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市淘一元菜

2014-02-19周圆圆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特价农贸市场买菜

周圆圆

选择京城北部北京天通苑社区是因为这里有亚洲最大社区之称,据说有近40万人在这里生活居住着。这里有上年纪的老人,也有时尚的年轻人;有土生土长的回迁户,也有来北京打拼的北漂。这么多的人口,每天的蔬菜消耗量不是小数。为了方便对比,记者在网上对周边的农贸市场做了一个调查。发现天通苑社区东区、西区、北区都拥有各自独立、大型的农贸市场。因为地处在五环外,所以这里的消费水平不算很高,一般大众化价位都能接受,而且总体购物买菜都很方便。而社区里还拥有家乐福、物美、京客隆、世纪华联、超市发等大型超市。

记者选择的华联生活家超市位于天通苑中苑,西邻地铁5号线和立汤路,北、东、南三面都是规划整齐的社区路,超市坐落在华联BHG百货商场的地下一层,开门时间是早上9点钟。8点50分记者来到商场门外,发现商场虽然九点半才开门,却已经为进出超市的人员打开了大门,进入商场后有指引通道直接将前来购物的人们指引到超市的下行扶梯口。这家超市属于中型超市,只有一层,但给记者的感觉并不是很平民化,相比较大家都很熟悉的家乐福之类的大型超市,这里的购物环境更好些。

在超市里寻找便宜菜

九点整的时候记者已经来到超市的入口,因为是工作日,记者猜测应该不会很多人,于是做好了先在里面逛上一圈的准备,等购物的人多起来再进行采访。结果一进超市入口,右手的水果蔬菜区已经门庭若市,卖场里,几十种蔬菜和水果分门别类,码放的整整齐齐,货源充足。再看称重台那边,已经有人推着车在等候了。采购的人虽多,但大家好像都是计划好要采购的内容一样,认真挑选,分工合作,这个台子前面人多,我就先去选那个,很是谦让有序。眼前的情景像是一场训练有素的购物比赛,记者着实被惊呆了,看着所有人都在忙碌着,记者觉得这个时候上前采访估计不是时候,只得变换角色,认真地挑选这些蔬菜水果,正好寻找一下此行的目的——便宜菜。

在来超市之前,记者先去了周边一家大型的农贸市场,记录了那里的常用蔬菜水果的价格。在超市里逛了一圈,大部分蔬菜都在行情价上,黄瓜一斤1.98元;红透的西红柿每斤2.98元;红薯每斤2.6元;山药每斤1.98元;胡萝卜每斤1.5元;柿子椒每斤2.38元;基本上都和记者早上在农贸市场看的相差不多,有些略便宜一两毛钱,但不知道是不是购物环境的原因,记者感觉这里的蔬菜比市场还要新鲜一些。记者继续寻找特价菜,终于发现这里的洋葱很便宜,0.98元一斤,在早市记者问的价格是2元到2.5元之间,这个价格还是很有优势的,而且洋葱个个干燥洁净,大小也很整齐,丝毫不比早市的差。继续寻找,记者又发现冬瓜也很便宜,0.99元一斤。跟其他蔬菜比起来这两种菜已经卖去大半,很受欢迎。

仔细观察,记者发现大部分采购的人都是上年龄的阿姨,也有一些大爷,但基本都是帮忙推车或者排队。这时,记者听见两个阿姨的对话。

“你带小推车了吗?”

“放心吧,今天想买白菜能不带车吗,放门口了。”

“前两天我家外孙女还问我今年腌不腌酸菜,结果前天去市场一问,四毛多一斤。”

“是啊,这儿两毛八,快点吧,你看那队排的,你先拿别的,快到了我叫你!”

“好,一会儿我拿完来换你啊。”

两毛八?记者也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这几乎是农贸市场一半的价格,原来这超市卖的菜还真便宜,那质量怎么样呢?记者打算去看看,可在蔬菜水果区转了一圈也没看见白菜,询问之下,记者顺着工作人员指的方向,看见了果蔬区最里面一个角落有些嘈杂,并且从哪里延伸出的长长队伍,已经围着果蔬区拐了弯,记者找的功夫,队尾又来了两位推着车的阿姨,记者不敢犹豫,赶紧排在后面。前面的两位阿姨正在聊着家常,记者趁排队的时间和她们攀谈起来:“阿姨,这超市的菜便宜吗?”一位阿姨说:“便宜啊,两毛八,早市便宜的也得四毛。” 另一位阿姨也很健谈:“嗯,就是呀,现在菜市场的菜不一定便宜了,这两年超市总有比市场便宜的菜。这对我们这些退休的,挣得少的人来说可实惠了,我们就买这样的。”记者赶忙追问:“那新鲜吗?”“挺新鲜的,这儿的菜不用挑,一般都不错的”……

