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4-02-22刘兴立
刘兴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学生要获取科学文化知识,首先要对学习充满兴趣。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至关重要的条件,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根本措施。特别是对于注意力及认知能力不成熟的小学生来说,更是不容忽视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引导,只有通过学生吸收才会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化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从而自觉自愿地投入学习活动,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心理学研究表明。需要--动机--目标是构成人的积极性行为心理动力的主要因素。有了需要才能树立动机,有了动机才能确立目标。一个人只有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与意义,并以此来推动自己的学习行为时,这种学习行为才可转化成为一种有利的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具体地向学生讲解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到,知识是自我生存发展和改变世界的工具和保证,有了知识我们才能去很好地生活和工作,才能为国家和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2.精心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感人心者先乎于情”,我们要用赤诚的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真心地关爱学生,蹲下来“看”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用爱心、真心、耐心,真正地走进学生心中,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把学生当作孩子、朋友,进行心与心的交换,才能真正的成为学生心目中可亲可敬的老师,也才能让大多数学生接受自己,从而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做学生最喜欢的老师,上学生最喜欢的课,才能激发他们渴望上进的斗志,才能使他们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收获希望,也才能真正的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学习是一种艰苦复杂的脑力劳动,学生长年累月的学习是很辛苦的。如果没有兴趣来支撑,那的确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畏难情绪和困难,学习起来不仅不觉得苦和累,而且会感到其乐无穷。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童年时代就对生物研究具有浓厚的兴趣,在采集标本时,为了腾出手来捕捉昆虫,竟然将甲虫塞进嘴巴。古往今来,大凡卓有成效的“大家”“学者”无一不对自己所从事的科研事业充满浓厚的兴趣。此外,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为了培养创新意识,就必须确立一种以学习和学生为教学中心的观念,创设一种尊重学生的氛围和环境,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变老师“教”为学生“问”。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去,敢于创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热情洋溢,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教师要创设良好氛围,尊重每个学生,保护每一个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敢创新,诱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不同见解。挖掘教材中的潜在乐趣,变苦学为乐学,让所有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建立有效的学习模式。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兴趣,是学习的根本保证;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兴趣像柴,既可点燃,也可捣毁。”如果教学方法得当.学生对所学内容发生兴趣时,他们的思想就会活跃起来,记忆和思维的效果就会大大提高,反之,则把学习看成是精神负担,效果必然降低。目前,素质教育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生只有浓厚的兴趣,才能激起探究性思维,主动开发的潜能,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从而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如果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就会产生倦怠心理,觉得学习枯燥乏味,从而扼杀他们的创新能力。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善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快乐,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新课标实施后,要求我们教师教学生逐渐会使用新教材,而我们部分教师的教法仍然是旧的传统的教法:老师讲,学生听,学生的课堂活动毫无发展性和创造性。这样的学生只知道默默地听老师讲,机械的背诵和训练,就好像一块没有生命力的木头,踢一踢就动一动。这种传统的教法桎梏了学生的创造力,所以只有改变传统的教法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寓教于乐,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学习新知识本身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主动认识事物,发现规律,解决问题,也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好的办法。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学生感兴趣的小游戏,讲述生动的小故事,或以开展一个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有意义的活动等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在课外实践活动中,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通过克服困难解决困惑到完成一件作品、一份调查等,在这些过程中,学生运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发现学习和生活中所遇到的新问题,分析并解决这些问题,培养了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还增强了学生的责任心、自信心、独立性、坚韧性、合作性,逐步建立起学生的创新人格。例如,《春天在哪里》一课,我们就可以带领小学生到大自然里开展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发现春天,感受春天。这样,教师发挥了引导作用,使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主动地、生动活泼地进行探究学习,用所学科学知识去进一步观察、分析乃至解决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展示其主体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这些课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交际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自信、进取、合作、创新的个性品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完美的教学效果。
5.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要优化知识结构,强化敬业精神,提高教学水平提升教育艺术。无论是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教育内容、方法的运用和改革,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水平。教师不愿或者不会做的事,很难让学生学会做,教师不具备的素质,很难在学生的身上培养出来。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着新课改的实施状况,学生良好素质的获得首先取决于具有良好素质的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作为一个教师,这要求我们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无私的奉献精神和不断的实践和学习的热情。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讲究教学艺术,积极投身课改研究,鼓励学生创新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提高学生探究知识、积极思维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时时刻刻注意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探求知识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中宁县宁安镇中心学校 宁夏中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