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几个汉字部首称谓引发的思考

2014-02-21申会刚

语文教学之友 2014年2期
关键词:右耳左耳造字

申会刚

2009年,教育部、国家语委组织研制了语言文字规范《现代常用字部件及部件名称规范》,对很多原先存在争议的部件名称进行了整改,杜绝了乱用乱造汉字部首的现象,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才有益处。不过,笔者在教学中仍遇到个别部首称谓带来的困惑。

在一次“形声字辨形析义”的复习课上,笔者正在与学生梳理如何利用形声字意符理解字的本义、引申义的时候,突然,一学生问:“老师,‘单立人( 亻)与‘人有关,我们理解了。可是,‘双立人与‘人有关吗?如,行、微、循、徐等,找不出他们与人的关系。”我解释说:“‘双立人与‘走有关,与‘人无关。”其他同学附和着追问:“与‘人无关为什么叫‘双立人,还不如叫‘双立走。”一阵笑声,我也跟着笑起来说:“敢质疑,有创意!”又一学生开始“发难”:“老师,还有‘陵、除、陆与‘都、邦、郊这些字的含义与‘耳无关,‘阝却叫‘左耳‘右耳?”我结合文字学知识讲解了一下,学生理解了上述部首的来龙去脉,也接受了习惯的部首称谓。但课后我却陷入了沉思。学生的质疑很有道理,如果部首称谓脱离其本来的意义的话,会引起误解,因此,我们应该刨根问底以消除不必要的误导。于是,我查找了一些相关资料,茅塞顿开,并做了一些梳理,具体如下:

首先,被称为“双立人”的【彳】,容易使人认为它是由二个“单立人”得来的,其实不然,《说文》对它的解释是:“小步也。像人胫三属相连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三属者,上为股、中为胫、下为足也。”“单举胫者,举中以该上下也,胫动而股与足随之。”其实,“彳”与“止(本义为脚趾)”以上下结构组合成了古“辵(走)”,因此,“彳”与行走有关。如:循,顺着路走。徐,慢走。微,隐藏身份,悄悄行进。以此类推,其统属大部分汉字,都与走的意义相关,称为“半走旁”比较合理。

其次,被称为“双耳”的【阝】,位于字左边的称“左耳”,位于字右边的称为“右耳”,容易使人误以为它与“耳朵”有关,其实,对【阝】的正确理解如下:

“左耳”是“阜”,甲骨文像攀登高山的石阶,篆文略有变形,平放为山,竖放即“阜”。 阝是阜作合体字左边偏旁时候的变体。白话版《说文解字》:阜,大陆。阜,是没有石头的山,像没有石头的大土山之形。段玉裁引《国语》注说:“阜,厚也;皆由土山高厚演之。”因此,以“阝”为意符的字大部分与地势地形的高低起伏有关,具体有两组意义:一组是指高峻的地貌(名词)及其特性(形容词),如:陵、陆、除等,皆与地形高下相关,而险、阻等则指由此带来的相关性质;另一组是与此相关的动词,如队、降等。还有“阴、阳”二字本意也与地势地形的隆陷有关,山南水北日光能照到的地方叫阳,山北水南日光照不到的地方叫阴。

“右耳”是“邑”,即“上面的‘囗表示四面围墙的聚居区,下为‘人,意为人居住的地方。”造字本义:有一定人口定居的城邦。《说文解字》:“邑,国也。从囗;先王之制,尊卑有大小,从卪。”马如森《殷墟甲骨文》也说:“从囗、从一跪坐之人。囗为疆邑形。字象人所居于城邑之形。本义是城邑。”《汉字部首浅析》解释为:“从囗从卪,是个会意字,意思是一个地方,需要节制,需要管理,所以,邑的本义是城郭。”由此可知,“阝”是邑作合体字右边偏旁的变体,具体可分为两组相关语义字:一是与居住地空间大小远近相关的词,如都、鄙、郊等;一组是用于都邑、邦国的名称,如邮、郑、郢等。

