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电网在电力技术及电力系统规划中的运用分析

2014-02-18高敏姜明伟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年5期
关键词:电力技术智能电网电力系统

高敏 姜明伟

摘要:智能电网在电力技术及电力系统规划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智能电网的铺设不仅满足了电力节能、高效的需要,也促进了电力技术实用性的实现。文章就智能电网的特征以及智能电网在电力技术及电力系统规划中的应用。

关键词:智能电网;电力技术;电力系统;规划;运用

中图分类号: TM732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社会对电力的需求猛增,能源消耗巨大,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所以现代社会对电网技术有着新的、更高的要求,发展新的电网技术是必然趋势。在当今时代,面临着能源短缺的局面,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

一、智能电网的特征

(一)自愈

电力供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在现实中,众所周知,电力供给本身具有复杂性的特点,这种特质直接导致了电力技术和电网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但是智能电网所具备的“自愈性”会使其在出现问题,及在相关工作人员的干预下,自动将问题原件筛选和隔离出来,并加以修复,最终使得电网系统恢复正常运营状态,智能电网的优势还不仅仅体现在这一方面,它在自愈的过程中,还不会出现供电服务中断的情况。

(二)坚强

在现实中,电网经常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和攻击,比如来自大自然的攻击或者是人为的物力影响和攻击等,这些都会致使电网陷人瘫痪状态。有了智能电网,这种危害会得到缓解,在面对干扰时,智能电网能够保持对用户的供电能力,避免出现大规模的停电事故;智能电网还可以有效防御计算机病毒的攻击,保障电力信息安全;不仅如此,智能电网在具有自愈功能的基础之上,还能够对攻击者发起反攻,智能电网能够在电力技术以及电力系统规划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正是因为它的抗攻击和反击的能力。

(三)集成

电力系统贯穿所有电压等级,是发电、变电、配电、输电及其用电等各个环节的集成,有效实现了“业务流”、“信息流”和“电力流”的高度一体化。智能电网为电力使用提供了统一的平台,保证了电网精细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实现电网信息的共享和集成。

(四)优化

智能电网在电力系统规划中优化调整电网资产管理与运行,保证用最低的投资成本达到最优的目标和效果,符合经济效益职能。电网可以充分的发挥动态评估技术的功效,保證资产的使用能力,使资产在更大的负荷中稳定运行。

二、智能电网的重点技术

(一)智能调度技术。最能够体现出智能电网优势的技术便是智能调度技术,它同时也是智能电网中最为重要和最为关键的核心技术。智能调度技术能够实现对电网中全部电力资源的优化调度与科学配置,能够有效提高电力调度的工作效率,预防电力系统出现大规模的联锁故障,为电力系统的正常、安全、可靠、高效运行提供技术保障。

(二)分布式发电储能技术。发电是整个电力能源生产过程中节能潜力最大的一个环节,做好发电节能技术能够有效降低发电企业的污染排放。智能电网采用了分布式发电储能技术,即实现对风力、地热、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多种能源的分布式发电和分布式储能,由于有效增加了绿色电力能源的发电比例,进而大幅度降低了发电的污染排放,有利于改善环境。分布式发电储能技术除了具有良好的环保优势之外,还能够增强用电的可靠性、安全性。

(三)现代化的输电配电技术。智能电网所采用的现代化的输电配电技术主要包括两种,即高温超导输电技术与特高压输电技术。高温超导输电技术需要利用高温超导材料作为输电载体,具有很小的输电损耗和良好的绿色环保优势;特高压输电技术是电力系统目前进行长距离、大功率传输的一种新型技术,同时通过特高压输电技术还能够将两个远距离的电力系统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四)现代化的电力电子技术。智能电网当中应用了规模庞大、数量众多的高性能水平、高技术含量的全控型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等设备,这些设备是现代化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领域应用的具体体现。

