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
——“土地日”座谈会与会代表发言摘要

2014-02-20

浙江国土资源 2014年6期
关键词:集约节约土地利用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
——“土地日”座谈会与会代表发言摘要

编者按

6月25日,是第24个全国“土地日”。24日,我省举行纪念全国“土地日”座谈会,围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转变土地利用方式 “这一主题进行座谈。现将与会代表发言摘要刊登如下。

“五多五少”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厅长 陈铁雄

今年4月,全省推进空间换地加快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现场会强调,要打好“三场硬仗”(耕地保护战、集约突围战、改革攻坚战),努力以更小的资源消耗支撑我省更大规模、更高质量的经济发展。

全省国土资源系统认真贯彻落实这一要求,积极推进改革创新,努力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转型发展。

多做存量文章,少做增量文章,推动土地利用方式转变。我们实施了亩产倍增行动计划,推进空间换地加快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推进“三改一拆”行动,优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管理,推进批而未用土地消化利用。

多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少使用行政直接配置手段,促进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我们总结推广海宁市工业企业亩产效益评价做法,建立市场准入标准,推行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制度,探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入市。

多在山坡地上挖潜力,少在耕地上搞建设,推动土地利用方向转变。我们大力推行“台地产业、坡地村镇”,研究制订山坡地开发建设的支持政策,严格控制“开山造地”,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严格保护平原优质耕地。

多强化监管服务,少一些具体审批,推动土地管理方式转变。我们主动放权,加强权力下放后的服务监管,实行集中审批,强化综合管理。

多来些“大合唱”,少一些“独角戏”,形成节约集约用地合力。我们完善土地管理和节约集约共同责任机制,推行“一乡一所”建设,推广基层土地民主管理,开展“规范宅基地管理、破解农民建房难”专项行动,开展村干部国土资源知识培训。

着力突破土地制度改革难点

浙江省农办副巡视员 骆建华

现在我省已有2个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区和14个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下一步,各试验区要围绕体制机制的突破,进一步抓好以下尝试:

1.积极鼓励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

要在不改变土地所有权、不改变土地用途和不损害农民利益的前提下,进一步制定鼓励政策。

2.要研究建立城乡要素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

核心是改革现有征地制度,保护农地和农民的合法权益,让土地增值收益更多地回归农民。

3.进一步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

要积极开展农民住房财产的抵押担保转让等系列试点,着重研究解决好房屋所有权与土地所有权如何分割问题,宅基地的土地价值如何体现及集体对土地的所有者权益如何体现等系列问题。

4.要研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

5.要围绕“活权”做好工作

尤其要进一步完善农村产权流转制度,搭建农民土地财产权进行交易的平台,真正让市场在土地资源的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强化“亩产论英雄”导向

浙江省经信委副主任 蔡 刚

着力推进“腾笼换鸟”,盘活现有工业用地。这方面,要狠抓“换鸟”提质,强化“亩产论英雄”导向,推广海宁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经验,突出单位资源占用产出与土地要素分配相挂钩。

着力推进“零增地”技术改造,提高存量工业用地效率。以推进“机器换人”为核心,组织企业开展技术改造,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力争今后3年全省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60%以上,机器装备投入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40%以上。

着力推进标准厂房建设,优化小微企业用地方式。2014年至2017年,全省将新建(改扩建)标准厂房2500万平方米,其中2014年完成518万平方米。全省标准厂房将采取厂房租售结合等可持续发展模式,突出产业集群特色,强化科学运行和管理。

做好节约集约用地立法审核工作

浙江省法制办副主任 吴强军

《浙江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已列入今年省政府一类立法计划,在《规定》立法过程中,我认为需要解决好如下问题:

1.处理好顶层设计和基层实践之间的关系

目前改革强调顶层设计,很多顶层设计来源于各地开展的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实践活动。我们要对基层成熟的经验和做法进行提炼、总结、加工,将其纳入到立法规定的范畴。

2.抓住立法重点、把握立法核心

要把握住两个重点和核心:一是加强增量管理。要厘清划拨、出让、出租等土地流转方式的适用条件,适用差别化的地价措施;在土地出让环节做一些行政合同上安排,把“亩产论英雄”以行政合同的形式贯彻下去,以“契约精神”落实行政管理的要求。二是盘活存量。土地存量的盘活既有地下空间的利用,也有现有工业用地的挖潜,还有低效建设用地的再开发,需要通过多管齐下的措施,丰富盘活存量的内涵。

确立新理念打好“三场硬仗”

海宁市委书记 林 毅

我们打好改革攻坚战、耕地保护战、集约突围战,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主要深化四个方面理念认识:

1.深化宗旨观、政绩观的认识

把实现农民土地权益作为改革的目的和方向,不与农民争指标、争利益,多做存量文章,变过去向耕地看、向上级要、向增量看,为向自己看、向存量看、向亩产看。

2.深化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认识

土地管理体制机制决定了土地的生产力,我们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大胆调整基层土地管理中不适应土地要素生产力发挥的内容,为发展打开空间。

3.深化“大家地、大家管”更好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认识

实施差别化电价、水价、城镇土地使用税、排污权交易价格、用能交易价格等改革措施,相关部门协同形成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的抓手和合力。

