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轨道交通客运组织管理

2014-02-18李喆爽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年5期
关键词:问题策略

李喆爽

摘要:城市客运轨道交通项目属于重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资金的回收时间长和投资巨大,长期的高风险,如果没有政府的参与和支持是无法想象的事情。因此,城市客运轨道交通的发展,一方面需要政府组织投资,支持并给予特殊的优惠政策和公众参与的权利和义务;另一方面,城市客运轨道交通项目在融资,建设和经营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其商业性质,这样才能控制投资风险和投资规模,同时也可以减少政府的财政负担,建立一种自我激励,自我纪律和自我进展的管理机制。通过具有竞争力的经营政策和多元化经营方式来实现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城市客运轨道交通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P135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日益增加和集中,城市建设规模随之日益加快。此时我国城市交通问题更加突出的体现在城市公共交通问题上。使用以往单一的公共汽车和无轨电车客运方式的结构交通难以适应现代客运交通的需要,尤其是人口多的大城市。因此要解决交通问题的困扰,疏导公共交通的供应和需求之间的矛盾,问题的关键是要加快城市客运轨道交通在城市公共交通新系统的骨干网络是势在必行的。这是中国的发展公共交通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大城市的公共交通走向绿色道路的重要一步,是研究大城市交通发展必须要关注的重要方面之一。

一、我国城市客运轨道交通的现状

在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公共交通主要是出租汽车和公共汽车。因为我国城市道路基础设施的改进落后,往往造成街道上的交通拥堵,行车速度缓慢,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十分低,特别是在早晨和傍晚的繁忙时间,在拥挤的公共汽车内一片混乱,使职工上下班的难度越来越大。作为公共交通工具不能满足乘客的要求,大部分居民已购买了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等。因此,繁忙拥堵导致了自行车上街,导致机动车辆的操作更加困难。城市公共交通几乎在一个恶性循环的供应和需求之间进行着。这种情况极大的影响着我国城市的经济发展劲头和大众老百姓的生活节奏。

二、我国城市客运轨道交通的问题分析

1、我国城市客运轨道交通和城市布局形式协调问题

机动化的发展的结果是我国就业和城市生活的空间变大,使用的各种出行方式使距离不再是生活与工作地点之间的屏障,良好的交通方式成为出行的首选标准,行车时间概念更比于地理概念。主要的原因是消费者关注的是居住地点和工作地点从广义位于成本消费,包括经济成本、时间花费成本等综合成本舒适性支出,不只是居住和工作地点之间的距离。城市开发土地直接受到交通点的位置选择的影响,城市交通系统和形态在城市空间分布上有十分的相关性。如果一定方向的主要交通通达性高,在这个方向上,很容易形成城市空间发展轴,促进城市土地利用在此轴线向上扩展。由于其固有的大容量的轨道交通,快速,实时传输的特点,它很容易成为地方主要交通工具的发展方向,并影响着该地方的生活,就业,商业和其他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的方向状态。

2、我国城市客运轨道站点和土地利用的问题

城市客运轨道站点,根据客流的发生位置,大致可以分为发生两种类型,直接乘客和客运服务腹地竞争性的服务客流。直接腹地,该种方式是从始点位于直接服务范围,它一般认为的服务半径为500米以内,不直接使用轨道交通和步行以外的其他交通工具;另一种类型是要在步行距离之外,与其他交通一起合作完成的出行模式。直接腹地范围内的外出不需要改变车程,许多综合成本支出基本合理,轨道交通出行将成为主要的外出选择。位于腹地和港口竞争力的站点,属于轨道交通,是其他客流交通的竞争手段,客运轨道站点之间的步行尺度空间跨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轨道交通作为主要出行选择优势。

3、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形式的交通之间的合作问题

先进的交通系统与地面常规公共交通系统为重点的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要充分合作,实施公交运行一体化的运行方式,建立一个立体的,多层次的公共交通系统。城市客运交通轨道交通网络承担客流量稳定,流量大的走廊服务功能,其工作特点是大容量的快速通道形式。常规地面公共交通,主要用于轨道交通网络进行辅助轨道交通的作用,其服务功能为城市轨道交通补给和辅助系统,具有很高的灵活性,承担客运轨道运输系统接运乘客的功能,它是中、大量客流的主要服务者。由于没有固定的轨道上的限制,传统的公共交通将能够适应城市变化的弹性要求的发展。随着城市的快速变化发展的,灵活的公交网络系统的调整,可以确保公共交通的区域覆盖率和服务水平。

4、我国城市客运轨道站点枢纽化设计

城市客运轨道的中心枢纽化设计是以绝大部分应用在城市重要的对外的交通枢纽中心的,像车站、机场等地方。但在大多数城市客运轨道交通系统整体质量的逐步提高,设计枢纽中心的方法和思路逐被采用在站点设计之中。此时,客运轨道的站点交通从平面、单一、的地面客运轨道交通方式转变为快速高效的空间化、多层次的整体综合是交通方式。

三、发展我国城市客运轨道交通的策略

1、寻求可靠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来源

长期以来,城市交通主体依靠地方财政的投入,在地方财政状况拮据的时候,交通基础设施缺乏资金和固定资产,导致城市交通仍然落后。因此,中国城市客运轨道交通运输发展方式的关键,应在继续加强在同一时间与市区主要交通干线的同时,亦要在加强城市客运轨道交通的发展而努力。城市在以改善传统的公共交通的发展的同时也要向城市客运轨道交通倾斜。国家财政要取出一部分用来重点扶持大型城市交通建设项目,其来源可以在新的投资规模中获取,也可以通过结构调整来尝试解决。

2、加快城市客运轨道的资本化经营程度

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一直是政府作为投资主体,虽然推出了贷款和外国资本,但在投资行为,运作机制,经营管理方法,以及其他许多方面,仍保留着传统体制的痕迹。此基础设施项目应建立独立的法人资格,实现多元化投资,社会化投资,市场化和国际化投资的主体,来组建项目公司,采取公司型管理机制的运作方式来运营。

3、努力提高城市客运交通设备的国产率

目前,限制城市客运轨道交通发展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成本高,上海和广州地铁总投资中光技术设备投资就占了40%,原因是利用外资和选择昂贵的进口设备,导致技术设备成本偏高。因此,提高客运轨道运输技术和设备的国产化率是发展城市客运轨道交通行业的重要战略举措。使相关的技术标准尽快的实施出来,尽快的指导和研究,开发和生产。在对国产设备的发展的同时,亦要对开发,生产进行统一组织和协调,并给予政策支持。这将使相关的成本下降到一个合理的水平,从而可降低客运轨道轨道运输成本,有利于为客运轨道交通的顺利发展。

4、相关管理部门要提供灵活的自主经营权

政府授予的经营管理自主权,是对所管理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和处置权。而对于客运轨道交通而言,其核心问题是定价权。政府给予票价的自主权,并允许经营管理部门在通胀的情况下调整车票价格等,以确保该项目获得合理收入,投资回报和偿还债务的能力。

四、结语

总之,在我国发展城市客运轨道交通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性措施。是我国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在阐述了我国城市客运轨道交通的现状的同时分析了我国城市客运轨道交通出现的问题,通过对相关问题的分析和在借鉴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我国城市客运轨道交通的策略。

参考文献:

[1]李冰.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管理体制及经营模式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8.

[2]周干峙等.发展我国大城市交通的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郑捷奋,刘洪玉.香港轨道交通和土地资源的综合开发[J].中国铁道科学,2010.

[4] 程斌.轨道交通与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J].中国铁道科学,2010.

猜你喜欢

问题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