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门诊输液医嘱处理流程提高患者用药安全*
2014-02-20黎东眉胡敏芝关瑞莹广西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543002
黎东眉 胡敏芝 关瑞莹 广西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543002
医疗护理差错发生在医院的各个医疗护理单元和环节,但发生最多的是在医嘱处理过程中[1],如医嘱的下达方式、医嘱的处理方式、护士转录医嘱、药房的配药、执行注射等环节。输液室承担着门急诊成人和儿童输液治疗任务,每天数以百计的输液量以及患者的流动性大、随机性强、病情复杂、无特定座位等原因,是医疗护理差错发生的重要场所。我院在2009年6月-2012年12月,分阶段运用HIS系统,逐步建立门诊收费站、药房站,护士站、医生站设计各种医嘱执行单,使用二维码扫描识别患者身份,再造医嘱处理流程,
明显降低用药差错的发生,现将工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门诊医嘱的开立、收费处收费、药房配药、护士站处理医嘱、输液室护士配药、执行注射等六个环节。
1.2 方法
1.2.1 分析旧流程。2009年6月前,门诊医嘱处理经历了多次改革,最后的输液医嘱处理流程是:医生在纸质处方上开具医嘱→患者持处方到收费处→收费员在电脑上录入处方内容收费(因药品管理而为)→患者持处方到门诊药房配药→配药后发给患者→患者持处方及药物到输液室→护士转抄输液卡、给患者编号→配液→呼叫患者输液。
1.2.2 改造门诊医嘱处理流程。2009年6月-2012年11月,建立门诊护士站、医生站,与原有收费站和药房站联网,实现无纸化、无线网络化办公。再造后的门诊医嘱处理流程:医生在电脑开立医嘱→传输收费站计费→患者交费→药房配药后发给患者(凭发票)→到护士站打印输液帖瓶标签→护士配药→呼叫患者反问式查对输液。
1.2.3 整合急诊药房、输液室、配液室,再次改造门诊输液医嘱处理流程。2012年12月起再次改造门诊输液流程为:医生在电脑开立医嘱→传输收费站计费→药房打印输液信息二维码→门诊输液接待站护士读取患者健康卡(就诊卡)上信息→佩戴二维码腕带→信息传输至急诊药房→药师配药→药师查对→护士在百级净化配液室配药→药师查对→护士反问式查对并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确认患者身份及医嘱内容→输液,接液或结束输液时也扫描二维码确认。
1.2.4 差错判断采用护理差错[2]登记及评定方法,按照差错事故管理标准评定为护理差错。
2 结果
2.1 门诊护士站建立前、后5年差错发生率对比 见表1。由表1可见,建立护士站前、后5年输液差错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
表1 门诊护士站建立前后5年差错发生数
2.2 二维码建立前、后18个月差错发生率对比 见表2。
由表2可见,二维码建立前、后18个月输液差错率明显降低,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二维码建立前、后18个月差错发生率对比
3 讨论
3.1 流程改造前的门诊医嘱处理流程分析 医生开出处方后,收费员在电脑上录入后收费,增加了收费员录入医嘱的环节,收费员录入后不经查对,无法发现错误;输液室人流量大、环境嘈杂、护士工作忙,转抄输液卡也是发生差错的重要原因;医嘱的录入以及医嘱的转抄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增加了患者治疗等候时间;交费后患者持处方到药房排队等候取药,使患者更感到疲劳;取药后患者持药物到输液室的过程增加了药物的安全隐患;即使护士输液时反问式查对患者编号、姓名但仍有不少输错患者的差错发生;另外每天2次或连续用药多天的药物由患者一次性在药房领出交给输液室护士保存,再次输液配药时更易发生错误。
3.2 门诊医嘱处理流程改造后的效果 建立门诊护士、医生工作站与原有收费和药房站联网,实现无纸化、无线网络化办公,医生开出的电子处方传输到收费系统,收费员可在电脑直接收费,不用重新录入医嘱,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杜绝了收费员录入差错的发生[3],保障了患者的安全;医生在电脑开立医嘱,节省了纸张,省去患者持处方排除等候的麻烦,只需在座椅上观看电子屏幕显示及电子呼叫即可取药;节省了纸质处方传递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护士站实行输液帖瓶标签打印功能,取消了护士转抄输液卡的环节,既从根本上解决了转抄输液卡的错误发生,又大大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做到高效又准确。输液卡改为输液帖瓶标签的应用效果:输液卡为患者每一方药液的内容,包括姓名、性别、药名、剂量、用法等,在护士站未建立前使用,由护士根据处方抄写,作为配液的依据,挂在输液瓶上,作为该方液体的标识,瓶卡分离,输液完毕弃去,当需要查看某方液体时,无法查到,运用电脑打印功能,将输液卡改为输液帖瓶标签,使用时用粘胶贴于输液瓶上,直至空瓶运离医院不再取下,这样,解决了查找输液瓶的问题,杜绝了抄写医嘱发生错误,从表1可以算出,单就输液室的统计,差错数就降低了36.36%,对比流程改造前后5年差错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9<0.05)。
3.3 设置整合急诊药房、门诊配液室、输液室及二维码识别患者身份的医嘱处理流程再造的优点 2012年12月,设立急诊药房并与配液室、输液室重新布局,彼此相邻,各室之间以窗式传递药品,药房24h审方、配剂,药房与输液、配液室相邻,患者输液不用到较远的门诊药房,直接在输液接待处就可以等待输液;配剂后有药师查对,保障了配剂正确;护士配液后再由药师检查,药师参与临床用药过程,使用药更为合理化;设置百级净化配液室,防止空气中的悬浮尘粒与细菌的污染,保障了配液环境的洁净,有效避免输液微粒污染对患者人体的危害以及配制细胞毒药物、抗生素等对配制者自身和周边环境的危害,将输液反应降到最低,更保障了药液的安全准确及环境的安全,大大提高医疗质量。
3.4 应用二维码确认医嘱与患者身份 二维码是按一定规律在平面分布的、黑白相间的、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特定几何图形,能够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位同时表达信息,故能在很小的面积内表达大量信息[4]。二维条形码比普通条码信息容量约高几十倍,包括数字、文字、图片等,不需要连接数据库、印制要求不高,不仅能防止错误,而且能纠正错误,即使条形码部分损坏,也能将正确的信息还原出来,普通打印设备均可打印,可用多种阅读设备阅读。2012年12月,应用二维码技术,以医院信息系统(HIS)为支撑平台,以手机激光读取二维码,采用反问式查对患者身份的同时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确认患者身份,确认治疗用药,保证了患者身份的准确和药物的正确无误。从表2看,使用二维码确认患者身份前后对比,差错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有统计学意义。分析使用二维码后的2例差错,其中1例差错是由于二维码使用初期,药护人员在节假日期间违规不使用二维码引起,1例是由于使用别人的医保卡,不提供二维码且注射时戴耳机,不配合反问式查对引起。由此可见,医务人员对制度流程和执行力等方面的培训教育有待提高。
再造后的门诊注射医嘱处理流程,从人员进行了规范,环境进行了改造,增添了各种现代化的设备设施、制订了各种制度和规范,科学确认患者身份,大大降低了护理差错的发生,从根本上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1] 胡敏芝.再造口服医嘱处理执行流程降低口服药差错的发生〔J〕.华夏医学,2006,21(6):1215-1216.
[2] 梅袓懿,林菊英.医院护理管理〔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78-79.
[3] 胡敏芝,黄石群.流程管理在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率的作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7):174-175.
[4] 张利元.基于二维码的便携式医疗智能护理终端系统设计与实现〔J〕.软件导刊,2013,12(10):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