征的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由于地方高校各自具有不同的客观实际,因而实践教学改革模式并非千篇一律,但最终落脚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以满足各行各业的需求。从现有文献和个案来看,大多数地方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从广义的角度出发的,如时伟构建了一个以学科专业为平台,以课程实践教学为主体、专业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为两翼的实践教学体系[3],郭亚利构建了融目标体系、内容体系、保障体系、管理体系和质量监控体系于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4]。从狭义的角度来看,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践课程体系、方法体系、教材体系和评价体系,实践教学改革的对象由实践教学队伍、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平台三部分组成。所以,我们认为地方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基本模式是,以应用技术类人才、师范教育类人才和基础研究类人才三类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实验操作能力、野外调查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三种能力为培养内容,以实践教学队伍、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平台三大改革对象为核心支撑,最终形成以满足行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见图1。
图1 地方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基本模式
三 实践教学改革的内容更新
1.基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开展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目前,关于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相对较多①,但是基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还有待于完善与优化。因为,应用技术型人才是地方高校转型提质的人才培养目标,它既不同于研究型高校的拔尖创新人才,也不同于职业型高校的高技能人才,其界于两类人才培养层次之间。加之,每个高校各个专业呈现出差异发展、学科特色和区域特色,所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未必均能仿效。所以,我们认为地方高校应根据自身办学历史、办学特色和学科专业优势,将其人才培养层次定位在重应用技术类人才和师范教育类人才,轻基础研究类人才。实践教学体系应顺应这种要求,构建一套具有地方高校办学特色、学科专业特色和区域特色,包括课程体系、方法体系、教材体系和评价体系等内容融于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2.建构主义理论下实践教学教材建设的升级优化。实践教学教材是实践教学内容运行的载体。目前,关于实践教学教材建设及研究都极为少见,大多数教材都是教师自编自写的讲义,难以满足实践教学的指导性。因此,构建科学、规范、系统、适应学生个体差异和具有区域特点的实践教材体系是实践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内容。究竟如何来编写和优化实践教学教材?我们认为应以皮亚杰首创的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从框架设计、内容选取、编写思路等方面撰写和优化实践教学教材。具体来说,一是教材结构应关注学生个体知识建构基础的差异。由于不同的学生个体针对一个区域的经验是不同的,所以在学生头脑中建构起来的区域意义也不相同。尊重学生个体知识差异的实践教材适合学生实践活动的针对性、设计性、应用性、创造性和综合性。二是教材编写应贯彻建构主义的合作学习。不同的学生个体拥有不同的学习技能和背景,在开展实践活动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合作学习可以形成共性、彰显个性,获得具有独创性的实践成果。三是教材框架应创建结构化的学习环境。结构化的学习环境要求学习者具备发掘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而教材在框架设计时如果能够构建这种环境,则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脚手架,激发学生问题探究的动机[5]。
3.CBE理论下实践教学评价与培养途径的多重选择。实践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实践活动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评定,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具有导向作用。目前,实践教学的评价内容仍然以基础知识测量为主,评价标准基本上以纸质实践报告为主,培养方式也主要是以教师的边走边讲为主,缺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我们认为应以布鲁姆首创的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理论为指导,突出以“以能力评价为中心”,重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野外调查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客观全面评价。具体来说,一是评价内容应从基础知识测量为主转向能力测量为主。二是评价尺度应从正确与否转向是否具备创新点。三是评价标准应从单一纸质实践报告转向鼓励学生展现创造力和“闪光点”。四是评价方式从单一终结性评价转向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两者相结合,从而构建适应实践教学改革需要的评价机制。与之同时,应从拓展专业实习模式、引导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建立教研互动机制、完善实践教学队伍建设的体制与机制等方面挖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
4.对接行业需求的实践教学协调机制及优化策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要求的选拔愈来愈成为地方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制约因素,通过实践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是破解制约因素的重要途径。从这个层面来看,学生能否充分就业是检验实践教学效果的“试金石”。然而,在践行实践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队伍、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平台三大改革对象分别起着调控决策、理论基础和物质保障的作用,彼此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某种程度上左右着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能否顺利实施。目前,众多地方高校在三者之间没有形成一个协调的整体,如有些高校通过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制定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但由于实践教学队伍紧缺,或者实践教学平台不足,严重制约了实践教学的运行。因此,我们认为应该以“2011计划”为导向,从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优质的实践教学队伍和高标准的实践教学的平台等方面构建实践教学协调机制,使三者融为一体、形成合力,真正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满足行业需求。
总之,实践教学作为地方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提质的制高点,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的转变过程中承担着关键环节的作用。它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又是一种多元的认知心理过程。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教育活动适应人的认识规律,遵循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基本规律。本质上,学习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理论教学可以使学生快速获得系统的理性知识和间接经验,但是必须以一定的感性知识和素材为基础,特别是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心理发展需求的提高,离不开直接经验。因而以获得直接经验为目的的实践教学必不可少。学生观察、想象、思维、记忆、空间、创新与协作意识、表达与交流等能力必须依靠课程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各类实践教学活动来实现。所以说,实践教学在地方高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其改革既紧迫而重要,又任重而道远。
注释:
①参见时伟《高师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生成与运行》,载《教师教育
研究》2012年第5期第1-6页;郭亚利、冯辉宗、穆仁龙等《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载《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年第7期第324-326页;付兴锋、张常年、尹天光等《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载《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年第6期第148-150页;葛金辉、曲元海《高等师范院校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探索》,载《现代教育科学》2011年第4期第164-166页;周尚意《建构主义理论与人文地理学实习教材探研》,载《大学地球科学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大学地球科学课程报告论坛组委会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28-31页。
[1]任平,周介铭.高等院校地理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探讨[M]//大学地球科学课程报告论坛组委会,编.大学地球科学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26-329.
[2]苑迅,郭辉,秦昌明.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8):1-4.
[3]时伟.高师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生成与运行[J].教师教育研究,2012,24(5):1-6.
[4]郭亚利,冯辉宗,穆仁龙,等.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7):324-326.
[5]周尚意.建构主义理论与人文地理学实习教材探研[M]//大学地球科学课程报告论坛组委会,编.大学地球科学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8-31.
(责任编辑:刘英玲)
G64
A
1674-9014(2014)04-0135-04
2014-03-07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教育学课题“以‘2011计划’为导向的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协同机制研究”(BIA120067)。
熊建新,男,湖南常德人,湖南文理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学科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