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娓娓道来,催生能量之花
2014-02-19王茹芳
王茹芳
走进书店,总会发现《小故事大道理》《影响孩子一生的100个故事》等书籍赫然在目,它们无形中向我们传达着这样的讯息:利用故事来教育人,的确是一种好的、可行的方法。故事用生动的情节,用故事人物的言行或让人认同,或让人反思,或让人仰望,或让人唾弃……其无形的力量包含着深刻的教育性,而且这种教育直达学生心灵,便于学生理解接受故事所传递的正能量,也更让人信服,是一个具有推广性的教学方法。
一、 守护日常规范,播下文明之花
好动、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调皮捣蛋在所难免,而且每个班中总会有那么几个精力过剩者。我们也知道调皮捣蛋不是坏孩子的标志,但无规矩不成方圆,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一些强势的老师把学生管理得服服帖帖。但其实这是压制下的管理,学生内心并未对规范产生认同感,是“怕老师”心理下的产物。
如何使学生认同进而遵守日常规范?讲故事是个不错的选择。这样的故事可以针对全班开讲,也可以有针对性地个别引导;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可以是美丽的童话故事(对低年级小朋友比较适合),也可以是触目惊心的事实(如踩踏事件致使鲜活的生命逝去)……此时学生听到的不是训斥、苛责,没有处在忐忑之中,在相对平静、安全的心理氛围中,学生更容易去倾听、去感受、去反思,从故事中领悟到规则的重要性从而反观自身行为,慢慢地消除抵触情绪,采取接纳的态度。此时就可把“遵守规范,做文明学生”作为集体的目标,逐步规范孩子们的行为。当孩子又忘乎所以的时候,老师可以轻轻提醒:“你又要做故事中的某某了吗”,还可以把这样的提醒演变为班级舆论,让文明之花在班级盛开。
二、渲染纯朴美好,采撷诚信之花
诚信教育历来是学校教育中一块非常重要的内容。有关诚信的故事也如满天星斗,不胜枚举,如“狼来了”、曾参杀猪、商鞅立木取信、季布一诺千金、列宁打碎花瓶、华盛顿砍伐父亲珍爱的樱桃树、宋庆龄不受大雨干扰看望儿童、李嘉诚因诚得大额订单、“优秀”留学生因逃票找工作四处碰壁……这不都是我们教育孩子的有力素材吗?从一个个故事中学生逐渐明白有时尽管犯了错,但不能用谎言去遮盖或是逃避,因为诚信换来的并不是责怪,而是宽恕。同时也明白诚信是做人之本,是赢得他人信任的前提,是求得生存和发展的保证,甚至可以将你引向巨大的成功。
一个个故事如涓涓细流缓缓地流入学生的心田,没有昂扬的鼓点,没有空洞的说教,有的只是浸润、感悟、回味。故事中所含的为人处世之理悄悄地纯净着学生的心灵,荡涤着心中的私心杂念,潜移默化中,学生渐渐懂得诚信就是面对事实,不遮不掩;面对错误,勇敢担当;面对许诺,努力实现;面对诱惑,不怦然心动……可以具体到一次作业,一次考试,一次小摩擦,一句表决心的话……多一分诚信,就会少一分丑恶,多一分美好;多一分诚信,就会少一分低劣,多一分阳光。让自己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言而有信,这是—种闪光的品格——诚信。
三、抚平愤愤之气,探寻冷静之花
我们都有因为一些事情而出现情绪失控,发脾气的经历,小孩子也是如此。究其原因,很多时候都是因为一些小事,比如碰落了文具盒,被他人骂了一句或不小心踩了一脚,小小的误会等。急躁、遇事容易冲动的孩子往往会让小事升级,甚至引发“战争”。遇到这样的事情你去论出个谁是谁非,谁的过错大一点对孩子的教育意义并不大,关键是要让孩子愿意并学会克制自己。
