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对肺内孤立性结节的诊断及其鉴别诊断价值
2014-02-19于晓伟于观平
于晓伟 于观平
[摘要]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肺内孤立性结节的诊断及其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 2011年5月~2013年5月,本院应用飞利浦64层螺旋CT诊断肺内孤立性结节180例,对其进行定期随访,将CT诊断结果与随访的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180例肺内孤立性结节的CT检出率为100%,其中良性结节120例,恶性结节60例,良性结节的CT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符合的118例,符合率为98.3%,恶性结节的CT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符合的为57例,符合率为95.0%;良恶性结节的结节大小与影像学特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多层螺旋CT对肺内孤立性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在基层医院应用推广。
[关键词] 肺内孤立性结节;多层螺旋CT;良恶性;价值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30.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1(a)-0143-03
肺内孤立性小结节主要是指肺内小结节直径<3 cm、单发、无肺内伴随改变(无肺内转移、炎症、纵隔淋巴结肿大等)的结节。现在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CT在基层医院的普及,肺内小结节的CT检出率越来越高,如何对其良恶性进行鉴别诊断是面临的一个难题[1]。本研究通过应用飞利浦64层螺旋CT对肺内结节进行总结分析,对其良恶性的诊断及其鉴别诊断有初步认识,现论述如下,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5月~2013年5月,本院应用飞利浦64层螺旋CT诊断出肺内孤立性结节180例,其中男100例,女80例,年龄35~65岁,平均(50.2±1.8)岁;其中查体发现肺内结节35例,以胸闷气短就诊查出肺内结节者100例,以咳嗽、咳痰、痰中带血色查出肺内结节者45例。
1.2 肺内结节的入选标准
肺内单发结节,圆形或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肺内无感染,无纵隔淋巴结肿大,肺门周围无淋巴结改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整,并且有随访经过。
1.3 检查方法
应用飞利浦64层螺旋CT,患者检查前进行吸气、屏气训练,扫描范围由肺尖部至双侧肋膈角的下缘,扫描层厚为1 cm,对于肺内小结节的重建采用0.5 cm,通过多平面重建,小视野靶重建以及最大密度投影等,对结节的大小、范围、密度、边缘以及周边改变情况进行评定分析,造影剂选用碘海醇,对于较难诊断的结节进行多期动态扫描。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多层螺旋CT诊断良恶性肺内结节的符合率
180例肺内结节中,良性结节120例,恶性结节60例;其中良性结节:结核球72例,炎性结节28例;血管瘤20例;恶性结节:支气管肺泡癌24例,周围性肺癌36例;CT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良性结节120例,符合118例,符合率为98.3%,恶性结节60例,符合57例,符合率为95.0%。
2.2 肺内良恶性影像学特征的比较
恶性结节在多层螺旋CT的表现,多表现为周围毛刺,胸膜牵拉、气管阻断以及血管聚集征象;良性结节多边缘光滑,结节内可见点状或针尖样钙化点,无明显的分叶征;结节大小:良性结节一般直径较小,本组患者良性结节120例,结节直径<1 cm 80例,1~2 cm 30例,>3 cm 10例;恶性结节60例,其中<1 cm 20例,1~2 cm 10例,>3 cm 30例(表1)。
3 讨论
临床上将直径<3 cm的肺内圆形病灶称为结节,将<2 cm的病灶称为小结节,将<1 cm的病灶称为微结节[2]。对肺内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一直是放射医师的难题,对于一个毫无任何特征性表现的肺结节,再高明的医师也束手无策。过去由于检查技术手段的限制,单层螺旋CT由于扫描层厚较厚,很难发现肺内结节的细微改变,一点细微的差别就决定了结节的性质,现在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多层螺旋CT的问世,基本解决了这一难题。多层螺旋CT可以将扫描层厚最薄扫描到0.1 cm,并且多功能重建软件,能够使医生清晰地发现结节内的以及结节周围的细微改变,为良恶性的诊断提供了科学依据。
3.1 肺内恶性结节与良性结节的常见形态学改变以及形成的病理基础
恶性结节常见的恶性征象[3]:分叶征是CT最为常见的恶性征象,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结节的边缘凹凸不平,可见多个弧形凹陷,将其进一步细分,又分为浅分叶以及深分叶,其形成的病理基础主要是由于恶性细胞的分化程度不同,生长速度不一,以及由于肺内结缔组织间隔阻碍了其生长发育,造成凹陷,深分叶对于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 D显示更清晰;棘状突起,在病理上是一种肿瘤直接侵犯的改变,是介于分叶与毛刺的一种粗大圆钝的结构,利用靶扫描能够清晰显示;空泡征,病理基础是尚未破坏的的肺内的支架结构,如肺泡或扭曲的未闭的支气管等,部分是由于肿瘤的坏死腔或含黏液的腺腔结构,利用64层螺旋CT的HRCT技术能够清晰显示;血管征,指肺血管进入结节或终止于结节,血管常狭窄、堵塞、截断等,文献认为其中以肺静脉包被(肺静脉包被征)意义最大,提示肺癌机会增加。良性征象:结核结节,一般边缘光滑,内可见点状钙化,边缘无分叶以及毛刺,可见卫星灶,邻近的胸膜可见粘连肥厚改变;肺内错构瘤,典型的表现为“爆米花”样改变,结节内CT测量可见脂肪成分;炎性结节,病灶的边缘模糊,边缘可见粗的长条样改变,增强扫描后可见强化较为明显,内可见不强化的液化区域。
3.2 肺内常见的癌性结节、炎性结节、结核结节以及肺内血管瘤的多期动态扫描的CT鉴别
3.2.1 肺内癌性结节的强化表现 在增强时,癌性结节可以呈现均匀强化、不均匀强化以及环形强化。均匀强化的病变区域无囊变坏死,不均匀强化的可见坏死囊变,环形强化的如果中央不强化,只是环形强化,代表中央部的肿瘤已经坏死,中央强化的表示为肿瘤,肿瘤强化的程度低于周围肺不张的强化[4];癌性结节的强化与时间的关系,平扫时,癌性结节的CT值为30~40 Hu,常规强化后,CT值为80~100 Hu,较平扫高出40 Hu左右,坏死区域不强化;癌性结节的强化最高值一般出现在强化后的1 min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