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当代儿童读经的必要性

2014-02-22张纪宪

关键词:品德必要性语文

张纪宪

[摘要]自从台湾学者王财贵先生发起“读经运动”之后,经过几年的发展,“读经运动”声势日益壮大。参加读经学习的儿童,身心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虽然目前对儿童读经争议较大,但是儿童读经的必要性还是显而易见的,诵读古代经典,使人获益颇多,读经可以涵养德行;可以重塑民族精神,可以提升文化鉴别力;可以开发儿童智力,形成语感,提高语文水平和能力。

[关键词]儿童读经 必要性 品德 语文

近几年来,读经教育一直得到许多大德有识之士的提倡,被称为“重整中国文化断层的宏图大业”,尤其是青少年儿童掀起了一股读经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入研究的南怀瑾老先生,国学大师牟宗三的弟子台师大王财贵博士,以及国内许多著名大学如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等一些知名的专家教授,一直以推广读经为己任,奔走呼号,四处演讲,使读经教育风气日盛。1998年初,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的“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也正式在全国范围展开,将读经教育推向高潮。

一.读经与儿童读经

(一)读经与儿童读经的含义

所谓读经,按照王财贵教授所讲,就是读最有价值的著作。经,本义是“挂在织布机上的竖线”,是织成一匹布的先导,引申为“天经地义的常理常道经书,是蕴涵着常理常道,可以作为人们思想行动标准的书”。经典,是高度智慧文化的结晶,是启迪人们得以安身立命的生命指南;而读诵,则是我们民族已经沿用了几千年极简易、极有效、极高明的学习方法。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儿童学习的特点是“可塑性高,施教最容易”。儿童读经,就是让处于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年龄阶段的儿童,读诵中国文化及世界一切优秀文化的典籍,以根植文化修养,以拓展心胸见识,以启迪深远智慧,以教养崇高人格,如此造就德智兼备的贤才,襟怀天下的大器,乃至于达到国家民族文化薪传的远大目标。人不学,不知义,让儿童接受圣贤教诲,读经的教育,是每个教师与为人父母应有的见识与天经地义的责任。

(二)儿童读经的争论

对于儿童读经一事,力倡甚至热情赞赏者有之,反对甚至严厉批评者也有之。两种几乎截然相反的态度常常让一些家长和孩子乃至于一些一线教师都无所适从,反对儿童读经的人理由主要有两个方面:(1)经是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形成的典籍,而现在是21是世纪,读经认为是一种文化的倒退更何况经书的典籍里充斥着大量的文化糟粕,如果对经典的内容不加辨析,社会发展的方向感不清晰,把经典简单的拿来,只是让儿童反复的诵读那读经的后果只能是培养一批思想倒退的书呆子(2)施教者从文本出发,不顾儿童的接受能力,。。。。经里包含的一些典籍内容难度极大,随处剪切一段经典,把它塞进小学课本不要说儿童没法理解,就是成人也有许多人不能准确理解,儿童是未成年人,而四书五经在成书时不是为儿童准备的,让儿童去读一些一起知识水平无法理解的经书,不论是文言还是白话,读者和作者的心理跨度都很大,除了徒增儿童的学习负担外,较少其他教育功能。

虽然目前对儿童读经争议较大,但是儿童读经的必要性还是显而易见的,只要我们掌握一定的方法,按照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有选择性的选编教材,这些消极因素是可以降到最低的,从而使儿童从读经中获得最大的益处。1998年初,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对北京、湖北的1500名儿童进行了3个月的试点,“大多数的教师和家长认为,开展古诗文诵读不但能在传统文化与价值观方面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利于孩子的人格发育,而且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2003年,科技部研究中心对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的一项评估报告显示:“通过背诵古典诗文,73%的家长和87%的教师认为对孩子起到了弘扬传统文化的作用,近九成的家长和96.7%的教师认为对孩子的个人修养和人格发育起到了良好作用,94%的家长和100%的教师表示对提高孩子的语言文字能力有好处。”据很多文章报道,读经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水平,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文学、历史、地理、天文、艺术等各方面的知识,他们的专注力、记忆力和自制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共读的形式还促进了“亲子相长”、“师生相长”。应该说,正是这些事实坚定了老师与家长的信心,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校与家庭参与到诵读经典的教育活动中去。

