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油田技术监测管理水平的实践与认识
2014-02-19裴润有谷怀栋
裴润有,谷怀栋,郝 坚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技术监测中心 (陕西 西安 710018)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技术监测中心 (以下简称中心)是长庆油田所属具有一定管理职能的技术机构,它集地面建设工程质量监督、计量检定、环境监测、节能监测、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及产品质量检验等业务为一体,致力于为油气田生产建设提供优质监(检)测技术服务。
中心坚持全面推行质量管理,不断强化科研攻关,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大力实行科技创新,始终把提升监测管理水平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2013年,通过工程质量监督促使60个工程建设项目整改质量问题2 000多个,完成采购物资质量检验39.86万台(套、样),检出不合格品 1.29 万台(套、样),夯实了油田有质量、有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 确定一个正确的工作准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确立“科学、公正、精准、服务、高效”的工作准则。具体地讲,科学,即依标监测,方法科学;公正,即遵章守规,客观公正;精准,即精心操作,数据准确;服务,即围绕发展,优质服务;高效,即注重实效,运行高效。
“十二五”以来,中心遵循这一工作准则,着力加强员工队伍建设,推进基础管理工程,完善质量计量体系,优化主体业务流程,突出服务发展主题,确保油田公司相关核心利益得以充分保障,全面提升油田公司建设西部大庆技术监测保障服务能力。
2 质量计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2.1 突出二条主线,建立完善质量测量管理体系
高度重视质量计量基础管理工作,以油田公司基础管理建设工程为契机[1],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的同时,选派骨干参加《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培训学习,完成《测量管理体系手册》和《程序文件》编制工作,狠抓体系建立、日常运行及改进完善各环节,取得中启测量管理体系AAA认证。
强化体系有效运行。通过培训辅导、对照自查、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外部评审、纠正预防等控制环节,体系运行的充分性、适宜性和有效性得到持续加强。近3年累计整改测量体系运行中发现的问题共69项,其中内审发现60项,外审发现9项,均得到纠正改进。连续3年在油田公司年度质量测量管理体系推进评审考核中,取得较好成绩。
2.2 严控5大环节,技术进步确保溯源准确可靠
强化创新驱动与工艺改造结合,不断规范过程管理,优化业务流程,严控产品取样、操作流程、数据记录、智能判定、标准执行等5大环节,实现监测过程与信息化、数字化有机融合,确保溯源准确可靠。
2.2.1 源头取样图像化
采取现场拍照、见证签认、GPS定位等方式对取样过程进行详细记录,确保样品真实性和取样的代表性,夯实质量溯源基础。每次取样至少对3个过程状态进行图像化,图像中样品标识必须清晰可见,取样人员认真填写《质量检验采(收)样单》。现场取样图像资料(图1)上传到中心数字化质检系统与检验记录同步存储,增强了样品的可溯源性,削减了出现争议的风险。
图1 油化剂取样过程
2.2.2 过程监测标准化
到库验收是采购的末端环节,要求快速做出判断标准[2]。为此,对中心开展的重点监测业务,从方法、步骤、程序、要求等方面制定了检验工艺流程图和标准操作卡,定期考核岗位操作人员掌握操作工艺和操作要点的程度,既实现设备操作安全目视化管理,又确保每项检验业务和检验环节都能得到有效控制[2]。
在公司层面,承担产品入库质量检验规范等24项企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主要对采样程序、检验项目、技术指标、检验工艺、检验方法以及判定标准等内容做了规范,为公司实行采购物资质量管理标准化提供依据。
2.2.3 测量记录数字化
采用智能化产品检验装置,自动记录检验的全过程数据信息,改变传统的手工记录方式为电子数据同步记录方式。检验装置自动绘制性能图表 (图2),通过高速网络传递到中心数据库,根据规定格式自动生成检验原始记录。检验人员身份与所从事操作实现身份信息统一认证,有利于增强责任心,增强了检测数据可追溯性和真实性。
2.2.4 分析判断智能化
智能型检验装置所采集的信息与系统预制的检验标准参数进行自动匹配,辅助检验人员判断产品质量的符合性。以阀门检验为例,检验时输入阀门出厂编号,前端设备可迅速获取数据库中事先保存的阀门基本信息。数字化系统根据阀门类型,依据预制标准得到其规定试验压力等条件,向前端设备发出指令程序进行自动控制。来自前端设备的检验信息与预制标准参数比对,可辅助判断该检验项目的符合性,其检验记录同步存储到数据库。不仅如此,通过数据挖掘,系统还能够实现对产品质量状况的综合分析等功能[3]。
图2 阀门检验自动记录系统
2.2.5 标准执行阳光化
数字化系统预制标准信息成为不同检验人员开展工作的刚性要求,任何个人、任何时间都不能逾越,不得违背。被检产品与适用标准之间的自动匹配技术,有效防范了执行检验标准的技术偏差、人为错误及弄虚作假。检验装置真实记录原始数据、过程曲线等信息,一经上传,无法修改,确保检验质量溯源准确可靠。系统自动生产有关产品检验工作量和产品质量状况的统计报表、技术分析图等,并实现授权范围内信息共享,使质检、检定等工作置于“阳光”下运行,更加公正、透明,技术监测中心两次摘得“全国实施用户满意工程先进单位(服务类)”的桂冠。
