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路路桥施工中有关软土地基的处理

2014-02-18张天鹏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年5期
关键词: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张天鹏

摘要:由于受到自然环境以及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我国地质构造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这就会给公路路桥的建设带来诸多难题,而软土地基则是这些常见难题之一。本文主要对公路路桥施工中有关软土地基的处理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公路路桥;软土地基;处理原则;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TU4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我国的软土是构成软土地基的最主要部分, 软土地基是在缓流水、静水的环境下不断地沉积而形成的。 具有不稳定、粘度较小、强度弱等缺点,我国公路行业对软土路基的定义是强度低、压缩量较高的软弱土层。 若在软土路基进行公路建设,路堤容易出现较大的沉降和坍塌现象,并严重的影响到公路的使用,进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 因此,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应加强对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重视与运用,以切实保证工程的质量,进而使公路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得到保证。

一、软土地基对于路桥施工的影响

在公路路桥施工建设中,地基处于最基础的部分,关系到路桥结构的稳定性。软土地基对于路桥施工具有一定的危害性。由于施工条件有限,许多施工单位对于软土地基的处理不到位致使地基出现许多问题,从而破坏路桥工程建设。

1、路面侵蚀问题

路桥路面主要是由碎石以及水泥等颗粒细料组成。而这些原料禁不起雨水冲击,大多在铺设结束后引发侵蚀现象,进而破坏原料自身的紧密程度。在雨天施工的情况之下,此类现象更加凸显,已铺设的路面在雨水的冲刷之下会逐渐松散,从而影响往后的路面稳定性。

2、路面沉降问题

在路桥建设过程中,路面沉降问题是最常见的通病之一,路桥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因操作不当等因素导致一系列问题而未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行处理,从而导致施工质量严重下降。部分施工单位由于施工技术缺乏,未能较好地控制路基工程的压实度,致使工程的稳定性下降。由于在路桥过渡段结构排列不科学,在桥头出现的跳车现象,既不舒服同时也会影响出行安全,甚至会引发桥头搭板坍塌断裂。与此同时,环境因素引发路面沉降问题也不容小觑,路桥过渡段经雨水侵蚀,导致路堤填土流失、强度减弱,进而导致路面沉降现象发生。

3、路面硬化问题

软土地基自身具有不稳定因素,因此,与路面材料进行混合使用时较易出现路面硬化现象。在路面施工的材料中,属混凝土与沥青最为常见,而路面硬化现象的出现与这两种材料配合比例息息相关,如若两种材料的配合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则会导致路面出现膨胀以及沉陷之类的现象。

二、软土层地基施工处理原则

在实际公路路桥施工的过程中对于软土层地基的土质分析是最主要环节。一般从以下两个方向进行分析处理。第一,软土层地基自然沉降法。一般为了使软土层地基自然稳定而达到公路路桥施工要求,一般使用堆载预压的路面处理方式。实际效果较好;第二,公路路桥施工前对软土层进行特殊的技术处理。在实际的适用性上,前种方法由于耗费时间较长,且操作较为复杂,对于实际公路路桥施工的资金、人员、材料、设备等的要求较高,往往在大中型公路路桥施工中使用,后者能有较强的施工灵活性,能满足短期限的公路路桥施工要求,且施工的实际安全性较高,是目前公路路桥施工中使用较广的一种软土层地基处理方式。

三、软土地基在公路路桥施工中的处理方法

1、换填法

1.1置换填土

置换填土法适用于有较小路堤填筑高度的软土地基处理,此时需要确保软土层厚度在3米范围内,若是超多3米的软土层处理,可通过有较好强度与稳定性的材料来换填挖除的一部分软土,用渗水性与稳定性较好的材料,分层填筑于软土及泥炭的已挖除部分。

1.2土工织物加固

利用土工织物的补强、加筋、排水及应力扩散等作用来实现地基加固,在有效调整地基变形的情况下提高地基承载力。若是高填路堤则可适当分层垫隔,使地基荷载均匀分布。

1.3抛石挤淤法

对于排水较困难的长年积水低洼地段,厚3至4米并呈流动状态的淤泥表层并无鲜明硬壳,若此时采集石料较容易且易于沉至淤泥底,则可通过抛石挤淤法来进行软土地基出来。选用泥炭稠度大小决定大小的石料,要求稳定性较好且不易风化,在含泥量最低时将多数石块粒径控制在30厘米以上。

