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大学战略规划制定的比较
2014-02-22燕俊
燕俊
[摘要]战略规划对大学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战略规划是一种重要的现代大学管理手段,制定和实施战略规划是大学发展的内在需要,有助于大学明确自己所承担的工作地位与意义,理解自身工作对实现战略目标的影响,促进大学实现自主发展。每所大学都有各自独特的校情、历史传统、学科结构、人员结构和地域特点,因此,大学战略规划也各具不同。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大学战略规划的比较,学习国外比较成功的经验,取长补短,使我国大学在制定战略规划文本时更加规范化、特色化、实效化。
[关键词]大学 战略 规划 启示
一、高校发展战略规划的内涵和意义
战略指的是涉及学校长远利益、核心价值的问题,是针对学校的整体利益、长远发展、核心问题的解决方式、方法和思路。通常包括组织的长远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些目标所需要采取的行动方案和指导资源获得,分配和使用的政策方案等。规划,是某工作领域中一定时间段内发展诸因素的综合谋划与部署,包括规模数量、质量水平、条件支撑、投人来源、制度保障的分项设计与综合。发展规划作为一种未来导向的目标设定和行动方案,在组织内部管理中发挥着行为导向、资源分配、决策协调、参与动员和效率评价的作用。高校的发展战略规划也应该是超越学校日常运行的细枝末节,把握学校事业的全局,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关注和考量学校总体的发展问题。
高等学校的发展战略规划,是一所大学对未来发展的谋划,安排、部署或展望,是学校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全局性、方向性的发展目标和思路的集中体现,是对学校未来发展趋势的科学预见和创新性思考,也是对其自身水平和特色定位的反映,是高校改革发展建设的顶层设计和行动纲领。发展战略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对学校改革、发展与建设的研究以及战略思路和规划方案的制定、决策与实施。具体来说就是要确立今后一段时期学校的奋斗目标发展、思路办学理念、特色定位以及为达到这些目标所应选择的办学模式和战略举措等。
高校制定发展战略规划既是适应外部环境的客观需要,又是促进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一方面,进人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形势和新变化。从国际上看,以人为本、教育国际化、终身学习等理念正逐渐成为各国教育界和公众的共识。从国内看,高等教育迈向了大众化、,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深人人心,办学体制和模式日趋多样化,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的关注程度也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所有这些都需要高等学校来认真研究和深人思考,通过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规划来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另一方面,大学的建设发展首要的是资源支持,主要包括政府投人和社会的投人。当前各级政府部门也已经将组织大学制定实施发展战略规划,作为对高校进行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并以此作为各类评估和拨款的重要依据。这就要求高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从而在各类资源争夺战中占据有利位置。同时,高校之间的竞争不仅是投人的竞争,也是产出的竞争,即办学质量、水平与效益的竞争。大学如果不能准确地设计自己的发展目标,选择合适的发展方向,就难以提高质量、水平,也就无法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二、中外大学战略规划的相同点
(一)重视外部环境扫描
任何组织的生存和发展都需要协调组织与外部系统之间的关系。在今天的知识经济时代,大学不仅需要继续保持原有的价值追求和独立品格,还需要积极回应社会需求,迎接未知的危机和挑战。对外部环境的扫描是制订战略规划的前提条件。一般来说,学校对环境的审视包括技术预测、财政变化、人口估计、社会文化评价、政策法律分析、竞争对手和市场需求等。对环境的透彻分析,是制定战略规划的前提。大学只有了解自己所处的位次和境地,明确市场、资金、竞争对手的变化,方能实实在在地服务于国家和地区。在环境审视中,高校都非常重视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分析。如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不仅使大量学生在他国接受高等教育,教授也“迁移”到他国的学校去工作,这种吸引国外生源、引进优秀师资的做法在各研究型大学的战略规划中屡见不鲜。