(五)高速双向通信技术。智能电网采用了大量的现代化的电子设备,因此,通信的高效性、即时性和精确性必须要得到保证,否则整个电力系统便不会正常运行。高速双向通信技术能够实现电力系统中设备和设备之间、人和设备之间的高效快速交流,并借助于自我监测功能、多种抗干扰功能实现电力系统的自我诊断和自我故障解除。

三、智能电网在电力技术及电力系统规划中的应用

(一)建立智能电网信息模型

对智能电网系统进行管理,不仅包括对电力系统固有的生产属性进行信息化的管理,而且要理清数据之间的层次分布关系。因此,智能电网信息模型既包含了空间图形信息,又包含了生产属性信息。空间图形信息可以准确的描述各个电力空间的位置,它在IS技术中通过坐标(K,Y)可以得到很好的表示;电力的生产属性信息采集了大量的物理特性和各种各样的电力设备,所以数据量非常庞大,不仅可以全面的监控电力系统中的固定设施,还能对生产设备实施信息化操作,并且把这个过程反映在几何数据模型当中,它们都是点、线、面对象的集合,并且通过这些地物可以组成电力系统环境下所有的地物,并分别体现出各自的几何特性和属性特性,在电力网络的处理中,电力技术的生产过程和过程数据是分不开的,所以对于过程数据模型,我们也可以通过位置来建模,它主要表现:用托肯的建模方式对过程实力进行建模要使得智能信息工作网的完整性得到保证,必须遵循模型演进规则。

(二)数据库的分成自动化连续更新

基于当前计算机软件技术环境下,所有的电网数据库的信息系统都应该实行统一模式管理,其数据库内容可以下述方法进行分层自动化连续更新:首先,不断地通过电网元件处理的数据自动采集系统对本地数据库的实时记录进行自动更新。该数据更新模式,通常可以同时运用于发电厂、变电站、煤矿等单位控制中心的数据库,并且直接对上一个控制中心的数据库进行相关的修改更新。这样就能有效的克服了系统操作显示速度太慢的弊端。及时建立缓冲区用于服务器端,大量存储常用数据。

(三)电力系统的智能化管理

智能电网最大的优点是能够利用洁净的、新型的和可持续的资源进行发电,从而减少了资源的损耗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并且利用无线网络对有线通信进行有效的业务备份,并且在技术水平上可以实现业务的流动服务。

无线联网技术很适应乡镇区域的网点环境,能够很好地体现出经济、高效、方便、灵活等优点,另外,无线网络应急通信是备份有线网络在乡镇区域的广大农村,网点相对比较分散,有线服务的建立比较困难,因此,在乡镇金融通信体系中应用无线联网技术势在必行无线通信联网系统的建设很大程度上加快了电子业务网络化发展的进程,并且给特殊网点及乡镇区域的联网通信状况带来了很大的改善

(四)系统交互组件

所谓业务交互组件具备维护与信息更新查询功能,该组件可以根据电力系统规划工作中机器设备和管理设施的起比运行时间、种类等属性及时发布预警消息,电力设备信息变化时它可以及时更新维护数据。业务交互组件还拥有设置煤矿管理系统的相关参数、维护系统数据库、权限管理等维护功能。用来查询系统属性、显示系统的组件是由子系统渲染、交互及属性查询组件三方面构成的。渲

染组件包含两个组成部分,这两部分即为矢量和栅格,这是它运用了矢栅混合技术产生的结果。交互组件可以实现电力系统的漫游、缩小、放大等众多功能,且能够以用户初始位置为依据制定捷径。

结语

在我国,投入较少量的人力、物理等资源建设中国特色的智能电网,并以智能电网为基础制定出中国较好的电网现代化发展战略,是我国目前的奋斗目标,也是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侯聚林. 基于电力技术的电力系统发展规划研究[J]. 电源技术应用,2013,03:96.

[2]胡蔚. 智能电网在电力系统规划中的应用[J]. 硅谷,2013,13:110+117.

猜你喜欢

电力技术智能电网电力系统
供电企业电力技术发展与电力生产的安全探讨
电力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与方法
信息时代的电力系统信息化经验谈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
智能电网中光纤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智能电网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