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
2014-02-22刘灼华
刘灼华
[摘要]思想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当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学生可塑性强,渴望在对社会的认识中确立自己的世界观,所以正确引导和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爱国主义
思想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当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学生可塑性强,渴望在对社会的认识中确立自己的世界观,所以正确引导和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在学科教学中,教师更应该挖掘教材内容,对学生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地理课堂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优势是很强的,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崇高美德。爱国主义教育是我们对青少年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指出:“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非常广泛。从历史到现实,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从自然风光到物产资源,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瑰宝”,全国人大八届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教育法》规定:“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教育法》进一步将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上升为国家意志。
如何对广大青少年有效地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对祖国的挚爱,不是先天秉赋,而是后天养成的。而地理学科的教育和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从认识祖国的山山水水、地矿资源、工农业的发展入手,向学生进行国情教育,让学生如实地了解国情的优势和劣势。用国情优势培养学生的爱国情,以国情劣势激发学生的忧国心,用爱国情与忧国心唤起学生的报国志,从而达到爱国主义教育之目的。
我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往往通过这样的途径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一)乡情教育。爱不爱自己的家乡,往往反映了一个人的爱国情操程度,热爱家乡与报效祖国是密不可分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从认识自己的家乡入手去认识祖国是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的。结合教材联系实际向学生介绍本乡本土的自然风光、地矿资源、名胜古迹、民俗风情、生活变化等,使学生对家乡周围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等地理事物产生极大的兴趣和深厚的感情。在学习到“我们的家乡—广西壮族自治区”这一课的时候,我们知道了我们广西地处祖国的南疆,是个沿海、沿边、沿江的少数民族自治区,虽然我们这里多山又偏僻,对经济发展不利,但我们的历史悠久,自古就有“百越之地”的美称,资源丰富,特别是有色金属资源非常丰富,被称为“有色金属之乡”,加上地理位置优越,处在中国与东盟发展的“结合部”,为广西的发展带来了更多挈机。特别是当学生学习到我们家乡的特产,知道贵港出名的有覃塘莲藕、桂平荔枝、平南石峡龙眼,这时学生更加兴奋,想不到我们家里屋前屋后遍地的石峡龙眼居然这么出名!当同学们知道这些时,就很自然地加深了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二)国情教育。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不能单纯地讲优点或说不足,这样非但不能收到好的效果,反而会产生误解。当今的学生可以说“对国情不甚了解,对马列主义知之甚少,对自己估计偏高”。他们成长在和平环境中,缺乏忧患意识,生活范围狭窄,社会阅历浅,容易受腐蚀,加上升学压力大,学习负担重,无暇关心时事。教师应通过对我国基本国情的讲述,让学生真实、全面地了解我国国情的优势和劣势,树立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我国有辽阔的疆土、壮丽的山川、丰富的资源、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以及优越的地理位置等,通过学习,对祖国的感情就会随之一步步加深。比如,当学习到我国的疆域时,老师打开世界地图,祖国的轮廓就清晰地展现在同学们面前,她好象一只雄鸡迎着朝阳,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当老师指图讲到我们的祖国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和整个欧洲的面积差不多相等,相当于十七个法国或三十九个英国时,同学们就会情不自禁地露出自豪感,为自己的祖国幅员如此辽阔而感到骄傲。在讲授“中国的行政区划”时,则重点强调台湾、香港和澳门是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育学生维护祖国统一,保卫祖国领土完整是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当学习到“中国的气候特点”时,我们认识到我国东部受季风气候影响,雨热同季,对农业生产带来非常有利的条件,水稻种植普遍,同时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种植水稻维度最高的国家,大家都为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而自豪,这就很自然地寓爱国主义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了。
(三)地理学史教育。我们祖国的许多地理条件是天赋的,但还有许多是千百年来经过劳动人民的双手开发和创造出来的。我国的成都平原所以成为“天府之国”,是和两千多年前李冰父子领导当地人民修建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以及后来四川人民的辛勤开发密不可分的。我国各地的雄伟宫殿楼阁、人工园林、古代运河、万里长城等巨大工程的修建,无一不凝聚着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的生活有了巨大的变化。淮河、黄河、海河、长江等大河得到了治理;东北、西北、华北的大油田得到了很好的开发;大京九、长江三峡等巨大工程的建设等。地理课上这些一件件令人鼓舞的事实,不仅能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美好江山,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和创造精神而自豪,同时也给力地证明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只有坚持了党的领导,坚持了社会主义道路,我们才取得了今天的一个又一个巨大胜利。
(四)历史知识教育。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灿烂历史,引入灿烂的历史成就,特别是地理科学的历史成就,增强学生的历史自豪感,也认识到我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如东汉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一千七百多年。引入有关各朝代的行政疆域的内容,让学生认识到祖国领土的广阔与不可分割。讲台湾时,可以引用有关历史知识。台湾自古称夷洲,早在三国时期,吴国孙权派卫温、诸葛直等人到达夷洲,两岸同胞就有了友好交往。运用历史知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补入相关的历史教材,有助于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高尚情感与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在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在内容的安排和教育的方法上,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感的渗透,还要教育学生全面认识祖国,防止产生“大国沙文主义”等错误思想,还要让学生学会尊重别的国家和民族正当的权力和自由。
总之,爱国主义教育是学生成才的动力。它作为一种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培养与教育才能形成,它是学校教育工作中永恒的主题。我们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责任也有义务让学生对祖国有一个清楚的了解,使学生懂得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应该脚踏实地、亲身参与,不能只做旁观者,更不能崇洋媚外,而要树立报效祖国、献身社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做一个有拳拳报国之心的主人翁,使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一代。
(作者单位:广西平南县大新镇第一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