二、儿童为什么要读经——读经的必要性

当今世界,我们看到的是:问题的青年,问题的学生,校园的暴力,青少年的犯罪以及由此衍生的家庭问题、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究其根源:我们丢弃了文化教育“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基本精神,我们已将国家伦理道德抛弃,由此而导致的种种恶果,自然也就成为事所必至、理有固然的程度!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要亡羊补牢,我们必须重新去认识我们的文化,去根植文化之根,以重塑世道人心。其基本方法就是恢复对文化经典的读诵教育,特别是让心性纯真的儿童自小接受读经教育。这是培固根本、正本清源、切实可行之路。在全国政协会议上,赵朴初老人等德高望重的政协委员就曾提案呼吁:“(我们)以风烛之年,未敢忘继承民族的文化。”“构成我们民族文化的这一方面是我们的民族智慧、民族心灵的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也是几千年来维护我们民族屡经重大灾难而始终不解体的坚强纽带;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任此文化遗产在下一代消失,我们将成为历史的罪人、民族的罪人”。既然古代经典被给予了如此之高的地位,就说明一定有它的价值所在,所以说,儿童读经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读经运动是有其内在合理性的。

江泽民同志在1997年11月访美演讲中说:“中国在自己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这些传统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获得扬弃和发展,对今天中国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一个民族没有了经典,就没有了文化,没有了历史,没有了根基,没有了常理常道,因而也就没有了未来与希望。所以说倡导读经,激活传统,对于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读经有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健全的人格

1.经典本身蕴涵着丰富的道德教育理论。

如.《论语》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经典,它包含了立身、处事、为学、从政等丰富的人生经验和人生智慧,融政治-伦理-道德与教育为一体,其核心是做人。它提出了许多做人的原则和格言,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又如,孟子十分重视道德修养的自觉性,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理想人格,认为通过长期的道德实践可以培养出一种坚定的无所畏惧的心理状态,这就是所谓“浩然之气”。这种气至大至刚能够主动扩张充塞于天地之间,《孟子》中的许多语言已经成为两千多年来志士仁人立身行事和判断他人行为的准则并成为人们追求的理想,这些中华文化经典蕴涵着优秀的传统美德。

2.经典中榜样的示范,有助于儿童形成良好道德品质。

在经典的哺育下,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涌现出了大量的杰出人物,他们中许多人都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例如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张衡,从青年时代起就是一个正直认真勤奋好学不从流俗不屈不挠具有远大理想,愿为社会献身的热血青年(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等等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儿童通过学习这些榜样人物的先进事迹,对他们也能起到一定的感染,生活中发生类似的事情儿童也能知道怎样做才是对的。这些先进事迹对涵养少年儿童的善心,仁爱之心,培养孝亲敬长,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养成举止文雅的道德行为习惯,促进道德修养的提高和人格的健康成长,密切亲子关系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成效。

3.读经内容贴近儿童实际,有助于提高儿童道德品质。

朱熹也指出:“小学学其事,大学学其理”,因此,经典的德育内容围绕人们的日常生活而展开。它重在告诉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和准则!强调从日常行为范做起由近及远,从小到大,逐步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而不是远离生活实际的空泛的大道理.至于那些蒙学名篇,既有丰富的知识又包括许多人生格言和少年儿童日常生活的道德行为规范并且把知识传授和道德教育有机融合。比如弟子规中就有这样的内容:“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少年儿童在琅琅上口的诵读中,既识字学知识又学那些看得到,摸得着,在日常生活中用得着的具体行为规范,并在实生活中去尝试,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习惯。总之,读经教育的德育意义集中到一点,就是起到了蒙以养正,即有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健全的人格的积极作用.这是读经教育取得显著德育成效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儿童读经能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1.读经是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传统优秀文化,没有人文精神就会虚无,就会异化。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经典著作都是浓缩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的结晶。中国文化的宝库主要在上下五千年的古典书籍里,每一代人的创造力都是基于历史典籍之上,不断融会贯通,推陈出新,成为新的社会发展的动力。没有自己的文化,放弃历史文化,一个民族就没有自信心、创造力和凝聚力。现代教育侧重于传播知识和技能,使新一代缺乏传统文化的根底。有的人学习了西方一鳞半爪的东西,模仿其糟粕,出现了许多社会病。不懂得“人伦之道”的做人道理,不懂得“生存之道”的生活艺术,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改革开放后,对外交往日益频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既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也是扩大我国对外影响的途径。许多国家从东方文明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为其所用,并有创新,丰富了人类文化内涵。“经”是我国学术思想的精华,是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载体,其中的一些内容如提倡和平主义、人道主义,主张自强不息等,现在仍然县有十分现实的借鉴价值。就学校教育而言,学生学习古典经典,可以使他们从中了解古代的文物制度、风土人情、文化教育、文学艺术、科学发明,了解古代与现代历史之间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这正是当前我们语文教育要求学生阅读文言文的目的。儿童读经可以传承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精神;对于我国的文化发展、重塑民族精神都有好处。人们现在提倡读经很大的一个理由是原于此。

