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播学视角下的社交网络在网络思政教育中的应用分析

2014-02-22刘喜东何易

关键词:传播者思政社交

刘喜东 何易

[摘要]近几年来,社交网络在国内发展迅速,已经深入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层面,因此,运用社交网络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和新的有效途径。文章运用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了社交网络的传播特点,探讨了运用社交网络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两种模式,提出了一些运用社交网络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社交网络 传播学 “5W”模式

在我国高校,大学生喜爱且经常使用QQ、人人网、微博等社交网站已经成为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充分运用社交网络这一新的平台开展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方法和新途径。传播学是一门富有生命力的学科,本文引入传播学来分析社交网络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可以探索和揭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传播规律,提供新的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不断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效果。

一、社交网络的传播特点

1.多维度的信息传播方式

在传播方式上,社交网络的传播者可以向追随者传播信息,而追随者可以选择转发或评论信息,或者改变跟随对象不接受信息,从而使一个“点”可与互联网上的无数个点相连接,最终形成“一对多”、“一对一”、“多对多”和“多对一”这几种传播的组合方式。

2.多元化的信息传播途径

社交网络在传播中具有多元化的特征。社交网站融合了多种媒介,是一种音视频及文本兼具的集大成式媒介,为网络人际传播提供了丰富、便捷的交流手段。社交网站涵盖了从个人导向到群体导向,从简单通讯到群体网络协作的多元化功能,可以满足多人一起工作和娱乐的需求,甚至让上百人聚集在一起召开会议、讨论问题、分享照片、欣赏音乐都成为可能。

3.即时互动的交互传播特征

社交网络通过绑定移动设备可以做到信息的生产和发布同步,其基于一对多的人际关系网络,可以快速进行同步交流,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即时性非常强,体现了人际间的微妙关系。

二、充分运用社交网络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充分运用社交网络做好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种必然趋势。通过对某高校500余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笔者了解到,89%的大学生对社交网络持喜欢且经常使用的态度,由此可见,社交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高校充分利用大学生经常关注、使用的QQ、SNS社区、微博、博客等社交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探索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途径的必然选择,对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针对性具有重要意义。

2.充分利用社交网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高校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我们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全面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使网络文化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和载体”。当前,社交网络已成为大学生使用互联网的主要手段,是我们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因此,运用社交网络进行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积极抢占大学生思政教育新阵地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三、利用“5W”模式分析如何运用社交网络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

1948年,美国学者H·拉斯韦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论文中首次提出了构成传播过程的五种基本要素,并按照一定结构顺序将它们排列,形成了后来人们称之“5W”模式或“拉斯维尔程式”的过程模式。“5W”模式中包含的五个要素: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受众和传播反馈奠定了以传播者、内容、媒介、受众以及效果等五个方面为主干的传播学理论框架,涵盖了传播学研究的主要领域。

1.充分利用已有的社交网络开展网络思政教育

1)社交网络的传播者

社交网络传播的传播者显示出个性化、均衡性、平民性和追求自我认同的特点。社交网络传播者的特点要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争取大学生的参与,要让大学生成为网络思政教育信息传播者的一部分,让大学生主动传播网络思政教育信息。

第一,鼓励大学生利用年级、班级、党支部、团支部QQ工作群,发布爱国教育、学雷锋活动、学习党中央会议精神活动等主题教育活动的信息,讨论与思政教育相关的话题。

第二,鼓励大学生利用人人网,宣传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及志愿服务活动等信息,展示活动成果和大学生的精神风貌。

第三,鼓励大学生利用微博,分享学习毛概、马克思主义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的心得和体会。

2)社交网络传播的受众

受众在这里指社交网络的访问者。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受众主要是在校大学生,因此在传播过程中要针对大学生的特点进行传播,增强传播的针对性,才能够达到教育效果和教育目的。

第一,要充分认识大学生受众对社交网络发展的影响力。他们决定着传播内容的取舍和社交网络的风格定位。

第二,充分利用大学生受众中意见领袖的影响力。意见领袖是指在信息传递和人际互动过程中少数具有影响力、活动力,既非选举产生又无名号的人。像论坛的版主、学生社团的负责人、校园明星等,都可能是意见领袖。他们面对面的亲身传播的影响力,实际上大于思政教育传播者的传播效果。因此与其建立亲近的情感关系,引导其参与社交网络的传播,吸收和引导其参与重要问题或特色问题的讨论,有利于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3)社交网络传播的内容

社交网络传播的内容呈现出分散性、多元化和共享性强的特点。针对社交网络传播内容的这些特点,要利用社交网络做好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内容传播工作,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传播内容要及时更新,切忌更新速度滞后。

第二,传播内容要充实丰富,切忌空洞。

第四,传播内容要真实,贴近大学生生活。

第三,传播内容要对大学生要有实用价值。

4)社交网络传播的媒介

社交网络传播媒介的交互性、真实性、个性化、实时性和传播形式的多样性等特点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提供了强大的平台,高校思政教育者可以运用社交网络强大的传播媒介,抢占思政教育的阵地。

第一,可以利用年级、班级、党支部、团支部QQ群,发布思政教育信息,宣传思政教育主题活动。也可以利用QQ,与学生开展一对一的交流。

第二,可以利用人人网和微博,积极宣传思政教育主题活动,分享活动日志、心得、照片等。

第三,可以利用网络论坛,发布思政教育信息,对大学生的网络舆论进行引导。

5)社交网络传播的反馈

及时反馈信息可以使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效果得到强化,如果高校思政教育者只注重传递信息而忽略及时反馈信息,只会扼杀大学生的接受思政教育的积极性,影响传播效果。所以运用社交网络的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传播者在发布信息后,要及时关注评论、转发、分享等不同方式的信息反馈,并就反馈的信息进行答复,必要时还需要与反馈的学生做进一步的交流和了解。

2.主动建设高校思政教育的社交网络平台

一是建设高校主题教育社交网站,打造有效的传播媒介。对大学生受众开展调查,针对其感兴趣的主题作为网站的主打板块。创新社交网站运作模式,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

二是开设辅导员博客和名师博客,加强思政教育传播者队伍的建设。高校可以组织专、兼职辅导员和名师开设博客,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对其在学习、生活、成长、情感、心理等方面存在的困难进行引导和解惑,与学生充分沟通和互动,充分发挥博客这一社交网络形式服务学生的作用。

三是开设思政教育微博。重点打造有学校特色的大学生思政文化主题微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富有个性特色的微博名,建立微博发布的长效机制,以学生关心、关注的内容为主,用学生喜爱的语言,充分发挥微博微话题等各项功能,吸引学生关注和互动。

四是从传播内容上加强娱乐色彩,满足大学生调剂生活的需要。融入具有时效性的信息,及时反馈网络重要事件,使教育融于娱乐的方式,在取得精神放松的同时,吸收内容健康积极的信息,从而强化传播效果,达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总之,在当今网络应用相当普及的时代,依靠社交网络这一思政教育工作的新平台做好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积极探究、不断创新社交网络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高度关注和深入研究。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湖南长沙)

猜你喜欢

传播者思政社交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时传祥纪念馆:做好三种精神的记录者和传播者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社交媒体中的影响者
社交距离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比起社交媒体,我更在意逝去的时光
新闻传播渠道中传播者权力问题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