“阜部”、“邑部”作为偏旁时都写成“阝”,但阜部固定在左,应该将“阝”称作“左耳阜”;邑部固定在右,将“阝”称作“右耳邑”。我们可以通称“左阜右邑”。

再次,被称为“反文”的【攵】,实际上与“文”毫无关系,“攵”是由“攴”转化过来的。甲骨文,上面的(卜)、表示权杖,下面的(又),抓握之意,造字本义:手持权杖击打。篆文写作。《说文解字》:“攴,小击也。从又卜声。凡攴之属皆从攴。”徐铠《系传》:攴所执以教道人也。可见,“攴”用来表示警戒,下顺之而从所施为教,即长辈对晚辈指导督责之意。“教”字的含义就足以说明:甲骨文写作,是由 (爻,算筹)、(子,孩童)、(攴,手持鞭子、棍杖)构成,即手持棍杖训导孩童做算术。同时,还可以理解成:“攴”是象形文字,像手有所执持之形,含举手做事之义,换句话说,就是实践、落实之义。当“攴”单独使用时写作“扑”。其实,“攴”、“攵”与“扑”音义相同。在汉字造字法中,“攵”是“攴”作偏旁时的变体。因此,将“攵”称为“扑字旁”较为合理。

当然,还有被称为“月字旁”的【月】,一是月亮之“月”,多与时间相关,如朗、期等,字数仅十个左右;一是肉部之“月”,如肩、膀、肝等。在合体字中的“月字旁”通常表示的是“肉”而不是“月”,部首名称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由上可知,汉字部首有一个相对准确的称谓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正在掌握汉字及学习文言文的中学生,从汉字部首本义命名,有利于他们准确把握汉字部首的文化内涵。

(作者单位:厦门海沧实验中学)

2009年,教育部、国家语委组织研制了语言文字规范《现代常用字部件及部件名称规范》,对很多原先存在争议的部件名称进行了整改,杜绝了乱用乱造汉字部首的现象,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才有益处。不过,笔者在教学中仍遇到个别部首称谓带来的困惑。

在一次“形声字辨形析义”的复习课上,笔者正在与学生梳理如何利用形声字意符理解字的本义、引申义的时候,突然,一学生问:“老师,‘单立人( 亻)与‘人有关,我们理解了。可是,‘双立人与‘人有关吗?如,行、微、循、徐等,找不出他们与人的关系。”我解释说:“‘双立人与‘走有关,与‘人无关。”其他同学附和着追问:“与‘人无关为什么叫‘双立人,还不如叫‘双立走。”一阵笑声,我也跟着笑起来说:“敢质疑,有创意!”又一学生开始“发难”:“老师,还有‘陵、除、陆与‘都、邦、郊这些字的含义与‘耳无关,‘阝却叫‘左耳‘右耳?”我结合文字学知识讲解了一下,学生理解了上述部首的来龙去脉,也接受了习惯的部首称谓。但课后我却陷入了沉思。学生的质疑很有道理,如果部首称谓脱离其本来的意义的话,会引起误解,因此,我们应该刨根问底以消除不必要的误导。于是,我查找了一些相关资料,茅塞顿开,并做了一些梳理,具体如下:

首先,被称为“双立人”的【彳】,容易使人认为它是由二个“单立人”得来的,其实不然,《说文》对它的解释是:“小步也。像人胫三属相连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三属者,上为股、中为胫、下为足也。”“单举胫者,举中以该上下也,胫动而股与足随之。”其实,“彳”与“止(本义为脚趾)”以上下结构组合成了古“辵(走)”,因此,“彳”与行走有关。如:循,顺着路走。徐,慢走。微,隐藏身份,悄悄行进。以此类推,其统属大部分汉字,都与走的意义相关,称为“半走旁”比较合理。

其次,被称为“双耳”的【阝】,位于字左边的称“左耳”,位于字右边的称为“右耳”,容易使人误以为它与“耳朵”有关,其实,对【阝】的正确理解如下:

“左耳”是“阜”,甲骨文像攀登高山的石阶,篆文略有变形,平放为山,竖放即“阜”。 阝是阜作合体字左边偏旁时候的变体。白话版《说文解字》:阜,大陆。阜,是没有石头的山,像没有石头的大土山之形。段玉裁引《国语》注说:“阜,厚也;皆由土山高厚演之。”因此,以“阝”为意符的字大部分与地势地形的高低起伏有关,具体有两组意义:一组是指高峻的地貌(名词)及其特性(形容词),如:陵、陆、除等,皆与地形高下相关,而险、阻等则指由此带来的相关性质;另一组是与此相关的动词,如队、降等。还有“阴、阳”二字本意也与地势地形的隆陷有关,山南水北日光能照到的地方叫阳,山北水南日光照不到的地方叫阴。

