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连续3起员工跳楼
2014-02-20
本报驻香港特约记者 张 利一名在香港任职摩根大通投资银行外汇业务的男性经理,18日突然从香港一幢大厦的天台上跳楼身亡。港媒消息称,死者近日因担心被公司开除而压力大增,不排除是自寻短见。有香港金融界人士也表示,1月香港股市回落,估计投行职员面对内部及客户压力不小。这是过去一个月内摩根大通在伦敦、纽约之后第三次有员工跳楼身亡。 香港《新报》19日称,案发于18日下午2时许,一名男子被发现由中环遮打大厦30楼天台坠下,送往医院抢救后证实死亡,现场路面遗下大片血迹。警方根据死者身上的信用卡及单据等调查,证实死者是该大厦一家投资银行的外汇经理。据悉,死者是摩根大通投资银行的外汇经理。摩根大通对此未作回应。 据港媒披露,该跳楼者名叫李俊杰,中学及大学均在加拿大多伦多就读,大学毕业后曾在当地担任会计员及金融分析师。他2010年回到香港,在香港城巿大学攻读金融学硕士,一年后毕业,曾短暂担任副研究员4个月,不久获教授推荐,很快跳入摩根大通。此后工作顺利,担任客户报告专员一年半后,晋升为亚洲投资银行账目部经理。他在去年斥资554万港元在港买房自住。他在脸谱网上传的照片,多是出国旅游和聚会合照。在友人眼中,李俊杰经常笑脸迎人,性格开朗,事前亦无自杀先兆,因此友人对他突然自杀感到难以置信。 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与国内机构等联合调查显示,金融业是5大重度亚健康行业之一。香港《明报》19日称,香港资深投资银行家温天纳表示,经历多次金融危机后,投行业同行竞争相当大,很多时候生意只有一宗,但都要去抢。1月股市回落,估计投行职员压力不小。 有港媒评论称,投资银行家从来不是心理健康的工作,外表永远自信十足,摆出无敌姿态,骨子里往往心理不平衡,加上要不断上交业绩,否则职位朝不保夕,竞争又无时不在,往往要在高压下完成任务。况且,投行是高科技交锋的战场,以前是人与人在斗智斗力,现在多了高频交易程序系统,变成机器人竞赛,脚步稍慢的便很容易被淘汰。 金融从业者自杀事件近来引发巨大关注,1月末,摩根大通欧洲总部伦敦一名39岁的高级经理跳楼身亡,2月12日,摩根大通全球程序交易的一名执行董事在纽约跳楼身亡。此外,1月29日,罗素投资集团首席经济学家迈克·德育克因工作不愉快,在美跳楼身亡;1月26日,德意志银行一名执行董事被人发现在伦敦家中上吊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