2.读经能够重塑民族精神,重建民族自豪感,提升文化鉴察力。

在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外来文化日益增多地涌入我国,对于中国儿童造成两方面的影响:第一,外来文化良莠并存,对于鉴别力不是很强的青少年儿童来讲,很容易吸收一些腐朽、堕落的东西,在经济利益和物质追求中表现得浮躁、浅薄,急功近利、道德滑坡,失去独立人格;第二,中国文化在多元文化的融合和碰撞之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年轻人忘记了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态度冷漠,有的甚至蔑视中国传统文化,主张“全盘西化”。

王财贵认为,如果丧失了文化教养,就“很容易同时丧失其理性的反省力与创造力……把自己简化为浅陋;只一味学习西方,是文化的自我设限,自我矮化,从此中国将培养不出大人才来”,在这种情况下,中华民族的富强昌盛恐怕只是一种幻想,对于民族文化没有信心,缺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新一代是担负不起这个重担的。古代经典是民族文化和知识的结晶,是古代人民的智慧的结晶,不仅包含丰富的人文思想,还有很多自然科学的萌芽。儿童在读经的过程中,不但可以获得安身立命的法则,并且可以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会自然地产生对于祖国传统文化的自豪之情,重塑日渐式微的民族精神,产生报效祖国的决心。对于古代经典文化的学习,还可以提升文化学素养,提高文化鉴察能力,对于精华糟粕并存的外来文化进行合理的选择取舍,为我所用。只有这样,中华民族的昌盛富强才会逐步实现。

(三)儿童读经符合儿童学习心理规律,能激发潜能,发展智力

1.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儿童读经的方式,不求理解,只是背,表面上看来,还只是左脑的训练而已,然而就因为在背经的过程当中,完全松懈、有趣,使脑波从β波转换至α波,也就是说,读经背经的小孩一而再、再而三地有机会舒解身心压力,并能在α波的脑与潜意识互动过程中加强了创造力、灵感、注意力、判断力及记忆力。儿童读经背经的过程类似念唱,眼睛看经典文字为透过视觉作用刺激右脑,而念唱的律动也启动了右脑,至于仔细整理辨字以便记忆则是左脑的工作,所以,整个读经过程恰恰动用了左右脑功能,使左右脑运作得以同步。多让左右脑平衡、多处在α波下会增进脑力开发,包括记忆力、注意力、理解力、创造力等。根据研究,左右脑能有同步效用时,学习能力可增加2至5倍。选择古圣贤的智慧精华是正确的,因为假以时日,有读经的人多少会受到经典的潜移默化、陶冶性情。其实,单从左右脑平衡的目的来讲,儿童不一定要读经,就是读其它的东西也有效果,只要把握住轻松并有韵律感地重复念唱即可。然而,一再重复的念唱,即使没有刻意去理解,所读唱之内容不只是会存入大脑记忆,它更会烙印在潜意识里,而潜意识的妙用就是无需经过意志的运作,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的思维与行为,对他们成人有极大地意义。

2.增强记忆力,发展智力

当代一些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自小生活在缺乏文化刺激的环境下的儿童,其心智发展较慢,小学入学后较多学习困难。发达国家普遍加强学前教育,其理由就在于此。一位在孩子三岁就教导孩子学习中国古代经典的母亲说,几年下来,孩子不但样样功课不用他操心,而且琴棋书画等才艺也是触类旁通,得心应手。有的家长反映,从前孩子背书总是一个下午才能背完,自从读经后,半小时就能背好一课书,记忆力有了明显提高。有鉴于此,采取适当方式对两岁以后的儿童进行中国经典文化的教育,既必须也可行。中国心理学会吴世煌教授认为诵读古诗文经典“是训练机械记忆能力的良好方法,而少年儿童正处于发展机械记忆的关键期,错过这个关键期,就是‘死记‘硬背也是难上加难了”。提倡儿童读经教育就是要利用13岁之前儿童记忆力的显著发展期来记下一些永恒的东西。台湾学者王财贵先生认为,儿童背诵经典,有些内容虽然现在不一定理解、消化,但是随着年龄增长、知识和阅历的增加,会像牛的“反刍”一样,慢慢地会将这些内容理解、消化。根据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3~13岁是人一生中记忆力的黄金期,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记忆能力非常强。因此虽然“其知识未开,理解能力薄弱”,但应当发挥其记忆能力强之所长,把一些重要经典选编为教材,教导孩子反复熟读,进而鼓励背诵,以激活儿童的脑力,训练记忆力,发展其智力,开发其智慧。

