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小学语文教学的法宝
2014-02-19张云华
张云华
苏霍姆林斯基讲过:“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我们把这条规律看成教育技巧的核心。”课堂应使学生尽可能少地感到教师的意图,而又巧妙地渗透新的教育内容,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在课堂中有机穿插故事。可以利用教材中的现成故事,可以讲述有关作者的故事,可以挖掘课文中人物和事件的故事,还可以链接到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其他故事。故事可以把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深刻的问题通俗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故事就好比兴奋剂、添加剂、催化剂。
一、兴奋剂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生动、有趣的故事最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又有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讲一个故事至多需用两分钟,却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如教学《中彩那天》一文时,教师可用《曾子杀猪》的故事导入:“有一次,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由于孩子哭闹不止,曾子的妻子许诺孩子自己回来后杀猪给他吃。曾子的妻子从集市上回来后,曾子便捉猪来杀,妻子阻止说:‘我不过是跟孩子闹着玩的。曾子说:‘和孩子是不可以说着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着父母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哄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啊。于是曾子把猪杀了。”引入这则有趣的故事,使学生处于一种讲诚信的情境体验之中,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活跃的思维状态。
二、添加剂
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课文教学,而是融课内外知识于一体的教学过程。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突破文本限制,引入更多、更丰富的知识,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更多的收获。补充一些相关内容的小故事,能充实文本内容,让学生触类旁通,从而强化印象、加深体会。故事有情节,又有具体形象的生活内涵,一方面可以增长学生的见识,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从故事中得到启发。如教学《两小儿辩日》时,可补充故事《道旁苦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通过学习这个故事,学生既拓展了知识,又明白遇事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
三、催化剂
讲故事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因为故事不管是形式还是内容,都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抛出与教学内容巧妙结合的故事,让学生在故事情境中主动交流。或者将教学内容整合到故事当中,将教学重难点演变成曲折的故事情节。教学时从故事里提炼出一系列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观点,展开讨论,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如教学《七律·长征》一课时,“暖”与“寒”字分别暗示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与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这两个词如果光靠教师讲解,学生是很难理解的。采用讲故事的方法则能让该问题迎刃而解。通过讲述(或播放视频)《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故事,课文中的句子不再是呆板的文字,而变成了一个个活灵活现的生命,抽象的句子变成了学生心中那充满生机的形象。句子理解了,同时也启迪和感染了学生的心灵。
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故事就是点燃智慧的火焰,它能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故事这一法宝使我们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使得每一个教学内容都变得通俗易懂,学生易于接受和学习,还能增长学生的知识。故事是一种很好的教育资源,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小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