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造林质量加强病害的防治

2014-02-21贾红波哈尔滨市依兰县林业局珠山林场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14年11期

贾红波/哈尔滨市依兰县林业局珠山林场

提高造林质量加强病害的防治

贾红波/哈尔滨市依兰县林业局珠山林场

文章论述了搞好造林的总体规划,造林常用的方法,以及病害的防治技术。关键词:造林规划;苗木处理;管理及病害防治

在防护林体系建设中,造林成活率是评价造林质量的最基本的指标。如何提高造林成活率就成了当前林业生产中首先应该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就造林规划方案、苗木处理,后期管理等环节的要点和提高造林成活率、搞好造林病虫害防治技术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搞好总体规划

1.总体规划的原则和依据。造林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充分体现科学性、综合性、示范性和实效性。在林业内部要以立地类型划分和适地适树为依据,科学地配置林种。相应地选择适生树种。加强植被建设。建立一个由带片网、乔灌草、名特优相结合的新型的立体林业格局,最终实现生态效益好,经济效益高和社会效益大的目的。

2.总体规划的方法。

(1)收集资料收集试验区的地形图f l/10 000)和行政图,了解自然状况(气候、土壤、植被、地形、地貌),社会经济状况。

(2)规划的汇总根据各小班设计。分林种、树种统计其面积,分别统计乔、灌、草的面积,统计农、林、牧的面积,针叶树与阔叶树的面积,总用工量。各树种的用苗(种)量,总用苗(种)量,拟定各年度造林任务。育苗规划根据各年度任务及总体规划要求,进行育苗规划。确定各年度育苗的树种、面积、用种量、用工量等。

二、造林的常用方法

1.播种造林法。又称直播造林。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这种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而且。施工容易,便于在大面积造林地上进行造林。但是这种方法造林对造林立地条件要求较严格,造林后的幼林抚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较高。播种造林的适用条件:适合于种粒大、发芽容易、种源充足的树种,如橡栎类、核桃、油茶、油桐和山杏等大粒种子。其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种灾害性因素较轻,对于边远且人烟稀少地区的造林更为适宜。

播种造林的方法有:块状播种、穴播、缝插、条播和撒播等。播种前的种子处理包括消毒、浸种和催芽等措施,对保证春播,早出芽,增强幼苗抗旱能力,减少鸟兽等危害极为重要。

2.植苗造林法。又称栽植造林、植树造林。是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强,生长稳定,因此。对造林地立地条件的要求相对地说不那么严格。但是,在造林时苗木根系有可能受损伤或挤压变形和失水。栽植技术要求高,必须先育苗,却也节省种子。总之。植苗造林法受树种和造林地立地条件的限制较少,是应用最广泛的造林方法。

3.分殖造林法,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及竹子的地下茎作方造林材料直接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能够节省育苗时间和费用,造林技术简单。操作容易,成活率较高,幼树初期生长较快,而且在遗传性能上保护母本的优良性状,但要求有立地条件较高的造林地。同时分殖造林材料来源。

4.直播造林技术的适用范围。直播造林,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直播造林适用于交通条件差的远山、深山,灌溉非常困难或者无法实施灌溉,难以实施植苗造林的干旱瘠薄山地。

5.树种选择。树种选择应坚持适地适树和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兼顾的原则。以选择根系发达、萌蘖力强、遮拦雨量能力强、生长稳定、耐瘠薄、抗逆性强、病虫害少的乡土树种为主,适当选用经过长期考验的外来树种。另外。黑松、侧柏等易受鸟、兽、虫危害的树种,在有防护措施的条件下。也可以进行直播造林。适合直播造林但未经试验的树种。可先行试验,总结经验后,推广应用。

6.种子来源,种子质量及种子检疫。种子来源,在选择种子来源时应按照以下三个原则:尽量采用本地种子;本地采种量不能满足造林需求的地区,应按照我国制定并颁布实施的《中国林木种子区划》的国家标准执行;对于无种子区划的树种。在调进外地种子时,要尽量选用与本地气候、土壤等条件相同或相似地区生产的种子。种子质量与种子检疫种子质量是直播造林成功的关键。经检疫、检验质量合格种子,用于直播造林。

7.种子处理。种子储藏。种子入库前都必须净种,测定种子含水量,对含水量过高的辆子要进行干燥处理,使其符合贮藏标准。为防止病虫害,入库前应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处理可用熏蒸法,即用56%的磷化铝片按每吨种子5~10片药量分散摆放在种袋上,密闭熏蒸96小时后,通风48小时,安全含水量低的种子等适用于用普通干藏法储藏。

三、造林的程序

四、造林病虫害防治技术

1.在造林地确定后,即调查造林地周围原有林木的病虫害种类、危害程度及数量同时调查天敌发生情况,发生严重的要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清除无培育价值的病虫木和交叉感染的树木。

2.在适地适树的原则下,选用优良苗木。对种子、苗木、其他繁殖材料及木材的调运加强管理,采取严格的检疫措施。确保营造健康森林,减少病虫害发生。同时,用科学的方法,侦察病虫发生、发展动态,并根据侦察的材料结合当地气候条件、林木状况。正确推断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趋势,并及时通报。快速掌握病虫发生情况。避免错过防治的有利时机。

3.建立监测标准地。新造林地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块建立永久性监测标准地,在标准地再确定20~30株标准树,整个生长季节对标准树定期进行观测,记载病虫害发生情况和为害程度。同时,在林地中进行踏查。必要时设立临时标准地,用于补充标准地观察的不足,以便了解整个林地的病虫情况并加以记载存档。

4.建立起永久性病虫害档案。每年发生期结束后,加以汇报和分析,预测病虫害发生趋势,以便及早采取措施。

5.在林地周围避免栽植能交叉感染病虫的其他林木。

6.在病虫害少量发生,特别是蛀干害虫点状发生时,要立即查明发生情况,及时进行防治,避免全林受害,以确保全林受害株率在1%以下。

7.在生长季节,尽力避免树冠喷洒化学药剂,以保护自然界的天敌种群,特别要注意保护鸟类。有条件的地区可在人工林中悬挂人工鸟巢,招引鸟类,以控制虫害的发生。加强林木抚育管理,不仅可以巩固造林成果,而且可以提高林木保存率。促进林木牛长发育。

五、结束语

整地环节非常重要,它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使幼林的生长情况显著改善。整地还能保持水土、减免土壤侵蚀,同时也有利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质量。也可树木长期向关注防病虫害也不可掉以轻心。

[1]干旱区造林学,中国林业出版,2008.6 [2]防护林体系示范林研究论,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2009.8

[3]冯立季,生态林建设的研究,辽宁林业科技,2009.(2):22-2

[4]董国全,牟善梅,森林病虫害防治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J].黑龙江省科技信息,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