2、挤密压实法

挤密压实法的原理是采取相应的手段,通过振动、挤压等方式使地基土体孔隙比减小,进而提高地基强度。

2.1土(灰土)挤密桩处理软土地基

在国外20世纪30年代开始使用土或者灰土来处理软土,而在我国50年代中期开始在西北地区开始试验,70年代初期则在我国黄土地区得到了广泛使用。其原理则是生石灰吸水消解经过化学反应之后膨胀,桩间土脱水,桩周围的土经挤压过后,土壤的密实度逐渐增强,从而提高了地基强度,进而达到满足工程要求的地基承载力度。此类方法适用于处理加固地下水位以上的湿陷性黄土、素填土与杂填土以及含水量较高的软土。这种方法能够很好地缩短施工工期,同时又能就地取材。

2.2强夯法处理软土地基

强夯法又名动力压实法,这种方法是将重锤反复提到高处并且使其自由下落夯机地基,从而达到提高地基强度和降低压缩性的目的的一种方法。在我国,70年代后期就已经开始引进这项技术,并且在天津、山西等地分别进行试验研究,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进而在全国大范围内进行推广。80年代中期,我国运用强夯法对填海地基进行处理取得成功后,逐步在沿海地区推广应用,并且取得了骄人的经济以及社会效益。就目前而言,强夯法对于除不适用于厚层淤泥质以及淤泥之外,对于某些种类的软土强夯法仍是不错的方法。除此之外,软土的土层性质也尤为关键,强夯法的加固效果取决于地基土的渗透程度,因此必须创建排水通道。

3、复合地基处理法

3.1碎石桩法

碎石桩法以高压水流并利用水平向振动的管状设备,通过边振边冲的方式在软弱黏性地基中成孔,并将碎石分批填入孔内,然后振捣密实制桩成增强体,以形成周围粘性土与竖向增强体共同构成的复合地基。碎石桩施工时,先将原地面整理平净,在机具定位完成后沉入桩管,再加料振压密实,然后拔出桩管并移开机具,这是碎石法施工的主要流程,适用于工期紧张且软土层深的情况,较之于排水固结,该方法可有效缩短施工工期。

3.2深层搅拌法

该方法利用特制机械强制将地基土与固化剂沿深度搅拌,使之形成水泥土桩来实现地基加固的方法,使用范围极光,适用于各种有限制条件的软土地基与特殊地基条件,不仅能减少沉降量,而且还有利于提高构筑物的稳定性。该方法具有鲜明特点,主要表现为:有较小的侧向变形,且侧向位移在填土后的两个月内就能趋于稳定;通过强制搅拌处理后的软土地基会缓慢固结,大大降低了软土的固结度;处理效果随着间距越小且桩体越长而越好;桩体为多数应力集中处,只有部分应力会通过桩体而传递至位于复合地基底部的土中,这样会使得复合地基以下土层的沉降量增加,进而减缓固结速率,严重影响到软基加固的效果,所以必须在粉喷法时一定要确保穿透软土层。

结束语

公路路桥施工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公路铺设的整体质量,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要事先进行软土层的实际勘察,以便于分析使用何种加固和处理方法。加固处理中主要各种实际处理的施工成本、处理效果、施工安全能因素,注重結合使用不同的加固处理方法,务必实现软土层地基处理的效果性和经济性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李阳.高等级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技术[J].四川建材,2007(1).

[2]胡继红.软土地基的危害及其处理[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6).

[3]李彰明.软土地基加固的理论、设计与施工[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4]林建斌.对路桥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探讨[J].建材发展导向,2011(17).

猜你喜欢

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措施探讨
软土地基基础上水利施工处理方法
浅谈野外驻训常见涉法问题的处理
试析路桥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桥梁软土基础处理应用
探究发射机风机运行中常见故障原因及其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