(二)注重校情分析
战略分析的两个关键领域是外部环境与组织自身。组织自身分析在战略规划中常设定为校情分析,只有对自身的优势、略势分析的足够清晰,才能相促进其发展。校情分析涉及传统和价值观、学校位置、学科专业状况、财政情况等,其中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财务运行情况是重点,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学校在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诸方面的优势和不足。
大学战略规划并非面面俱到,它是大学依据科学可靠的数据分析来确定的有针对性的、清晰具体的战略目标。当今教育系统的竞争异常激烈,想要在其中站稳脚跟并赢得发展的主动权需要大学具备鲜明的个性和特色,在制定战略规划时,一方面重视对大学传统、价值观的秉承,另一方面也认真审视自身的比较优势,以避免出现好高骛远、大而全的发展目标。
(三)突出学科建设,重视师资队伍配置
面对高等教育的激烈竞争,中外大学不约而同地在寻找自己的特色,力求以优势保持领先,其战略规划中通常都明确了自己要大力发展的学术领域。早于1983年,大学战略规划的鼻祖乔治·凯勒就指出:“具有高度创造性、创新性的学者与教师的比例少有超过1/10的,当国家对研究和新思想的依赖加强时,这1/10的人才就变得更为可贵了”。许多大学开始面向世界招聘杰出教师,不仅引进单个教师,也开始引进团队。
三、中外大学战略规划的不同点
(一)文本布局不同
一般说来,国外大学战略规划的文本一般包括:题目、规划摘要、学校介绍、愿景、使命、环境审视、校情分析、战略目标、战略措施、附件。国内大学战略规划的文本一般包括:前期工作总结、环境审视、校情分析、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战略措施。形式上的不同主要体现为题目、规划概要和附件部分。对比分析发现,国外大学的战略规划文本表现得更为成熟和正规。首先,国外许多大学的战略规划配有凝练而富有感召力的标题,如“前瞻思维”、“通向卓越之路”、“与众不同”等;相比而言,我国大学战略规划基本采用“××大学××规划”的单一模式。
其次,国外大学在规划文本的最前或最后一般有一个规划概要,主要起精简版战略规划书的作用,帮助人们更好地把握整个战略规划。
再次,国外高校为提高财政、资源与战略规划的结合程度,常在战略规划的最后以附件形式附上学校的财政预算,并且将年度预算与战略措施挂钩,确保中期财政预测能反映战略规划的需求,使财政与资源分配过程公开化。我国高校现在也开始重视这一部分工作,有些学校不是以附件而是在正文的最后直接设章论及实施与保障工作,但具体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
(二)国外大学战略规划更加注重决策的开放参与性
规划的制定并不是一个线性的过程,而是一个需要校长与教职员进行充分的说理、协商和议定的过程。成功的战略目标取决于组织机构中的广泛支持和参与。当组织成员了解到战略规划将给他们自身带来的改变后,他们将更容易对大学的发展愿景达成共识,并参与大学的战略行动。当大学战略发展理念在机构和成员之间广泛传播时,将有利于营造新的文化氛围,并在大学内部形成凝聚力,从而激发大学成员的工作热情、创造力和责任感,促使大学全体成员为实现战略目标而努力。正如莱斯利和弗瑞威所言,“当战略规划工作成为一个连续的尝试性过程,在此过程中允许并接纳来自许多不同方面的决定,它将发挥最佳功效。”美国大学战略规划的制定是一个具有公开性、广泛参与性的讨论和商议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从上至下与从下至上相互反馈、调整的决策过程。
(三)国外大学战略规划与财政预算更加紧密结合
由于现代大学发展的规模性和复杂性,大学财政基础是否雄厚、财政预算是否合理高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所大学的发展进程,因此大学战略规划应该与财政预算紧密结合,应了解组织内部的资源能力和经费基础。大学战略规划不仅需要明确解决哪些战略问题、实现哪些战略目标,还应该衡量实现这些战略目标所需要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上的投入产出。尤其是在大学办学经费有限、筹资困难的情况下。目前我国战略规划制定及其实施过程对于经费分配和资源管理重视不够,战略规划实施缺少保障和动力机制,容易导致战略规划难以实行。国外大学的战略规划非常重视合理分配与协调使用有限的经费,而不是一味地为了实现目标而追加新的经费,从而有效避免了增加大学经费的压力。例如,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本科教育战略规划(2008-2013)提出5年内大学本科教育的四个优先发展目标:提升教育机会,为学生教育过程中的改变提供过渡性教育指导;加强应用学习经验和学生参与学术、
研究活动的机会;创新教学和学习活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为了更多地实现上述目标,大学还制定了一个资金回收五年计划。
(四)对大学社会责任的价值观不同
