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触网”

2014-02-19本刊编辑部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触网遂昌电子商务

本刊编辑部

这是山西省临县张家沟村普通村民“王小帮”的故事:

2000年,王小帮与妻子怀揣3000元到北京打工。“做过农贸市场起早摸黑卖菜的小贩,建筑工地的小工,给中关村白领送过盒饭,和城管打过游击战,跑过营销,还在首都开出租,吃过老板拖欠工资的大亏……”

2006年春节,王小帮夫妇卷起铺盖回到家乡。谁也没有想到,他竟然用自己在北京攒下的4900元钱,买回一台电脑。

2007年,王小帮在淘宝网上开店,“现在很多城市人提倡吃粗粮,我就卖这些城里少有的东西。”

2011年,王小帮的网店销售额达300万元;2012年达到450万元。

现在,王小帮的网店每月能够销售1000斤绿豆、2000斤黄豆、5000斤红枣、1万斤小米……

王小帮的“触网”之旅,不仅让他赚了个盆满钵满,更带动了全村粗粮及特产种植,为其他村民提供了工作机会,推动了当地物流业的发展。

我们惊喜地发现,近两年,神州大地上不断涌现像“王小帮”一样优秀的乡村电商。越来越多的农民不满足“土里刨食”,而是乐于坐在电脑前,动动鼠标,经营起新潮的电子商务。

“王小帮”们的诞生与我国从2009年起飞速发展的农业电子商务密不可分。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近两年农业电子商务在较低的发展水平上呈现了井喷式发展,尤其是农产品电子商务增长强劲。从最开始零散农户在网上卖土特产,发展到形成以村、镇、县为单位的产供销集群,再到经营全产业链的垂直电商,越来越多的服务商、电子商务平台涌入涉农电子商务的大潮。目前,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已形成以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为基础,农户、专业合作社、渠道商共同参与的发展格局。

与服装、化妆品行业高达15%左右的网络零售渗透率相比,2010年,我国进入流通领域的实体农产品价值总额为2.24万亿,但网络交易额尚不足1%。业内人士估计,电子商务对农产品的渗透率每增长1%,都将增加200多亿元的市场规模。根据阿里巴巴集团研究中心测算,2013年阿里平台农产品销售额将达到500亿元,2014年有望迈上1000亿元台阶。

种子已经播撒,网络这片“热土”能否结出丰硕的农产果实?

“网”聚力量 振兴三农

蓬勃发展的农业电子商务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作为农产品流通中的手段创新,农业电子商务有助于解决困扰农民多年的“卖难”问题。2012年底,陕西省武功县数百万吨苹果滞销。由于没有其他渠道,等待采购商上门是果农们的唯一选择。眼看着上好的苹果就要烂掉,还没有客商来收。“村里1000多亩地,还有一多半苹果没卖。”果农张永利忧心忡忡。与此同时,网络上各地特色农产品正如火如荼地销售着,这与武功县果农坐等客商的冷清形成鲜明反差。最终在媒体、企业的帮助下,武功县果农依托阿里巴巴平台发起“聚划算”团购活动,销售苹果9500箱,共计14万多斤,解了果农的心头之困。

团购活动只是电子商务其中一小部分,但农产品“触网”后迸发的力量可见一斑。与电商平台合作,以“小前段、大平台”方式开展电子商务,更能持续高效激发农产品流通活力。借力淘宝网的火爆人气,贵州特色农产品组团向网络市场进军,仅上线当日,淘宝网“贵州馆”交易额就接近3000万元。自开馆后,来自贵州的土特产每日销售额从40万元增长到100万元,给贵州商户、农民带来了巨大实惠。

农产品流通渠道的拓宽,“卖难”问题的解决,自然会带动农民增收,同时也会促进当地农民就业。截至2012年底,仅在淘宝网上正常经营、注册地在农村(含县)的网店就有163.26万个,其中村镇级的有59.57万个,涌现出江苏沙集镇、浙江遂昌县等一大批典型。“生活要想好,赶紧上淘宝”的大标语已刷在了遂昌县城的院墙上。这个隶属于丽水市的浙西小县被外界称为“淘宝县”,以网上销售当地农产?品闻名。2012年,遂昌农产品网上销售额突破1亿元。丽水市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主任王军龙介绍说,遂昌县诞生了1200多家淘宝店,其中信誉皇冠以上的就有20多家。家乡兴旺的农业电子商务促使更多年轻人回乡和扎根农业,为大批农村青年提供了创业和就业机会,乡邻之间的关系更加安定和谐,农村“留守问题”迎刃而解。