(四)读经能促进儿童语文的学习

1.读经能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经典方面的修养。

我国现行体制内的语文教育存在缺陷已不是钱穆先生曾批评的解放前的“小猫叫小狗跳的教育”,但简单浅薄,意识形态化的现象还是较为普遍。殊不知,在没有历史根基的文化中培养出的语言是没有生长力的。文学方面修养和经典方面修养的培养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长期不受重视。而旧有的应试教育体系和语文考试模式,更为“不考就不教不学”的功利主义不断滋长和蔓延推波助澜,它的直接负面作用就是导致学生少读经典,甚至不读经典。这对语文教育来说,真是致命的一击。传统文化实际上应是基础语文教育开展的主要背景和主要资源。在语文学科,民族文化主要表现为民族的文字文化和语言文化。语言文化,内涵非常复杂,大致说来,就是指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精神遗产,具体表现为两种类别,即文学和典籍。因此,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经典方面的修养,这是把语言文字包含的文化素养转化为学生的文化素养的必由之路。所以说,在语文学科加强读经典的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2.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我们知道语文中的“语”就是口头语,“文”则指“书面语”,所以无论是白话文还是文言文,都是书面语,而且文言文作为书面语的一个方面是白话文所不能取代的,那些被现代的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古代作品,都是经过历史的筛选的素有定评的名篇。这些作品不仅语言简练明快,准确生动,而且立意深远,结构严谨,有很好的借鉴价值。指导学生阅读一定的古代经典,可使学生从中吸收有生命的语言,学习古人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技巧,对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1930年朱自清在《中学生》杂志上发表文章说:“我主张大家都用白话文写作,但文言文必须读;词汇与成语,风格与技巧,白话都有借助于文言文的地方。”中国经典文化典籍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些语言大师写出来的,儿童若能熟读这些用词或简洁而流畅、或典雅而优美、或质朴而自然的经文,常常能于无意中提高自己的汉语表达能力,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另外,由于古代经典的文体形式注重协调,有严格的文字声韵特征,读起来也朗朗上口,在读经的过程中可以贮存语料,形成语感,不仅增强儿童的阅读的能力而且还能学习不少汉字;长期有规律的阅读古代经典,可以养成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中国经典文献种类繁多,就其中所蕴含的知识而言,涉及面极广,真可谓上及天文,下及地理,中及人事;就其中所蕴含的思维方式而言,思维或严密、或极富想象力、或简约,等等;并且,能够称得上经典文献的著作,往往是一些大家说出来或撰写出来的,这样,儿童适当熟读一些经文,不但可以提高自己的眼界,对于锻炼自己的思维,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有很大益处。

结语

中国古代经典是在几千年的过程中积淀下来的,有着它强劲的生命力,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青少年读经就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读经运动是有其内在合理性的。圣贤的教诲,文化的熏陶,是修身立命之本,是人生最可宝贵的生命财富。一个没有文化修养的心灵是空疏贫乏,充满浑浊,难以成熟,永远也长不大的心灵。文化的种子要播种在孩子幼小的心田才有根,才有可大可久的希望所在,才有国家民族的长治久安。这些读诵的经典,会伴随着生命的成长,渐渐理解消化,让我们受益终身以至永远!

[参考文献]

[1]王财贵.儿童读经教育[K]∥金太阳儿童中西文化导读中心.儿童中国文化导读说明手册.武汉:金太阳中西文化导读中心,2001:9-19.

[2]刘俊田,林松.四书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

[3]魏承思.重整中国文化断层的宏图大业[C]∥武汉大方儿童中西文化导读推广中心.中西文化断层重整工程.武汉:武汉大方儿童中西文化导读推广中心,2003:2-8.

[4]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社区与文化委员会.中华古诗文读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5]金林祥,张正江.论少年儿童读经教育的德育意义[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5(2).

[6]郭齐家.少儿读经与文化传承[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

[7]林助雄.儿童读经与潜能开发[J].石油政工研究,1999(4).

[8]刘晓东.儿童教育中的南辕北辙———兼评幼儿读经现象[J].学前教育研究,2002(3).

[9]朱自清.论中国文学选本[M]//朱自清论语文教育.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作者单位:山东省莒南县涝坡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品德必要性语文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好学者贤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品德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