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2014-02-19严卫强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读书课文文本

严卫强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直接关系到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教师在指导上耗时多,耗费的精力也大。然而,很多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教学,指导方法上有很大的问题,“眉毛胡子一把抓”,不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指导方法单一、陈旧,大多在搞“一言堂”,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教师要以创新为目标,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其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一、巧妙转变语文阅读主体角色

以往的阅读教学主体是教师,教师在阅读中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把自己的阅读思维与情感强加于学生,不让他们有个性的发挥。这样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的阅读能力难以提高。教师要意识到学生才是阅读的主体,教师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要让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从而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可以先让他们自由阅读,再发表自己的看法,之后在班级交流所得,教师与学生参与谈论。这样的阅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可以形成自己的意见,且思路宽广,不单一。归纳学生们答案的时候,教师会欣喜地发现阅读效果异常明显,阅读能力显著提高。

二、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形成了对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能摆脱教师的束缚,进行有效阅读。“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乐学”,才能积极走进文本,思考问题,阅读能力才能有所提高。我觉得有两种阅读情境的创设能更好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观看名著影视剧

如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学了《三顾茅庐》一文,古典名著是课文的难点,但是离现在久远,学生阅读的兴趣不浓厚,这就会影响阅读能力的提高。

小学生对影视剧津津乐道,对情节的掌握强于文字,我就利用多媒体教学,先观看三顾茅庐的影视剧片段,以激发学习兴趣。接着,我会积极鼓励他们走进文本:“四大名著博大精深,你们想更多地了解吗?那就走进它们吧!”之前由于对情节有了较深的了解,这次的阅读他们异常认真,阅读效果也很好。

多媒体的教学有其自身的优越性,它可以利用有声的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慢慢地使学生走进文本。阅读教学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有的时候利用它山之石,才可以攻玉。

2.开展读书交流会与辩论会

读书可以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办法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阅读中激发兴趣,提高阅读能力。所以,我在平时采用读书交流会和辩论会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阅读之上下五千年》《秦始皇兵马俑》《埃及金字塔》《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等学习中,我开展读书交流会,课下搜寻相关书籍进行阅读,课堂上交流,并评出优胜小组以及个人。为了在课堂上有好的表现,学生们积极走进文本进行阅读,发表个性意见,充分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辩论会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口语、写作、阅读的能力,教师可以选用有辩论价值的课文进行辩论,学生们课后进行大量阅读、写作,课堂上的唇枪舌剑可以训练反应、口语的能力,这无形中提高了阅读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课文设计相关辩论论题,例如《井底之蛙》中“青蛙该不该跳出井”,学生分组辩论,各抒己见,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阅读效果明显。

三、寻求读写有效结合切合点

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四种基本能力,由读到写的过程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升华。这里说的“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用科学的指导方法不断地训练学生,才有实效性。从低年级练习写句子,到中年级的写片段,再到高年级的写事件,所有的训练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语文教师持之以恒地教给学生阅读方法,逐渐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

例如,教学五年级《林冲棒打洪教头》时,课下我叫学生自行预习课文,勾画出喜欢的语句,并说明喜欢的原因。学生对人物的各种描写做了整理,对哪些语句看出了人物的性格,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找出了林冲的动作、心理等描写,有的同学找出了洪教头的动作描写。可以说大家说得很好,明白能够通过生动的描写成功刻画人物。借此机会我布置了作业:选择你喜欢的人或者印象深刻的人进行各种描写,写出人物的性格特征。选择自己的父母、老师、同学,仔细观察后写作,对人物的各种描写细致、形象,效果较好。

在探寻阅读新途径的道路中,依然任重而道远,教无定法,教师要善于挖掘课程资源,开启学生的智慧,为寻找更多的“它山之石”而努力钻研。endprint

猜你喜欢

读书课文文本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我们一起读书吧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读书为了什么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