星火燎原的农业电子商务,带动了乡村、县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整个地区信息化建设水平,实现了“以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电子商务的博兴,吸引了物流、快递、金融、电信等多家第三方服务商进入遂昌。按遂昌网店协会会长潘东明的说法,如今这个只有5万人口、16辆出租车的小县城,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已经“步入了省内第一梯队”。在江苏省沙集镇,以前村口只有EMS一家快递。随着订单快速增长,圆通、德邦、天天等快递公司纷纷入驻。快递公司增加后,竞争日益激烈,它们开始拼价格、拼服务。在网店发展起来后,中国电信来村里增加带宽、中国移动试点无线宽带、邮储银行推出“创业贷款”。同时,村里还涌现出家具五金、网店培训、商标注册、品牌推广等新兴服务商。

以往局限于农村的小生产借力互联网接入全球大市场,释放出了巨大的能量,从2012年来看,各地以农村合作社为主体、农产品加旅游等形式开展电子商务业务已经呈现遍地开花之势。阿里集团新农业发展部负责人陈庆探称,初期的“特色中国”还主要是以地方特产为主,今后将把当地的农产品、旅游、本地吃喝玩乐等也一并通过淘宝实现网销化,立体式地拉动地方经济全面触网。

关于农业电子商务能为中国农民、农业带来什么,让农产品“触网”变为现实的电子商务网站运营者也有自己的看法。2008年成立的沱沱工社,是一家专注农产品电子商务中“生鲜”部分的电子商务公司,在沱沱工社总经理杜非看来,他们的网站能为“三农”带来三个层次的好处。首先,无论是直接收购农民的农产品,还是与农民、合作社合作开展联合经营,农产品电子商务带来的最直接好处就是让农民增收。其次,对各类农业生产主体来讲,“触网”能够打开农产品生产者的经营思路。一方面拓宽了销售渠道,不再一味依赖前来收购的客商;另一方面,借助电子商务数据收集、整理的便利,农产品生产者能够根据农产品在市场上的表现进行科学规划,指导下一季的生产,避免生产过程中的盲目跟风。最后,从宏观层面看,农业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在发展过程中能够积累大量的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方面的数据,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技术,能够为政府部门制定规划、颁布决策等行为提供科学参考与依据。

尽管前方一片光明,但是“网络农人”们也应清醒认识到,作为一种新兴业态,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注定不会一帆风顺。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现如今已经涌现出了甘肃成县、浙江遂昌、江苏沙集等一批发展较为成熟、声名远扬的“淘宝村”、“淘宝县”,但从整体来看,基层关注度不高、参与度不够,物流体系欠发达、冷链物流发展缓慢,农产品电商生态还不成熟,传统生产经营主体参与电商的热情和效果欠佳等不利因素还很突出,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还有待完善。

农业电子商务之“网”如何编织

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事关我国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大局,是一项长期性、全局性工作,需要以科学的总体思路指导产业的发展。

一是加快构建以电子商务为重点的新型农产品流通方式。渐成更主流生活方式的电子商务,将引导农产品交易模式的改变。只有参与才有机遇。因此要充分发挥企业在电子商务发展中的主体作用,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电商网络和平台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支持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在线交易。

二是积极营造支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生态环境。积极培育农业电子商务运行模式,强化农村信息化技术设施、农村物流、金融、仓储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产品标准、认证、质量安全追溯、生产经营主体诚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涉农信息资源整合,加快推动形成统一的市场信息发布渠道,逐步加大信息公开力度,营造良好的农业电商生态环境,为电子商务提供优质支撑服务。