大学在主动争取社会资金支持时,必然要加大社会服务力度,而不断增加的社会服务使高校越来越关注自身的社会责任。纵观国外大学的战略规划,在学校使命或愿景的描述上,无一例外都提到了要为其服务的个人、地域、公共机构做出贡献。相比而言,国内大学的战略规划大多将社会服务功能弱化,表述为通过科研和教学为国家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的较多,未曾提及这一功能也不在少数。几乎选取的战略规划都未提及为地区的发展服务,更没有具体方面的论述了。
现代管理学认为,组织成员间的价值观认同至关重要,认同程度越高,达成组织战略目标的意志就越坚定,反之,就是一盘散沙。可以说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战略规划。国外研究型大学将核心价值观的锻造和认同置于首要地位,在规划文本的开始就对其进行阐释。一般来说,国外大学战略规划中强调最多的价值观有:卓越(Excellence)、责任(Responsibility)、正直(Integrity)、尊重(Respect)、共享(Community)。“大学精神是大学核心竞争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大学发展规划的魂魄所在”。虽然我国高等教育界也逐渐认识到了价值观的重大意义,但在规划的制定过程中并没有给价值理念留足够的位置,规划的指导思想代替了院校的核心价值观,而指导思想多为千校一面的政治立场陈述,失之笼统,缺乏感召力和个性。
(五)国外大学战略规划具有可操作性的行动方针
大学战略规划不仅仅是一个战略性的文本,而且是一个行动纲领。战略规划是为了实现大学愿景而制定的战略选择,需要明确执行战略规划的相关行动方针,这一战略选择的实施过程就是大学成功变革的关键。我国的战略规划存在一定的失操作性,国外大学战略规划一般通过经费和预算、学术事务、招生和资助、学生发展/保持就学率、机构提升/毕业生的联系(募捐)、设施规划、信息技术、品牌营销/树立形象和人力资源等来开展具体活动。在此基础上实行责任制,明确哪些人负责哪些事,什么时候去做,将消耗哪些资源,什么时候使用哪种方式来评价。这些具体明确的操作性要求,增加了战略规划实现的可能性。
四、国外大学战略规划对我们的启示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高等教育也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各种挑战。如何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领先一步,需要变革传统的管理方式,树立战略管理意识,明确战略选择,实施战略规划。
(一)通过自我分析,明确大学发展优势
我国高校发展定位的趋同现象却非常严重,理工、文理、师范类型的高校都在向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看齐。诚然,这一发展目标表明了大学追求卓越的积极性,但却忽视了校情分析,不利于突出比较优势。我国许多高校拥有悠久的历史,在学科建设、师资、学生、研究经费、研究平台等方面都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优势。这些特色和优势正是大学的立身之本,更是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赢得有利地位的重要资本。因此大学在制定战略规划的过程中,切忌盲目攀高,而应该通过回顾学校的发展历程,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审慎思考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在秉承优良传统、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明确大学的未来发展定位,才能避免发展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战略规划重在规划行动
战略规划的实质在于规划行动,在于设计大学未来的办学行为。在一个规划周期内,不管是五年还是十年,大学发展要达到什么目标、开展什么工作、解决什么问题、采取什么重大措施,都是战略规划必须做出回答的。战略规划将大学发展行动设计出来后,大学领导、有关部门和教职员工的工作就可以有所遵循了。所以,编制大学发展战略规划,既要重视文本形式,更要重视内容实质。文本形式要规范,有利于师生员工理解;发展行动设计要有针对性,要能使师生员工明确大学发展的方向,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和自身的使命。做好发展行动设计,需要有充分的信息作保证。在编制战略规划时,一般都要开展数据统计,召开各种座谈会,以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但很多大学所进行的数据统计缺乏科学性,座谈会缺乏战略性,导致发展行动设计难以为师生员工所认同。
战略规划是在立足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未来发展的设计,致力于提出设想与要求,因此要着眼于未来,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预见性。同时,规划目标的制定要切实可行,防止空谈。一份合理、科学的发展规划必须有相应的指标体系,有相应的可比性数据,要有可以实施的对策与措施来保障和支撑,否则这份规划难以得到切实的贯彻与执行。规划要从实际出发,但不是实际的拷贝,而要在实际的基础上提出发展的要求,创造发展的条件,制定发展的措施,也就是将前瞻性与可行性很好地结合起来。