阿姨们的超市买菜经

一阵聊天儿下来,阿姨们告诉了记者好多买菜经验。例如这家超市基本每天都会有特价菜或者水果,超市一般都会以海报的形式,提前一周公布下一周的特价蔬菜。要早一点来,最好一开门,不然会买不到。有时候有的菜会限量供应,像今天白菜,两毛八一斤,而早市要四五毛一斤,比农贸市场便宜了近一半,超市为了让更多食品享受实惠采取每人限购两棵,但阿姨们也告诉我,这只是原则上的限购,只是你排一次队只能领到两棵,但只要你的时间允许,你可以重复排队,直到买到你需要的数量。记者觉得这样的方式挺不错,既公平又不失人性化。所以,记者看到队伍中有些阿姨的购物车里已经放着几棵鲜艳欲滴的大白菜,但仍兴致勃勃地在排队。

看看这些大白菜,记者突然为她们担心起来,一棵白菜一般都要十斤左右,好几棵还几十斤,她们怎么拿回家呀?早上在农贸市场上,看到几乎每个阿姨人手一个小车,买的菜放在里面拉着很轻松,但超市里都有专用的购物车,没见有人拿着自己的小车,阿姨们向记者解释,超市的服务意识还是很强的,这么沉的菜她们肯定不能提回家,她们会把小车放在超市入口处,那里专门有人给看着,不用担心买得太多的问题。

和阿姨们聊着已经排到记者,角落里,在巨大的白色透明塑料布包裹着干净整齐的大白菜,一位工作人员熟练地拿起一颗,在根部快速削上一刀,正好掉落最外面的叶子,本来就很新鲜的大白菜,剥去了皮后一点多余都没有,另一位工作人员接过来快速包上一层保鲜膜、称重、贴上价签,一气呵成一分钟都用不了,两个白菜已经进入记者的购物车内。一棵一块九,两棵才三块多钱,真的很便宜。而且这一削一剥,让人觉得很实在,难怪排队了。

超市买菜优势和劣势

记者和刚才两位热心的阿姨告别,又在卖场里选了些水果,发现也都不贵,看到超市收银台的地方也排起了队,记者买了一些东西便去结账了。每个收银台前几乎都排着十几个人,显得有些拥挤,几乎每一辆购物里都有白菜,除了白菜之外,其他水果蔬菜也是上午来购物的大爷大妈们的首选。记者挑了个看起来相对人少的队伍排着,却听见前面的大爷喊起来:“这儿呢!这儿呢!”三个阿姨看见了,高兴地过来了,身手不是一般地矫健。四个人热烈地讨论着便宜菜,记者自然不会放过这样好的机会,跟他们聊起来,除了之前讲到的那些超市买菜的经验之外,记者着重问了超市买菜和农贸市场的区别。

一位阿姨把口罩摘掉,跟记者介绍到:“以前超市都是年轻人来得多,买的东西太贵,现在政府提倡产销对接,农超对接之后我们也赶上了实惠,现在我们经常来超市买菜,比市场还便宜……”

记者把阿姨们的话总结了一下,发现在超市购物有以下优势。

购物环境好。超市的购物环境比农贸市场要好多了,卖场内安静整洁,冬暖夏凉,对这些老年人来说,尤其是像这样的严冬,穿的衣服又多,遇到结冰的农贸市场真的很让人担心,所以,跟脏兮兮的大棚市场相比超市自然优选。

明码标价。超市的最大特点就是商品摆放集中且价格明确,不用满市场对比之后,还要担心找不到刚才最便宜的摊位,更省去了讨价还价的麻烦。

准斤准两。在农贸市场买东西,很多人都会担心不够称,这边价格刚谈下来,那边少二两又补回去了,而在超市就不用担心不够称的问题,而且买多买少很自由,一个土豆也能称重。

质量好,自由挑选。记者为此跑了附近的多家超市,从早上看到晚上,发现超市的水果蔬菜基本上都是经过筛选的、优质的,而且消费者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挑挑拣拣,不用担心商家不高兴。

特价商品性价比高。老百姓其实最在意的还是价格,这些叔叔阿姨告诉记者其实什么都没有便宜实在。只要价格便宜,那就是最大的优势!

阿姨们也说了一些超市卖菜的弊端,比如特价的产品比较少,一般都是应季的常规蔬菜和水果,消费者没什么选择,赶上哪个买哪个。碰到紧俏的还会限购,就像今天的大白菜,每人每次只能领两棵,基本不能挑选。但就算这样,记者能感受到这些大爷大妈们还是很高兴,因为毕竟能花很少的钱买到新鲜的菜。

低价菜的原因

记者向超市的采购部了解了特价果蔬的来源,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一般这样的特价菜有两个原因,一是超市为了扩大宣传,回报会员,会定期不计成本,甚至是零利润的销售一些农副产品,主要是果蔬类的,目的是提升客流量。还有就是近年来农业部门提倡农超对接,产销对接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由农业部门推荐的优质产地直接供货,既保证产品质量又能让消费者得到实惠。比如赣南脐橙,南丰蜜橘等产品,由于产地直供,还是比市场上同等品质的便宜些。蔬菜有海南、山东等蔬菜基地长期合作,因为多种原因,这样直供的果蔬品种还是很有限的,但工作人员很有信心地说:“价格关系民生,国家又重视,只要有了渠道,以后品种会越来越多的!”

猜你喜欢

特价农贸市场买菜
买菜记
对农贸市场建设管理的思考
对农贸市场建设管理的思考
买菜
全国首家农贸市场
———沈阳北行农贸市场
眼镜店特价促销实战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