“右耳”是“邑”,即“上面的‘囗表示四面围墙的聚居区,下为‘人,意为人居住的地方。”造字本义:有一定人口定居的城邦。《说文解字》:“邑,国也。从囗;先王之制,尊卑有大小,从卪。”马如森《殷墟甲骨文》也说:“从囗、从一跪坐之人。囗为疆邑形。字象人所居于城邑之形。本义是城邑。”《汉字部首浅析》解释为:“从囗从卪,是个会意字,意思是一个地方,需要节制,需要管理,所以,邑的本义是城郭。”由此可知,“阝”是邑作合体字右边偏旁的变体,具体可分为两组相关语义字:一是与居住地空间大小远近相关的词,如都、鄙、郊等;一组是用于都邑、邦国的名称,如邮、郑、郢等。

“阜部”、“邑部”作为偏旁时都写成“阝”,但阜部固定在左,应该将“阝”称作“左耳阜”;邑部固定在右,将“阝”称作“右耳邑”。我们可以通称“左阜右邑”。

再次,被称为“反文”的【攵】,实际上与“文”毫无关系,“攵”是由“攴”转化过来的。甲骨文,上面的(卜)、表示权杖,下面的(又),抓握之意,造字本义:手持权杖击打。篆文写作。《说文解字》:“攴,小击也。从又卜声。凡攴之属皆从攴。”徐铠《系传》:攴所执以教道人也。可见,“攴”用来表示警戒,下顺之而从所施为教,即长辈对晚辈指导督责之意。“教”字的含义就足以说明:甲骨文写作,是由 (爻,算筹)、(子,孩童)、(攴,手持鞭子、棍杖)构成,即手持棍杖训导孩童做算术。同时,还可以理解成:“攴”是象形文字,像手有所执持之形,含举手做事之义,换句话说,就是实践、落实之义。当“攴”单独使用时写作“扑”。其实,“攴”、“攵”与“扑”音义相同。在汉字造字法中,“攵”是“攴”作偏旁时的变体。因此,将“攵”称为“扑字旁”较为合理。

当然,还有被称为“月字旁”的【月】,一是月亮之“月”,多与时间相关,如朗、期等,字数仅十个左右;一是肉部之“月”,如肩、膀、肝等。在合体字中的“月字旁”通常表示的是“肉”而不是“月”,部首名称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由上可知,汉字部首有一个相对准确的称谓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正在掌握汉字及学习文言文的中学生,从汉字部首本义命名,有利于他们准确把握汉字部首的文化内涵。

(作者单位:厦门海沧实验中学)

2009年,教育部、国家语委组织研制了语言文字规范《现代常用字部件及部件名称规范》,对很多原先存在争议的部件名称进行了整改,杜绝了乱用乱造汉字部首的现象,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才有益处。不过,笔者在教学中仍遇到个别部首称谓带来的困惑。

在一次“形声字辨形析义”的复习课上,笔者正在与学生梳理如何利用形声字意符理解字的本义、引申义的时候,突然,一学生问:“老师,‘单立人( 亻)与‘人有关,我们理解了。可是,‘双立人与‘人有关吗?如,行、微、循、徐等,找不出他们与人的关系。”我解释说:“‘双立人与‘走有关,与‘人无关。”其他同学附和着追问:“与‘人无关为什么叫‘双立人,还不如叫‘双立走。”一阵笑声,我也跟着笑起来说:“敢质疑,有创意!”又一学生开始“发难”:“老师,还有‘陵、除、陆与‘都、邦、郊这些字的含义与‘耳无关,‘阝却叫‘左耳‘右耳?”我结合文字学知识讲解了一下,学生理解了上述部首的来龙去脉,也接受了习惯的部首称谓。但课后我却陷入了沉思。学生的质疑很有道理,如果部首称谓脱离其本来的意义的话,会引起误解,因此,我们应该刨根问底以消除不必要的误导。于是,我查找了一些相关资料,茅塞顿开,并做了一些梳理,具体如下:

首先,被称为“双立人”的【彳】,容易使人认为它是由二个“单立人”得来的,其实不然,《说文》对它的解释是:“小步也。像人胫三属相连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三属者,上为股、中为胫、下为足也。”“单举胫者,举中以该上下也,胫动而股与足随之。”其实,“彳”与“止(本义为脚趾)”以上下结构组合成了古“辵(走)”,因此,“彳”与行走有关。如:循,顺着路走。徐,慢走。微,隐藏身份,悄悄行进。以此类推,其统属大部分汉字,都与走的意义相关,称为“半走旁”比较合理。

其次,被称为“双耳”的【阝】,位于字左边的称“左耳”,位于字右边的称为“右耳”,容易使人误以为它与“耳朵”有关,其实,对【阝】的正确理解如下:

“左耳”是“阜”,甲骨文像攀登高山的石阶,篆文略有变形,平放为山,竖放即“阜”。 阝是阜作合体字左边偏旁时候的变体。白话版《说文解字》:阜,大陆。阜,是没有石头的山,像没有石头的大土山之形。段玉裁引《国语》注说:“阜,厚也;皆由土山高厚演之。”因此,以“阝”为意符的字大部分与地势地形的高低起伏有关,具体有两组意义:一组是指高峻的地貌(名词)及其特性(形容词),如:陵、陆、除等,皆与地形高下相关,而险、阻等则指由此带来的相关性质;另一组是与此相关的动词,如队、降等。还有“阴、阳”二字本意也与地势地形的隆陷有关,山南水北日光能照到的地方叫阳,山北水南日光照不到的地方叫阴。

“右耳”是“邑”,即“上面的‘囗表示四面围墙的聚居区,下为‘人,意为人居住的地方。”造字本义:有一定人口定居的城邦。《说文解字》:“邑,国也。从囗;先王之制,尊卑有大小,从卪。”马如森《殷墟甲骨文》也说:“从囗、从一跪坐之人。囗为疆邑形。字象人所居于城邑之形。本义是城邑。”《汉字部首浅析》解释为:“从囗从卪,是个会意字,意思是一个地方,需要节制,需要管理,所以,邑的本义是城郭。”由此可知,“阝”是邑作合体字右边偏旁的变体,具体可分为两组相关语义字:一是与居住地空间大小远近相关的词,如都、鄙、郊等;一组是用于都邑、邦国的名称,如邮、郑、郢等。

“阜部”、“邑部”作为偏旁时都写成“阝”,但阜部固定在左,应该将“阝”称作“左耳阜”;邑部固定在右,将“阝”称作“右耳邑”。我们可以通称“左阜右邑”。

再次,被称为“反文”的【攵】,实际上与“文”毫无关系,“攵”是由“攴”转化过来的。甲骨文,上面的(卜)、表示权杖,下面的(又),抓握之意,造字本义:手持权杖击打。篆文写作。《说文解字》:“攴,小击也。从又卜声。凡攴之属皆从攴。”徐铠《系传》:攴所执以教道人也。可见,“攴”用来表示警戒,下顺之而从所施为教,即长辈对晚辈指导督责之意。“教”字的含义就足以说明:甲骨文写作,是由 (爻,算筹)、(子,孩童)、(攴,手持鞭子、棍杖)构成,即手持棍杖训导孩童做算术。同时,还可以理解成:“攴”是象形文字,像手有所执持之形,含举手做事之义,换句话说,就是实践、落实之义。当“攴”单独使用时写作“扑”。其实,“攴”、“攵”与“扑”音义相同。在汉字造字法中,“攵”是“攴”作偏旁时的变体。因此,将“攵”称为“扑字旁”较为合理。

当然,还有被称为“月字旁”的【月】,一是月亮之“月”,多与时间相关,如朗、期等,字数仅十个左右;一是肉部之“月”,如肩、膀、肝等。在合体字中的“月字旁”通常表示的是“肉”而不是“月”,部首名称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由上可知,汉字部首有一个相对准确的称谓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正在掌握汉字及学习文言文的中学生,从汉字部首本义命名,有利于他们准确把握汉字部首的文化内涵。

(作者单位:厦门海沧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右耳左耳造字
用右耳听 记得更牢
用右耳听记得更牢
用右耳听记得更牢
隋文帝造字
咱们最初是啥样
左耳问题
咱们最初是啥样
凡高的左耳
舞台剧《左耳》将巡演高颜值90后领衔主演
对着右耳说请求,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