(三)明确战略规划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学校财政状况、经费来源和预算是战略规划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目前我国战略规划制定及其实施过程对于经费分配和资源管理重视不够,战略规划实施缺少保障和动力机制,容易导致战略规划难以实行。因此,要制定一个成功的战略规划就需要打破传统的平均主义观念,根据战略规划确定的战略目标和实施策略来确定经费预算,以便为这些战略目标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提高资源分配与战略目标的结合程度。同时,战略规划还要对战略规划实施过程中如何调整大学经费分配和使用进行具体说明,公开资源分配过程,从而鼓励院系、研究中心等机构根据大学的整体战略规划制定本机构的行动方针,并将战略行动与奖励挂钩,激励组织成员共同为实现大学的愿景而努力。
(四)发展战略规划既要突出重点,也要注重系统性
高校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但是在时间、资源都有限的前提下,显然无法面面俱到。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可能什么问题都解决不好。发展战略规划要妥善处理好重点突破与整体提高的关系,找准关键问题,按照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原则,明确战略要点,找准突破重点,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选择地追求卓越,以重点突破带动全面发展。同时,发展战略规划也不能忽略学校事业各项分目标之间的协调与平衡,避免“短板效应”,要使各分目标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支撑,为学校总体发展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发展战略规划制定既要注重科学性,又要坚持与时俱进
高校的发展战略规划不同于企业的战略规划,其核心价值应该是提升学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社会、传承文化的能力,它的制定必须要遵循科学、规范的指导思想和程序方法。相对干我国高校发展战略规划工作的刚刚起步,欧美高校规划工作开展得较早,形成了一整套较为严密、规范的体系,可以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同时,发展战略规划的制订也要与时俱进,加强民主性,充分调动和发挥学校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参与度,增加透明度,广泛征求、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意见,集思广益,努力提高规划编制的民主化程度,使研讨制订规划的过程变成一个增强凝聚力与向心力的过程,也为规划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二
发展战略规划制订形成后,要以某种法定的形式确定下来,保持一定的严肃性、稳定性、继承性和延续性,作为纲领性文件指导和规范学校一段时间的建设和发展。同时,学校的发展战略规划的确立是一个随着社会进步和学校自身的发展而认识不断调整内涵不断深化、内容不断完善的过程,也就是说它应该是与时俱进的。要通过五年计划、年度计划和重点专项工作计划的制订实施等来充实、完善和调整发展战略规划。
[参考文献]
[1]于凤银,李长伟.美国杜克大学的发展战略规划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8.
[2]李建忠,刘松年.对牛津大学发展战略规划的分析与启示[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3]萧宗六,贺乐凡.中外研究型大学战略规划文本分析及其启示.中国教育行政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王炎灿,张晓阳.中外研究型大学战略规划文本分析及其启示[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9.
[5]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司.引领创新追求卓越:高水平大学建设理念与方略[C].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
[6](美)乔治·凯勒.大学战略与规划:美国高等教育管理革命[M].别敦荣等译.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5.
[7](美)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陈小悦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山西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