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联合家庭病床管理120例随访分析
2014-02-20肖君波
肖君波
二〇一医院,辽宁 沈阳 110043
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联合家庭病床管理120例随访分析
肖君波
二〇一医院,辽宁 沈阳 110043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联合家庭病床管理应用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将该院2011年1月—2014年7月接诊的糖尿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组,该组患者采取健康教育联合家庭病床管理处理,将同期接诊的11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该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与护理管理。两组患者皆予以≥1年随访,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与随访1年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情况,同时记录两组患者人均医药费情况,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随访1年后患者的空腹血糖、2 h血糖、收缩压、舒张压及糖基化血红蛋白有明显改善,相较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随访1年后前述指标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人均医药费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家庭病床管理,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压、血糖情况,同时能减少医疗费用,值得借鉴。
糖尿病;健康教育;家庭病床管理;随访
糖尿病属于临床常见疾病,若处理不当或不及时,有很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研究显示,随着人均收入提高,饮食习惯及生活节奏的改变,使得近几年国内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1],必须加强重视。近几年相关研究将家庭病床管理应用在糖尿病患者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该管理模式集家庭医疗、护理、生活料理、保健及功能康复等于一身,除了能缓解住院难,还为当前社区卫生工作开创了新的医疗服务模式[2]。为了进一步探讨健康教育联合家庭病床管理应用在糖尿病患者中的随访效果,将该院2011年1月—2014年7月接诊的糖尿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组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接诊的糖尿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组,该组患者采取健康教育联合家庭病床管理处理,将同期接诊的11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该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与护理管理。该研究所有糖尿病患者皆经健康体检、病史询问、体检等确诊,同时建立病历档案,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该研究。研究组:男患68例、女患52例;年龄47~84岁,均值(68.5±2.9)岁。对照组:男患62例、女患48例;年龄45~82岁,均值(68.1±2.7)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该研究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与护理管理,而研究组采取健康教育联合家庭病床管理,具体包括以下结果方面:①加强健康体检:本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及每月随访期间都进行相关体检,包括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压(收缩压、舒张压)、糖基化血红蛋白、血脂(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等,根据体检结果进行治疗与护理的调整。②健康教育:以讲座的形式每月对患者进行一次集中健康教育,加强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及防治基础知识的教育,同时印发糖尿病的饮食谱、合理用药及有效运动讲义或册子等[3],确保每人一本,其中应图文并茂,语言要尽量通俗易懂。③家庭病床管理:积极采取家庭病床管理,要求院方同患者及其家属签订家庭病床管理协议,以定点门诊、专业医生接诊及家庭巡访等相结合的方式,并根据患者的病情需求来确定患者复诊间隔时间,但至少每周应进行一次就诊与巡诊,从而达到加强与患者沟通交流的目的,并实现督导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4]。此外,对于接受能力不足或者较差的患者可以根据院方情况采取一对一的方式进行指导,并根据他们病情的轻重来拟定监测方案,从而根据监测的结果来进行治疗与护理方案的调整,确保达到最佳的效果。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皆予以≥1年随访,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与随访1年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血脂(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情况,同时记录两组患者人均医药费情况,并对比分析。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行t检验,以P<0.05差异作为统计学有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2.1 治疗前与随访1年后血糖、血压及血脂等指标对比
研究组随访1年后患者的空腹血糖、2 h血糖、收缩压、舒张压及糖基化血红蛋白有明显改善,相较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随访1年后前述指标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血清学指标
研究组患者人均医药费为(0.98±0.32)千元,而对照组则为(1.56±0.59)千元,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与随访1年后血压、血脂及血糖等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与随访1年后血压、血脂及血糖等指标对比(±s)
