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资源开采与环境保护和谐发展的几点思考

2014-02-20德清县国土资源局

浙江国土资源 2014年6期
关键词:矿产资源矿山环境保护

德清县国土资源局 赵 旭

关于资源开采与环境保护和谐发展的几点思考

德清县国土资源局 赵 旭

矿产资源是发展国民经济重要的物质基础,是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矿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任何离开矿产资源供需的国家发展计划和规划,都将是空中楼阁”。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要让矿业要走出一条节约优先、循环发展的新路子。

矿产资源开发是一把“双刃剑”,带来发展的同时还存在了破坏环境的风险。近几年来,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环境保护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矿产资源开发必须摒弃原先的粗放开发方式。尤其是中央十八大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于“生态文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解决资源开采和环境保护的矛盾,从中寻求平衡点,是值得矿产资源管理者深入探索和研究的。

一、矿产资源开发导致环境破坏的问题现状

普通建筑石料矿山多以露天开采为主,对环境破坏直观,也是受人民群众诟病最多的一类矿山。这也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对象。

近年来,浙江省积极推行“绿色矿山”创建工作,通过矿山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按照“科学、有序、合理”的原则,对其必然产生的污染、矿山地质灾害、生态破坏失衡,最大限度的予以恢复治理或转化创新,生态环境大有改观。

在我国个别省份,露天开采矿山自然环境保护力度不够,噪声、粉尘、震动、污水等影响仍然比较严重。矿山闭坑后自然环境恢复、土地复垦、废弃矿山治理,绿化效果均不堪理想。

《决定》中指出:“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这对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高效配置资源,保障资源节约利用。

二、原因分析

问题的出现,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导致的。分析其原因,笔者认为可以概括为管理和企业两个层面。

(一)管理层面

1.规划落实不彻底,政策干预较多,未能充分挥发市场决定机制。矿产资源规划是对地区未来几年内矿业权设置、布局的前瞻性描述,具有权威性和连贯性。规划出发的本意总是好的,可是在贯彻落实上总有变数,未能严格按照要求实施。个别地方对于矿山实行的政策干预过多,与规划冲突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控年限、控规模,出让资源少,市场未能充分发挥调节作用。

2.行政监管部门,监管内容不协调,未真正形成合力。大处来讲,我国矿业无论在国家产业分类中还是行政管理上,都未能作为独立产业,更未能作为第一产业,因此无法制定一套全国统一的、符合矿业经济运行规律的配套的方针、政策与发展战略,在财税、金融、投资政策上也未能给予足够的支持,从而积累了一系列问题。小处而言,一个矿山进行监管的部门就有国土、安监、公安、环保、水利、交通运输、林业等多个部门;资源开采需编制的方案也有开发利用、自然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土地复垦、水土保持、安全设计等。各部门的监管内容不同之中也有重叠之处,致使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应付”各种检查叫苦不迭,在各部门出具的整改意见中也时有冲突存在,导致企业不知该听谁的,无所适从。

3.部门检查重结果轻过程、重考核轻指导。各部门为履职到位,纷纷制定了检查监督机制,每月不少于固定次数的现场检查。数量有了,质量很难跟上。由于监管部门技术力量不足,不能从专业技术角度层面给企业以更大的帮助,检查也常流于形式,即使发出相关整改指令书,也仅仅关注结果,具体如何整改、整改达到何种目标,表述很含糊;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提不出很好的建议和意见。

(二)企业层面

1.从业人员意识不到位,重利益轻环保。目前,大多数普通建筑石料矿山的从业人员,以外地打工者居多,多数学历不高,思想意识不到位。同时,由于就业保障不到位,加之生产环境恶劣、作业条件艰苦,造成职工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大、中专毕业生不愿前往就业,致使矿山技术人员奇缺,致使开发利用等各种方案“落地率”大打折扣。

2.开采技术先进性不高,设备老旧。多数普通建筑石料矿山多以私人出资建设,为实现利益最大化,在各种新技术、新设备的投入上,采取能省则省的原则。劳动生产率低、管理粗放等问题加上技术、设备保障落后,必然出现资源浪费、环境破坏、运营成本增加恶性循环。

3.私人股份的矿企,名一实散,多项政策贯彻度不高。目前,仍有矿山企业名义上是一个法人主体,但内部以机组为单位,各自为政。分散的实施主体“各采自己的山头”,以利益为重,而边坡治理、环境保护等需要资金投入,可得利润减少,真正的开采者不服从公司层面的统一管理,监管难度有增无减。

另外,部分违法份子在利益的驱动下,偷挖盗采矿产资源。偷挖盗采无章可循,哪里容易哪里开,不仅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还给地质灾害埋下隐患。

三、实现和谐发展的举措建议

我们先看来一个实现了资源开采与环境保护和谐发展的例子。湖州新开元碎石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是由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成。矿区面积1.236平方公里,新一轮出让年限6年,年产规模400万吨。

走进矿区,看到是一座绿树、碧水、喷泉、凉亭环绕的花园式矿山。公司从创建初就遵循了“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不断投入新设备,引进新技术,逐步实施了毫秒微差逐孔起爆、高品质石料加工、废渣废水综合回收技术应用等项目,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率达99%,固体废弃物处置率达到100%。实现了开发前后环境扰动最小化和生态再造最优化,真正成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绿色矿山。公司现为湖州市“重点骨干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被中国砂石协会、中国矿业联合会评为“砂石资源保护与利用先进单位”,被浙江省矿业协会授予“石矿企业的榜样”荣誉称号。

从具体的例子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资源开采也可以管理地很好,实现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的和谐统一,并非不可行。

(一)强化规划引领,优化矿业空间布局

矿产资源规划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实际编制过程中,应与土地利用、城乡建设等高度衔接,科学合理划定开采区。矿区设置应充分考虑自然地形地貌、资源合理利用、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尽可能选择在环境影响较小、区位比较隐蔽的地区,尽可能减少矿山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真正把资源开发利用、矿地综合利用、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二)发挥市场配置,减少行政政策干预

《决定》中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调整为“起决定性作用”,更加凸现市场的主导地位,更好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进一步强化市场运营机制,减少行政干预,将部门监管职能进一步简化、合并。避免相关政策的“断层”,确保政策延续性,合理确定出让年限与开采规模,让投资者和矿山业主在新技术新设备上更有信心加大投入,淘汰落后产能,实现高效绿色循环发展。

(三)严把准入门槛,加大资金科技投入

设置出让时,综合考虑受让人资金、技术、业绩、诚信等要素,引导采矿权配置向综合实力强、社会责任感强、产品附加值高的企业倾斜,实行一体化管理。在开采中,严格落实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绿色矿山建设等相关要求,突出在开采、破碎、运输、污水处理等方面的先进性,尽可能减少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四)注重过程监管,提高服务指导水平

将部门监管从“重结果轻过程、重考核轻指导”中扭转过来,从环评优先、审查从严、落实责任等方面,保证监督数量的基础上、提升服务指导水平。职能部门也应注重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一改“检查填表格”的模式;同时,深化“绿色矿山”创建含义,把绿色矿山建设贯穿于矿产资源开发的全过程,全面提升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水平。

德清县武康镇巨辉页岩矿

猜你喜欢

矿产资源矿山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四大“矿山修复”方法
在矿山里耕耘(国画)
智能化矿山建设在中小型矿山的应用探讨
我国矿企海外十大矿山简介
自然资源部发布《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18)》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矿业权出让转让及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审计主要内容和方法
哈萨克斯坦矿产资源使用法将作重大修改——哈萨克斯坦《矿产资源与矿产资源使用法典(草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