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进建筑60秒

2014-02-22栏目主持叶扬

世界建筑 2014年1期
关键词:栏目主持归属感定位

栏目主持:叶扬

改进建筑60秒

Sixty Second Idea to Improve Architecture

栏目主持:叶扬

我们仿效BBC的广播节目“60秒改进世界”(Sixty Second Idea to Improve the World)推出了“改进建筑60秒”栏目,每期将在世界范围内采访两位人物,请他们就建筑、城市、景观、技术等相关问题在60秒的时间里讲出一个或两个有启发性、批判性甚至有争议性的观点。本栏目如实记录了他们的话,采访所拍摄的视频将会出现在我们的相关网页上。所述观点只代表嘉宾本人,与本杂志立场无关。

单军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

单军工作室主持

SHAN Jun

Vice Dean, Professor, School of Architecture, Tsinghua University Chief Architect, Shan Jun Atelier

记得有句歌词,大意是:城市越来越近,家乡越来越远。我们现在看到很多城市中的房子,虽然也不错,但总好像不属于这里。前段时间参加《世界建筑》的思想论坛,当时就觉得“定位”这个主题特别好:人们在大千世界中因为找不到定位、没有归属感,于是就产生陌生、茫然、不安甚至恐惧等诸多情绪。我将建筑的定位称为Localiz-ing,即,要获得有归属感的建筑,就需要同时表达建筑的地点性(localize)和当代性(-ing),生成“此地此时”的建筑。

“此地此时”,强调建筑作为特定环境的一部分,其自身意义通过与自然和人工环境、社会和文化环境等之间的关系而呈现;就当下中国而言,建筑更需要在社会变革和新型城镇化等当代语境下做出动态的回应, 是“定位”与不断“再定位”的过程。

“彼地彼时”,是他者的“此地此时”。2014南非UIA大会的主题是“建筑在别处”(Architecture Otherwhere), 即通过探索其他的地区经验、其他的社会结构关系、其他的设计实践,更好地理解其他建筑,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如人类学研究中的异文化并置法(cross-cultural juxtaposition),不同的“此地此时”之间经验的分享和学习是改进建筑和推动其发展的重要力量。

PS:彼地彼时的经验可以分享和参照,却不能简单替代此地此时的真实。在娱乐节目中,你也许可以一分钟变格格,但在真实世界里,你终究不是格格,你还是你自己。

朱小地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建筑师

ZHU Xiaodi

President and Chief Architect, Beijing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如果你问我,什么是建筑,我想反问你,什么是艺术。建筑和艺术本身就是一回事,艺术的东西是不可言语的,建筑的东西也可能不可言语。因此,不可能通过简单的教育就了解建筑的全部,必须考虑到人自身对于建筑的体验。这是我们从学校的教育中不可能获得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建筑的学习有赖于师承关系,这种学习的方法非常重要,老师并不能给你更多的关于建筑的知识,但是他/她会提醒你如何在一个方向上不断地前行,这与我们以前导师、老师的关系不同。一个人对艺术的把握和对艺术的理解,不是简单地自我努力能得到的,必须有老师指导你。这是我们中国的建筑教育必须要改革的一个问题。

像我这样的人,是通过不断的自我的实践才能得到一点点感觉,我特别希望大家不是简单地通过自我实践才能获得一点儿知识,而是要通过包括学校、老师,特别是来自于师傅的指点,让你更快地理解到建筑甚至艺术的境界。对我来讲,也是这么多年来,不断地学习、体会、感悟的这些内容,我希望能和大家分享。

猜你喜欢

栏目主持归属感定位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Smartrail4.0定位和控制
蒋佩琪 在大陆打拼更有归属感
总量增加,平均收入上涨,城镇归属感较稳定——这代农民工,就是不一样
找准定位 砥砺前行
我遇见谁,会有怎样的对白
遇见你的眉眼,如清风明月
它们说:真是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