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青年脑梗死患者血清UA、hs-CRP水平变化及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

2014-02-22林艳梅李涵志罗韶辉罗桃英

山东医药 2014年15期
关键词:颈动脉硬化斑块

林艳梅,罗 东,李涵志,罗韶辉,罗桃英

(1佛山市禅城区人民医院,广东佛山528061;2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作为一种血管炎症的特异性标志物,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血清尿酸(UA)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血管炎症反应过程,两者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已经受到广泛关注[1]。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们对65例中青年(<60岁)脑梗死患者进行血清UA、hs-CRP水平测定及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进一步了解两指标与中青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同期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5例(梗死组),男41例,女24例;年龄31~59(53.2± 6.1)岁。均为第一次发病,病程均<24 h,诊断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相关标准[2],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排除标准:合并急、慢性感染;有明显心、肝、肾功能异常;患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近6个月有手术及外伤史;近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设60例同期查体健康者为对照组,男40例,女20例;年龄32~59(54.2± 5.6)岁,头颅CT检查均无异常。两组年龄、性别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血清hs-CRP和UA检测 两组均于清晨空腹状态下采肘静脉血3 mL,置真空管内,3 000 r/min离心10 min,留取血清,采用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UA、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hs-CRP。

1.3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测 采用荷兰Philips HD11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沿颈动脉走行自下而上连续扫描双侧颈总动脉(CCA)、颈动脉分叉、颈内动脉(ICA)颅外段及椎动脉,分别测量颈总动脉远端10~15 mm处、颈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近端10 mm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并取平均值,以≥1.2 mm为内膜斑块形成;根据斑块回声特点,将其分为软斑、硬斑、混合斑,其中软斑和混和斑为不稳定斑块,硬斑为稳定斑块。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和成组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hs-CRP和UA水平 梗死组和对照组血清hs-CRP分别为(18.43±7.32)、(6.87± 1.95)mg/L,血清UA分别为(321.52±20.74)、(105.82±26.21)μmol/L,组间比较,P均<0.01(t值分别为11.85、51.22)。

2.2 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测情况 梗死组和对照组分别有42例(64.61%,稳定斑块17例、稳定斑块25例)、8例(13.33%)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两组检出率比较,P<0.01(χ2=34.18)。

2.3 梗死组颈动脉斑块性质与血清hs-CRP、UA水平的关系 梗死组有斑块者血清hs-CRP和UA水平均显著高于无斑块者,尤以不稳定斑块者为著。详见表1。

表1 脑梗死组颈动脉斑块情况不同者血清hs-CRP、UA水平比较(±s)

表1 脑梗死组颈动脉斑块情况不同者血清hs-CRP、UA水平比较(±s)

注:与无斑块者比较,*P<0.01;与稳定斑块者比较,#P<0.05

斑块情况 hs-CRP(mg/L) UA(μmol/L)不稳定 25.95±6.81*# 369.15±19.33*#稳定 19.31±8.46* 310.43±22.46*无10.84±6.70 280.72±25.36

3 讨论

目前认为,早发性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中青年缺血性脑梗死的重要原因,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在青年脑梗死者发病率为7.9%~22%[3]。本研究显示,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达64.61%。Lee等[4]认为,引起早发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以高血压最为常见,其次是高血脂症、吸烟及糖尿病,对于发病前无高血压等疾病及无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的中青年脑梗死患者,了解其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具有积极预防作用。动脉粥样硬化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的基础病变,不仅表现为脂质代谢紊乱,还具有慢性炎症反应特征的病理过程,是各种损害的过度炎症反应和纤维增生的结果。CRP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进展及破裂起关键作用,其由细胞因子IL-6诱导,是反映体内炎症活动的精确客观指标,与炎症和组织损伤程度呈正比,与梗死部位、危险因素、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均相关[5]。血清hs-CRP的测定具有很高的准确度,其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可能与以下几点有关:①与低密度脂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被动脉壁上的巨噬细胞吞噬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的泡沫细胞,使血管壁增厚,促进血栓形成;②增加血小板凝血恶烷的产生,激活血小板黏附和凝血因子Ⅴ的活性,促进凝血[6];③导致细胞凋亡,促进动脉平滑肌细胞迅速增殖。炎症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斑块破裂及糜烂几乎与炎症共存。颈动脉不稳定斑块会造成急性脑缺血症状,其破裂后可直接导致血管栓塞[7,8],且以动脉源性栓塞为主,故颈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本研究显示,梗死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有斑块者显著高于无斑块者,尤以不稳定斑块者为著。说明血清hs-CRP水平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稳定性相关。

血清UA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尚不明确。本研究发现,梗死组血清U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亦与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有关。说明血清UA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可能机制:①高UA血症可促进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和脂质过氧化,引起血脂和载脂蛋白的代谢异常,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9]。②血尿酸盐引起炎性反应,激活血小板活性和凝血过程,促进血栓形成[10];引起血液黏稠度增高,进一步增加发生血栓性疾病的危险性。③血清UA升高导致尿酸代谢异常,促使氧自由基产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11];尿酸微结晶沉积到血管壁引起的炎性反应可直接损害血管内膜细胞,诱导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因此,血清UA可能通过促进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活性,使管壁CRP表达增加,进而诱发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但本研究样本量少,此结论有待多中心大样本研究证实。

综上所述,中青年脑梗死患者血清UA、hs-CRP水平均显著升高,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有关;联合检测两者可为预测脑梗死发病风险及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1]Homburg PJ,Rozie S,Van Gils MJ,et al.Atherosclerotic plaque ulceration in the symptomatic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is associated with nonlacunar ischemic stroke[J].Stroke,2010,41(6):1151-1156.

[2]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96,12(6):379-380.

[3]丁建平,宿英英.青年脑梗死病因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8,5(5):202-206.

[4]Lee TH,Hsu WC,Chen CJ,et al.Etiologic study of young ischemic stroke in Taiwan[J].Stroke,2002,33(8):1950-1955.

[5]Yoon SR,Bang OY,Hong JM,et al.Non-conventional risk factors were associated with infarct patterns in ischemic stroke[J].Clin Neurol Neurosurg,2009,111(2):134-139.

[6]Iyigün I.C-reactive protein in ischemic stroke[J].Stroke,2002,33(9):2146-2147.

[7]Willerson JT,Ridker PM.Infammation as a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J].Circulation,2004,109(2):2-10.

[8]Ogasawara K,Mashiba S,Wada Y,etal.A serum amyloid A and LDL complex as a new prognostic marker in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Atherosclerosis,2004,174(2):349-356.

[9]奚继明.血清尿酸水平与脑卒中[J].山东医药,2011,51(20): 109-110.

[10]党小霞,蔡琴.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3):157.

[11]Feig DI,Kang DH,Johnson RJ.Uric acid and cardiovascular risk[J].N Engl JMed,2008,359(17):1811-1821.

猜你喜欢

颈动脉硬化斑块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