注:与治疗前相较,*P<0.05;与对照组相较,#P<0.05。
指标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前随访1年后治疗前随访1年后空腹血糖(mmol/L)餐后2 h血糖(mmol/L)糖基化血红蛋白(%)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总胆固醇(mmol/L)高密度脂蛋白(mmol/L)低密度脂蛋白(mmol/L)甘油三酯(mmol/L) 8.94±3.51 13.56±4.25 8.33±1.52 140.32±22.08 83.15±15.88 5.56±3.56 1.13±0.58 3.44±1.39 1.79±1.33(6.81±1.20)*#(7.85±3.46)*#(6.63±1.20)*#(128.01±17.93)*#(78.03±9.88)*#5.23±1.33 1.59±0.47 3.11±1.18 1.63±1.22 9.11±3.46 13.18±4.00 8.56±1.63 139.25±21.08 82.14±14.36 5.69±1.33 1.25±0.67 3.33±1.25 1.62±2.22 7.91±1.60 9.58±5.59 7.73±1.30 136.28±18.25 83.14±12.04 4.96±1.84 1.47±0.45 3.02±1.27 1.62±1.47
3 讨论
从国内相关研究来看,大部分的糖尿病患者基本上在社区医院就诊,但是大部分的社区医疗点都缺乏必要的糖尿病专科人员,从而使得治疗效果不佳。为了短期内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近几年临床研究显示采取健康教育联合家庭病床管理可以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5]。该研究将12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接诊的110例糖尿病患者对照组,研究组采取健康教育联合家庭病床管理处理,对照组采取常规处理,皆予以随访1年以上,结果显示研究组随访1年后患者的空腹血糖、2 h血糖、收缩压、舒张压及糖基化血红蛋白有明显改善,相较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随访1年后前述指标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人均医药费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病床管理的目的在于探索慢性病管理与医保基金的合理运用,从而减少挂床住院造成的医保资金流失,同时尽量节省患者的住院费用等。由此可见,加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家庭病床管理,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压、血糖情况,同时能减少医疗费用,值得借鉴。
[1]周慧娜.糖尿病家庭病床与健康教育初探[J].浙江预防医学,2012,24 (5):75,80.
[2]林利娟.以社区家庭病床为中心的老年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护理指导[J].医学信息,2013,11(18):548.
[3]杨生付.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联合家庭病床管理120例随访分析[J].中国厂矿医学,2008,21(6):768.
[4]张赛春,姜燕妮,安婧,等.健康教育在控制糖尿病预防并发症发生中的积极作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8):51-52.
[5]姚保富.家庭病床团队服务管理模式的现状与发展探讨[J].中华全科医学,2010,8(2):215-217.
表1 对照组、干预组患者接受治疗后总有效率数据对比示意表(n=30)
针对当前在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进行治疗的过程当中,所选用药物大多没有特效性,治疗效果不确切。为此,该研究中,尝试使用血管扩张剂联合钙离子拮抗剂的方式进行治疗干预,疗效确切。主要依据在于:首先,从血管扩张剂的角度上来说,该次治疗中选择药物为丹红注射液,丹红注射液作为我国第一个能够快速解决全身性供血不足以及缺血性梗塞类疾病的专利中药注射液,主要构成成分包括丹参素以及红花黄色素这两个方面,以静脉注射方式给药,能够在活血化瘀的同时疏通脉络,抗凝效果确切,对血栓有一定的溶解价值,且能够通过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方式,达到改善周围神经微循环的目的,促进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的提升;其次,从钙离子拮抗剂的角度上来说,该次治疗中选择药物为尼莫地平片,该药物能够使患者神经血管血流量水平得到显著的改善,缓解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神经缺血以及缺氧情况,促进神经系统内毛细血管密度的增加,刺激微血管发生。同时,钙离子拮抗剂还能够有效促进神经突触前肾上腺素反应能力的提升,神经冲动的传递速度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进而达到保护患者神经功能的目的。综合以上优势,干预组患者接受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00%(27/30),对照组为66.67%(20/30),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验证了该方案确切的治疗价值。
综上所述,血管扩张剂和钙离子拮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疗效确切的优势,安全可靠,可作为临床治疗本病的基础方案,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慧,王莉,钱春平,等.动静脉足泵(手泵)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34(11):856-858.
[2]邓红星.甲钴胺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5):193-194.
[3]黄旺新.中西医结合内外兼治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19例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6):65-66.
[4]郑建钢.丹红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2,3(5):81-82.
(收稿日期:2014-03-25)
R587.1
A
1672-4062(2014)07(a)-0045-02
2014-03-25)
肖君波(1971.10-),男,主治医师,二〇一医院从事内科临床工作。籍贯山东,学历,大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