2.3 采取3项举措,着力提升队伍过硬技术素质
2.3.1 比武练兵,强化内功
开展全员“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激发员工学技术、钻业务、提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近几年,累计发表论文近200余篇,出版专刊2期,编撰专业书籍5部。
围绕重点业务,开展“五比五赛”活动,组织阀门检验,油化剂检测,压力表检定等多项目的岗位练兵,参加人员超过员工总数80%以上,提升队伍整体素质,促使在集团公司主管部门组织的化验分析比对、节能监测比对和油气田能效对标等技术比武项目中,代表长庆油田取得了较好成绩[4]。
2.3.2 联合攻坚,技术领先
近3年,中心自筹措资金700余万元,用于阀门入库检验质量技术研究等36个项目课题研究。初步形成工业阀门智能质量检验系统、一键式压力表批量智能检定校验装置“双目识别”、车载活塞式体积管流量检定装置数字化应用等系列技术成果。其中,中心研究开发的工业阀门智能质量检验系统,实现了阀门检验过程的自动、安全、高效,以及质量数据智能分析与可追溯,总体技术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一次性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应用协会专家组鉴定。
2.3.3 特色培训,快速提高
中心将员工培训教育视为发展成果惠及员工的一项重要举措,常抓不懈。形成了优良的、具有特色的全员春季培训模式,并积累了丰富经验[3]。具体做法是,围绕油田技术监测专业人员应具备的综合素质,既邀请行业国家计量学院、国家环境监测总站、陕西省节能中心等机构知名专家教授,又安排中心管理与技术骨干共同授课,全员综合培训和“一室五站”专业培训两个层面的培训课题达到了38项400人次。该方法在强化员工综合素质的培训与个人修养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2.4 构建保障责任落实长效机制
通过强化制度、提高执行力和监督考核机制,将责任意识融入质量工作和技术服务,健全责任落实的保障机制。
一是强化制度建设。特别是加快质量计量管理相关配套规章制度的制修订工作。下大功夫,花大力气对规章制度进行了梳理、甄选、修订,印发《技术监测中心制度汇编(2013)版》,新增《入库物资取样管理实施细则》、《入库物资质量控制实施细则》等制度11项,细化了过程控制,强化了责任追究,提高了制度监督约束力,从检验、检测、监督质量行为上确保测量体系的有序、高质量运行,质量溯源及时、科学、准确。
二是强化过程控制。建立当班领导和技术干部质量巡查、抽检验证制度,对违反操作规程、误检漏判的行为及时纠正,规范检验行为。开展实验室间能力比对和平行检验,分析并弥补管理上的漏洞[5]。
三是强化监督考核。对任何影响监测质量的事情采取零容忍态度,深入分析,认真整改。近两年向公司有关单位下发质量问题通知书350份,质量监督通报30多份,处理中心内部质量责任人10余人次,奖励多达50人次。通过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方式,进一步增强干部员工质量责任意识。
3 认识与体会
近5年,中心采取完善体系、创新驱动、数字管理、素质提升等方式,将先进科技成果应用于监测管理水平提升之中,取得显著效果。先后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项,油田公司技术进步奖1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软件著作权4项,发挥了科技支撑作用,确保了持续发展后劲十足。
3.1 持续完善,深化质量测量管理体系建设
在全中心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和《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等关键标准的宣贯和再学习,强化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理念。运用体系管理的思想方法,严格控制检测过程,发挥仪器设备期间核查、试验室能力比对[4-5]等措施的质量风险预防作用,通过完善制度、细化流程、数字化管理等手段确保检验检测工作质量。
3.2 扩充资质,提升质量测量服务保障能力
认真梳理、补充、配套完善检验检测技术资质,为开展新增业务创造条件。高标准、严要求,确保中心新建实验室配套建设目标如期实现。进一步加快重点项目数字化检验技术配套,重要产品的检验装置升级,加强材料硬度等基础性检验,丰富检验检测手段,提高检验工作技术含量。
3.3 环节控制,标准化操作保量值溯源质量
深化制度、规范、程序在推进技术监测发展中的作用,补充完善相应技术标准与规范,优化标准作业程序、标准操作卡等控制工具,扩大标准作业在量值溯源质量保证方面的覆盖面,使每位员工都严格执行岗位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好本职工作。
[1]中国石油启动基础管理建设工程[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0,26(4):5.
[2]李洪霞.以溯源性标准操作提升物资质量管理水平[J].商业文化,2012(5):5-8.
[3]裴润有.论油田技术监测专业人员应具备的综合素质[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2,28(5):1-4.
[4]周俊,张田勇.加强企业计量管理为生产服务[J].工业计量,2000(S1):10-12.
[5]薛国伟.加强计量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J].工业计量,2005(S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