故事中的人物就可供孩子学习。大家都知道一位父亲让爱发脾气的儿子在生气的时候用铁锤在后院的栅栏上钉钉子的故事。这个故事用来教育学生再恰当不过了。故事让孩子沉静、深思、自省,让学生认同那个孩子所悟出的:控制自己的坏脾气比往栅栏上钉钉子容易多了。故事中的父亲仿佛在替我开导、点化:尽管后来钉子拔下了,但是那些钉孔不会消失,你因冲动给别人造成的伤害也如这钉孔一般,永远存在……学生默默品味着这含义深刻的话语,认识到一开始就没有那些钉子是最好的,那就要努力克制自己。这样的认识并不是强加于心的,此时可教几招克制的办法,如写座右铭法、数数法、回忆故事法等,学生就会欣然接受。
四、化解矛盾冲突,培植宽容之花
学生相处,发生冲突在所难免。这不,两名平时表现不错的学生正为抢背书而互扔文具、书本,而且一个扔得比一个狠,若非班主任及时喝止,“肉搏战”将即刻上演。要说责任,双方都有,各打五十大板绝非良策。为避免学生面对摔坏的东西情绪难以平复,老师先负责保管,等双方不再激动时解决。
两人被我请到了面前,他俩或许还有几分怨恨,但更多的是忐忑与畏惧,觉得今天闹大了,准备接受“风雨的洗礼”。我想在这样的心境中认错、悔过很难真正触动内心。于是我打开电脑,播放“多名中国乘客疑因争饮料在飞机上打起来”和“中国游客在法国薰衣草地为抢拍照位置互殴”的新闻事件,让他们发表看法,并假设自己是其中的一方会怎么对待。嘿,事情在别人身上都知道要退一步,到自己身上怎么就不知道了呢?此时,紧张的情绪在故事的再现里得到舒缓,故事中主人公令人不齿的行为似乎向孩子们敲响了警钟。孩子们在聆听中反思,回溯着关于自己的那个事件,心结也在缓缓打开。这时再让他俩查看对方的书本、文具,感受自己的步步紧逼给对方造成的破坏,学生就不会老想着自己的损失、委屈,慢慢就释然了,就会试着换位思考,就会假设自己“如果……就……”,就会觉得遇事宽容在先是多么重要,给对方的道歉也真正发自内心的。
现在,我们教育的对象大多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独生子女,他们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故事教育法更容易走进孩子的内心,让他们放下心头的枷锁,放下心中那个珍视的“我”,试着去学会宽容,学会原谅他人。
五、坚定不屈之心,绽放韧性之花
我们知道:有韧性的人能经受打击,历经磨难,坚持不懈,成就人生。可看看我们的孩子,吃得好,穿得好,玩得好,就是缺乏韧性,他们见困难就躲,意志力差,遇到挫折,常常会怨天尤人或甩手不干。为此,我们总会树起一些光辉的榜样,如发愤写《史记》的司马迁、入木三分的王羲之、发明电灯的爱迪生、身残志坚的张海迪……这些人物的精神令学生赞叹,可真正效仿的却不多。因为这些人物就像高高矗立的一座座丰碑,是用来顶礼膜拜的。向他们学习——学生觉得可望而不可即,所以也就嘴上喊喊口号而已。
实践中,我发现用学生身边的或是学哥、学姐们的故事来引导见效更快。我会有意识地搜集这样的素材:或是孩子比赛失利后发奋图强喜迎收获的励志片段,或是一本学生从头至尾一丝不苟完成的作业本,或是一篇学生讲述坚持拉琴的作文……哪怕是你指着一张有当事人的集体照讲述他(她)的故事,学生也觉得很亲近,很可信!这些故事有的可以用来教育全班学生,有的就在出现类似情况时大显身手。故事中的主人公没有灿烂的光环,没有眩目的伟业,真的是触手可及,这也就大大增加了学习、效仿的可能性。或许是坚持天天自背书包步行上学,或许是抱病坚持训练,或许是荒废的书法练习得以重拾……学生的韧性也就在这点点滴滴之中积聚起来。
故事——就这样静静地站在那里,用它特有的魅力助力我们的教育。故事的馨香缓缓流淌,向外扩散、蔓延,沁入心脾。教育人,其实就是一个抓住人心,循心而育的过程。那娓娓道来的故事,那一个个演绎故事的人物用其特有的方式,开启了学生自我教育的心路历程,给予了他们催人向上的正能量。当然,正能量的涵盖面是非常广的,它也包括乐观自信、勤奋刻苦、真诚善良、勤俭节约、乐于奉献等美好品质,期待着我们共同努力,让能量之花在教育园地越开越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