在这方面,浙江遂昌的做法十分典型。2005年开始遂昌就有草根网商自发在淘宝创业,到2010年遂昌网店协会成立,遂昌电商的发展进入了全新阶段。2011年遂网公司成立,为网商服务的商业链条开始启动。遂网公司搭建了麦特龙分销平台,为会员提供供货、配送等服务,其本质是本地化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商。此外物流、快递、电信,以及商品摄影、网店装修等服务商也在遂昌蓬勃发展起来。遂网公司的麦特龙分销平台为合作社等农产品生产主体搭建了一条“触电”的快捷通道。当地合作社具有优质的产品资源,但缺少电子商务经验和人才,通过对接分销平台,从而能够以较低成本实现网络销售。这种方式极大地加快了传统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电商化进程。

三是推动形成以专业批发市场体系为基础的新型农产品流通格局。充分利用田头市场、区域定点市场、国家级专业大市场等传统专业市场在基础设施、质量监督、物流仓储、认证查询、质量检测、价格咨询等方面的优势,与电子商务有机结合,构建适合农产品特点的新型流通格局,切实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

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在2010年推出新发地农产品电子交易中心,拓展了销售、采购渠道。同时,该中心还能够提供安全的交易体系,减少网络交易带来的信用风险;有效整合了各类社会资源,解决了信息资源共享、物流资源共享等问题,能够为用户提供便捷的物流服务。

四是积极探索农资和消费品顺利下行的电子商务模式。引导大型农资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充分利用成熟的电商平台及农业部门健全的基层工作体系和服务体系,探索农资及消费品下行的电子商务模式,鼓励以农村信息员为节点,积极发展农村物流体系,畅通农村农产品和消费品上下行通道。

吉林省农业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好汇购)成立于2010年11月1日。平台由吉林省农委主管,吉林省农业经济信息中心主办,吉林省农业经济信息中心有限公司运营管理。平台着力构建连锁网店体系,不断整合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渠道,形成可推广模式,实现管理组织化、网店体系化、服务标准化的可持续发展格局,以“最终打造成农村的阿里巴巴”为目标,构建网上放心市场。

好汇购的运营模式为B2C方式,服务功能主要有三项:一是网上直购农资产品和日用消费品;二是网上直销农产品;三是网上大宗农产品贸易。平台已与6家金融结算服务企业、邮政和快递公司等5家物流配送服务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形成了完整的服务体系。好汇购在探索农资和消费品顺利下行的电子商务模式方面做出了有益尝试。

五是全面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农民电子商务应用水平。加大对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农民的培育和培训力度,支持社会力量共同开展电子商务等信息化技能培训。重点强化农村信息员电子商务技能培训,充分利用农业部门已有的基层信息服务站点和队伍,推动电子商务向农村延伸、向普通农业延伸。

甘肃成县的“核桃书记”李祥在微博上火了一把,也促使成县电子商务依靠核桃异军突起,成为西部县域电子商务的一个亮点。2013年8月30日,为加快全县电商产业发展,有效促进困难群众增收致富,成县开展了第一期电子商务知识培训。县委常委、县委副书记李岁明称,“现在全县电商产业要进一步发展壮大,就必须培养一批懂电商知识的人才,就需要建立一支电商人才队伍。”9月13日,“阿里巴巴农村电商讲习所”首期培训班在甘肃成县正式开班。培训吸引了成县及陇南地区400名学员参与,其中包括农民、大学生村官、农林系统干部、创业青年等,对传播电商火种起到了重要作用。

对各级农业部门来说,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应紧紧围绕自身业务职能,充分发挥农业部门的基层工作体系和服务体系的优势,研究和培育农业电子商务模式,推动形成以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体系为基础的农业电子商务格局,着力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的电子商务应用水平,积极营造支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环境。

农业“触网”,前景广阔,但任重道远。农业电子商务的兴起,将会为三农事业发展注入一针“强心剂”,古老农业也会焕发生机,迎来美好“朝阳”。

(执笔:崔明理)

猜你喜欢

触网遂昌电子商务
打造红色旅游小镇 老区遂昌 风景正好
何鹤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2018中国(杭州)国际少儿漫画大赛遂昌展
电子商务
一名“触网”记者眼中的“网红记者”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
农产品“触网”的另一面
当传统企业开始频“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