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形换位”——我的数学课堂新尝试
2014-02-19叶晓萍
叶晓萍
缘起
偶尔与学校老师闲聊,A老师说:一节课嗓子讲得冒烟,像个傻瓜一样在台上连比带划地“做戏”,那些小家伙们还不领情,懒洋洋地没精神!A老师的话一下子引起了其他老师的共鸣,大家一起开始了对“不懂事”的学生的“控诉”。老师们的话引起了我的深思:为什么对老师的“卖力表演”学生们不买账?既然学生不愿听你老师“又讲又演”,那是否可以来个“乾坤大挪移”,由我们的学生来又讲又演做个忙碌的“老师”,让我们的老师悠闲自在做个轻松的“学生”?我的数学课堂“移形换位”探究之旅拉开了帷幕!
镜头
这是一节三年级的试卷讲评课,小老师杨可凡正在讲台前讲解一道习题:
12÷( )=12
小老师(杨可凡):做这样的题目,我们可以举个例子,谁来说说怎么想呢?
生1:括号里填“0”。
(注:为了方便叙述,以下发言的学生分别用生1、生2等代替)
小老师(一本正经):括号里怎么能填0呢?12除以0应该等于0呀!
全班哗然,议论纷纷。
师:看来同学们有意见了,小老师,请个同学来说说看法。
生2:除数不能是0!
小老师(尴尬,挑战性提问):那你说说为什么不能填0。
生2憋红了脸,一下子说不出理由。
小老师(扳回一局):你不能说出理由就不算。
生3:我知道理由,如果括号里填0,大家想,商乘除数等于被除数,那12乘0不就等于12了吗?而我们知道0乘任何数都得0!
教室里一片掌声。突然小老师似有所悟,兴奋地举起了手。
小老师:不对不对,0可以做除数的,我有例子证明的。你们看,0÷0=0!如果用商“0”乘除数“0”还是得“0”,商乘除数等于被除数,符合要求的!
教室里一片寂静,学生求助的眼光转向了我。我也装作疑惑地看着黑板:怎么回事?难道是书上错了吗?
生4(激动地跳起来):我知道了,0÷0可以等于任何数,你们看,商乘除数等于被除数,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所以商可以是任何数。
师:同学们,知道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了吗?
生4:我知道了,0做除数有两种情况,如果被除数不是0,像12÷0这样的算式,就没有商;如果被除数也是0,像0÷0,商可以是任何数,也就是商不能确定,所以0不能做除数。
师:掌声送给——
生(齐):掌声送给生4.
师:不,掌声先送给小老师杨可凡,如果没有他,我们就没有探究 “0”能不能做除数这个问题的机会;掌声还要送给生2,他最先提出了反驳的意见。掌声再送给生3和生4,因为他们能积极动脑筋,有理有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掌声还要送给我们全班同学,从你们的眼神中,老师看到了你们都在开动脑筋、积极参与!
反思
曾对学生进行过最受欢迎的教学方式调查,其中由“小老师”上课竟然位居第一。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两点。
1.熟悉的地方无风景——新奇
记得严育洪老师曾在一篇文章中讲过一个故事:一对老夫妻因居住在风景优美的公园而受到旁人的羡慕,而老夫妻自己却觉得这没有什么值得羡慕的。原因就是他们对所居住的地方太熟悉了,早已司空见惯,也就不觉得有什么美丽之处。这就是“熟悉的地方无风景”。反思我们的教学,学生们天天面对的是你的面孔,感受的是你的教学风格,可能你说了上句,他们已经知道下一句你会接着说什么。再好的教学设计、再美的教学语言也敌不过偶尔的换换讲课人、变变说话方式这样的新奇之举。更何况站在讲台上的是他的同伴,参与的兴趣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出来。如上例的教学,本来是一节练习课,我在讲评习题时,因为是下午,天气炎热,习题讲解又是枯燥的,学生们都懒洋洋的。而看到换成了小老师上台,趴在桌上的学生一下子坐直了,东张西望的回神了,教室里的面貌焕然一新。这就是新奇的魅力!
2.平等的地位无压力——自由
教师上课,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是有着压力的,这是由教师的角色所决定的,无论我们怎样努力也无法完全消去。也就是说,在由老师主讲的课堂,要学生完全抛开顾忌是不可能的。而“小老师”上课就不一样了,因为平等的地位,学生们的心理是自由的,心情是放松的。不但压力没有了,而且他们的眼睛紧盯着、耳朵竖起着,就等着“抓”小老师或同伴们的疏漏、失误,随时准备着进行批判、辩驳。所以,这样的课堂思维更活、参与度更高。上例中,小老师出现了“失误”(12÷0=0),学生们多兴奋啊,脑子动起来了,发言抢起来了,你来我往,唇枪舌剑,打了一场精彩的“口水仗”,那些预想不到的精彩是教师主讲时不会发生的。
在教学中,偶尔地与学生来个“移形换位”,把学生推到台前,把讲台让给学生,把展台还给学生。当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我们(老师和学生)才能享受到意料之外的精彩与喜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