4.深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无形之手”的认识

用市场办法破除土地要素错配、劣配、违法配、低效配,破除占地、囤地、圈地、晒地行为,破除土地用于增值的手段,回归到粮食生产、工业生产等要素功能。

通过改革激活市场管理机制,保护耕地,保障发展。今年海宁市已供应各类建设用地110宗2918亩,同比增长24.2%;实现财政总收入54.7亿元,增长14.3%。

让资源节约优先战略在基层落地

建德市委常委、寿昌镇委书记 吕 平

原先那种完全依赖土地增量、“摊大饼”式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怎么办?我想,关键是要眼睛向内,真正使我们的土地利用方式,实现从原先的主要依赖增量到盘活存量为主的模式转变。

1.在资源整合上做文章

要把好项目准入关,尤其是对项目土地使用进行综合评估,确保实现集约化招商选资,以最少的资源代价获取最大的投资和产出效益;要严把验收关,强化对项目的用地绩效评价,督促工业企业达到预期的投资强度。

2.在产业集聚上做文章

实践证明,产业的集聚化才能带动土地使用的集约化。以建德为例,我们不提倡村村点火搞工业,乡乡镇镇建工业功能区,而是把有限的资源(包括土地资源),向寿昌省级经济开发区和杭州马目南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重点平台集中,从而实现产业的集聚式发展。

3.在转型升级上做文章

我理解的转型升级应该包括落后产能的淘汰更新、企业产品的升级换代等。如果一家企业用了很多的土地,但税收却没有多少,这样的企业迟早得关门。

土地规划修改要体现节约集约理念

浙江省政协常委、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副院长 王 珂

我省正在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的改革与创新试点,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是其中的核心和关键。针对现行土地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控制源头,转变规划观念

充分发挥土地规划的引导作用,增加规划刚性,规范政府行为,从规划源头上抓好保护优先和节约集约,将保护优先和节约集约的理念真正贯穿于规划编制和实施的整个过程。

2.搞好顶层设计,优化国土空间

顶层设计首先体现在规划层面,在提倡耕地保护和生态优先的前提下,科学划定生存线、生态线和保障线“三条底线”,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逐步实现从指标规划向空间规划的转变。

3.简政放权,强化空间管制

将原先的“三界四区”改为“两界三区”,压缩城乡边界,明确规划刚性,提升集聚程度,简化管制分区,增强可操作性,实现规划计划双管控,为提高节约集约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完善节约集约用地激励约束机制

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 徐建春

目前,节约集约用地管理主要围绕“规划管控、计划调节、标准控制、市场配置、政策鼓励、监测监督、考核评价、共同责任”展开,展开点多,形不成面上的集聚效果,因此,需要在节约集约评价制度构建上进行制度创新,形成节约集约用地管理的倒逼机制。

根据国土资源部新发布的《节约集约用地规定》中的要求,结合已开展实施的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考评、建设项目用地预审、行业供地标准等,进一步完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对规划节约集约用地评价、项目节约集约用地评价和节约集约用地绩效进行考核评价,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动态监控与评价,提高考核评价刚性,降低考核评价弹性。

同时,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需要实现三个方面“转换”:一是实现“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转换;二是实现地下土地资源“单一功能”到“复合功能”转换;三是实现以“单项规划”到“综合性规划”转换。

要划定“两界一线”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靳相木

目前,我国已建立起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度为龙头,以土地利用计划调节制度、农用地转用制度、耕地保护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等政策工具的土地资源管理政策体系。当下,需要适应新要求,加快土地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的创新和转型。

要抓住本次浙江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中期评估修改的契机,以县(市)为单位,科学划定“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边界”和“生态保护红线”,进一步落实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和用途管制制度,完善土地资源管理政策体系。

以“两界一线”为平台,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以及林业规划等各类规划的“多规融合”,实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的改革部署。通过“两界一线”的划定,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落实用途管制。

我们获得“集约用地创新奖”

永康能诚集团董事长 王斌坚

为了解决用地紧缺的矛盾,能诚集团在100亩的土地上建造了建筑面积14.3万平方米的厂房,项目总投资1.98亿元,建筑密度达到55.8%,容积率达2.14,2013年 2月投入使用。

在建设过程中,集团从设计到施工始终坚持节约用地,向空中要土地,以达到土地利用率最大化。主厂房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地下一层建筑面积0.25万平方米,地上4层总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建筑高度32.8米,如按传统钢结构建造一层厂房,公司就节约土地7.97万平方米,空间换地达119亩,产生效益1亿元;如果4层厂房隔成8层来使用,将会创造3.3亿元的经济效益;屋顶空地30亩,设想发展现代农业,走工农用地一体化新模式。公司项目总占地100亩,空间换地达149亩,相当于249亩土地所拥有的价值。新厂房被永康市政府授予“集约用地创新奖”,获得奖励资金200万元。“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也是我们企业的心声。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一定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猜你喜欢

集约节约土地利用
节约
节约
节约
Synaptic aging disrupts synaptic morphology and function in cerebellar Purkinje cells
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及启示
滨海县土地利用挖潜方向在哪里
芝加哥大数据发展与应用对我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启示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集中集约用海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集约转型 小城镇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