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介素-18与C-反应蛋白水平改变意义分析
2014-02-20河南省唐河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473400
张 璐 河南省唐河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473400
研究表明,炎症反应过程在动脉粥样硬化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血管病变是引起脑梗死的重要因素。本文选择我院脑梗死患者,观察血清白介素-18与C-反应蛋白水平改变在此类患者中的意义。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80例,其中男49例,女31例;年龄最小47岁,最大年龄79岁,平均年龄62.1岁。上述患者均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所选患者均为发病后24h内入院治疗。上述患者根据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评定其病情严重程度,其中轻度患者21例,作为病情轻度组;病情中度患者36例,作为病情中度组;病情重度患者共23例,作为病情重度组。同时选择到我院体检的健康者共5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77岁,平均年龄60.2岁。
1.2 方法 在发病后的第1天、第3天、第14天采集所选对象空腹静脉血,离心后取血清。对照组在体检当天取空腹静脉血,离心后取血清。测定上述对象的白介素-18与C-反应蛋白水平。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对测定的白介素-18与C-反应蛋白水平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0.05,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发病不同时间患者的白介素-18与C-反应蛋白水平测定结果 急性脑梗死发病第1天、第3天、第14天的白介素-18与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发病第3天的白介素-18与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发病后的第1天、第1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急性脑梗死发病第3天不同严重程度患者白介素-18与C-反应蛋白水平测定结果比较 病情重度组患者白介素-18和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238.7±22.5)ng/L、(22.3±4.1)mg/L;病情中度组患者白介素-18和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187.4±22.6)ng/L、(16.9±1.7)mg/L;病情轻度组患者白介素-18和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175.6±19.8)ng/L、(14.2±1.1)mg/L。病情重度组的白介素-18与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高于病情中度组和病情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发病不同时间患者的白介素-18与C-反应蛋白水平测定结果
3 讨论
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炎症反应起着重要作用,炎症反应参与了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并产生级联反应,使脑组织损伤进一步加重。C-反应蛋白是急性炎症反应的时相蛋白,其水平升高可促进炎性因子释放,导致补体激活,同时有促凝血作用,从而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研究认为,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能够提高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卒中复发、心绞痛等事件发生[1,2]。本文结果显示,病情严重程度越高,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越高,所以C-反应蛋白水平越高,此类患者的预后越差。白介素-18是新型的白介素因子,对免疫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可参与多种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过程,对机体起到免疫和保护作用,也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3]。本文结果显示,脑梗死患者的白介素-18水平升高,白介素-18可能参与了脑梗死的炎症反应过程。再者,本文结果中,急性脑梗死发病第1天、第3天和第14天的白介素-18与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病情重度患者的白介素-18与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说明了解白介素-18与C-反应蛋白水平有助于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助于评定其预后。
[1] 郭爱松,李爱红,陈鑫,等.穴位埋线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的影响〔J〕.针刺研究,2013,3(1):224-228.
[2] 李慧明.血清基质蛋白酶9白介素18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1(2):13-15.
[3] 向洪斌.脑脉泰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水平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8(3):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