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我院儿科用药情况调查
2014-02-20梁丽娟任莉莉巫桂兵四川省合江县人民医院药剂科646200
梁丽娟 任莉莉 巫桂兵 四川省合江县人民医院药剂科 646200
儿童是一个特殊的患者群体,尤其婴幼儿,各个系统发育尚不健全,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以及排泄方面与成人有一定的差异,与用药相关的无论是不良反应还是药源性疾病均比较常见,因此儿科用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1]。为了解我院儿科门诊患者药物使用情况,为今后儿科用药工作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笔者对我院2013年儿科门诊患者用药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从我院HIS系统中随机抽取2013年1-12月期间儿科门诊处方1 200张,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患儿性别、年龄,处方用药的种类、品种,联合用药、给药途径等进行统计,参考《中国药典》[2]、药品使用说明书、《新编药物学》[3]以及用药相关规定[4]等对处方进行评价,统计不合理用药处方以及不合理用药情况。对于同一张处方中出现两种或以上不合理的情况,只统计最典型的一种。
2 结果
本组1 200张处方中,男童处方672张,女童处方528例,男童比例高于女童;患儿年龄1个月~14岁,平均年龄(5.3±2.9)岁;单张处方用药品种数为1~7种,平均(3.0±1.2)种。肌注269张,口服处方358张,输液573张;四联及以下用药处方849张,占70.8%,四联以上用药处方351张,占29.3%。
2.1 不同类型药物在不同年龄段患儿中的使用情况 将1 200张处方按照5个年龄段分开,其中1~3岁患儿处方最多,有533张,其次为3~6岁290张,12岁以上患儿最少,有86张。将处方中出现的药物按照药理作用分抗菌素类、抗病毒类、激素类、解热镇痛类、止咳化痰类、消化系统用药类以及其他类7个类别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抗菌素类、解热镇痛类药以及止咳化痰类物所占比例较高,超过一半处方中含有上述3类药物。从趋势上看,随着年龄的增大,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下降,止咳化痰类药物、消化类药物以及其他类药物使用比例增加。不同类型药物在不同年龄段患儿中的使用情况详见表1。
表1 不同类药物在不同年龄段患儿中的使用情况统计(张)
2.2 儿科使用频率最高的10个品种 将1 200张处方中出现频率最高的10种药品进行统计并排序,结果显示排前3位都是抗生素类药物,其次是化痰类药物氨溴索和上呼吸道感染用药氨酚黄那敏颗粒,雾化用药博利康尼、止咳化痰药物宝咳宁的使用也比较广泛。10个儿科药物品种详见表2。
表2 使用频率最高的10个儿科药物品种〔n(%)〕
2.3 不合理用药情况 1 200张处方中共发现不合理用药处方106张,不合理用药类型较多,诊断与用药不符,用法、用量不合理排前2位。不合理用药分类统计详见表3。
表3 不合理用药分类统计
3 讨论
儿童正处于迅速生长发育过程中,肝肾功能、中枢神经系统、胃肠道功能以及内分泌系统各种机能发育尚不够健全,解剖结构、生理特点以及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均与成人都有所不同,因此,儿科用药在正确选择药物、准确计算用药剂量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各类药物在儿童体内的药动学特点及可能对儿童发育存在的危害。审查和点评儿科处方对促进儿科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3.1 药物类型与患儿年龄段的关系 本组资料显示,统计的1 200张处方中,患儿年龄段在1~3岁之间最多,占44.4%(533/1 200),其次为3~6岁儿童,占24.2%(290/1 200),1岁及以下患儿处方比例居中,构成比为16.5%,6岁以上年龄段患儿处方明显减少,构成比均不足8%。在1岁及以下患儿中,使用比例最高的是解热镇痛类药物,其次为抗菌素类和止咳化痰类,1~3岁患儿使用比例最高的是抗菌素类,其次为解热镇痛类和止咳化痰类,3~6岁儿童使用比例最高的仍然是抗菌素类药物,但是止咳化痰类药物所占比例明显增加,6岁以上患儿使用抗菌素类药物及止咳化痰类药物较多。上述情况说明,就诊儿童中,1~3岁患儿比例超过其他年龄段,而在用药方面,1岁及以下儿童疾病以感冒、发烧、咳嗽为主,主要使用解热镇痛类药物,而1岁以上儿童使用抗菌消炎类药物较多,在用药趋势方面表现出随着年龄的增大,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下降,而止咳化痰、消化类药物使用比例增加的特点。这可能和儿童随着成长抵抗力逐渐增强,感染性疾病发病率下降,而在幼儿园或学校容易传染呼吸道疾病以及饮食不当所致疾病比例逐渐增加有关[5]。
3.2 常用药物品种与剂型 本组调查显示,在处方中出现频率最高的10个品种中,抗生素有4个,而且排名前3位的都是抗生素;止咳化痰类有3个品种,解热镇痛类2个品种,激素1个,剂型以粉针、颗粒剂为主。这说明我院儿科用药中,抗菌消炎、止咳化痰、解热镇痛是比较常规的治疗。
3.3 合理用药分析 本组对我院2013年儿科处方中抽取的1 200张处方分析发现,患儿中男童比例高于女童,单张处方用药品种数平均(3.0±1.2)种,四联及以下用药处方849张,占70.8%。四联以上用药处方351张,占29.2%。共发现各类不合理用药处方106张(8.8%,106/1 200),其中诊断与用药不符、用法、用量不合理等情况所占比例较高。儿童用药品种、规格以及剂型均比较少,不能满足临床需要,而且儿科预防性用药比较普遍,在诊断与用药上,容易出现一些不完全符合情况。在用法、用量方面,儿童用药剂量多数是以成人剂量为基础,结合年龄、体重或体表面积等进行换算,但是有些药物受药物代谢动力学、剂型等影响,按比例降低用药量后给儿童使用,存在风险,容易导致不良反应[6]。例如某处方中,医生开了红霉素肠溶胶囊,用药方式为打开胶囊将内容物分为3次服用。类似于这种药物的用法用量,破坏了药物的剂型,改变了药物在体内溶解、吸收的途径,用药后能否被身体利用,会不会产生不良反应,都成为疑问,增加治疗风险,应该尽量避免。
综上所述,我院儿科门诊中,1~3岁的儿童最多,用药以抗菌消炎、止咳化痰、解热镇痛为主要方向,用药基本合理,但是仍然存在问题,需要加以改进。
[1] 徐洪发.浅谈小儿用药特点〔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8,11(6):64.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3]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46.
[4] 卫生部.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S〕.2010.
[5] 易洁梅.儿童用药状况与安全性调研〔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0,13(11):43.
[6] 车军玲.儿科用药安全性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27):3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