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实的西藏

2014-02-18胡海珍徐琪琳

新闻世界 2014年1期
关键词:贴近生活

胡海珍 徐琪琳

【摘 要】《西藏一年》是导演书云2006年与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合作,带领摄制组在西藏第三大城镇江孜,与八名普通藏族人朝夕相处一年,拍摄制作成的五集纪录片。该片播出后,引起了很大轰动,获得了多方的认可。本文试从“三贴近”的角度对其成功之处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西藏一年》 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 贴近群众

《西藏一年》是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和北京地平线文化传播公司联合制作的五集电视纪录片,2008年,它在英国BBC电视四台播出后引起轰动,之后又在四十多个国家的电视台相继播出。一年后,中央电视台播出了这部纪录片,同样引起关注。这部纪录片为何能够跨越意识形态,被持有不同政见的国家认可。分析其中的缘由,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坚持了“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英文版的《西藏一年》在BBC播出后,英国的多家媒体给予好评,其中《卫报》这样评价道:“以罕见的深度、惊心动魄的力量、公正记录当今最有争议、最偏远地方人们的真实生活。”而在对导演的采访中,导演书云对为何能得到多方面的认可的回答是“我们没有要任何政府的一分钱;对于西藏这样一个敏感的题材,我所能做的,就是客观,再客观。”

贴近实际

贴近实际就是坚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我国处于现代化、市场化、民主化、全球化的转型中。“转型的过程包含了发展,但转型不仅仅是发展。”西藏同全国一样,也处于一个转型期中,同过去相比,西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发展的过程中,矛盾与问题也同样存在。

《西藏一年》以其朴素的镜头为我们真实地展现了一个处于转型期的西藏。在《西藏一年》中我们看到了西藏人民在由传统农业为主的社会向现代化工业、城市化转型的过程中,他们的成功和幸福的喜悦,也有着与激烈的市场竞争不相适应的痛苦、困惑。例如,其中的一个主角建筑饭店的老板建藏,他本是江孜人民医院的医生,是县里第一个辞去公职的人,然后开了诊所,但2000年,即青藏铁路开工之时,他瞄准了旅游的前景,用开诊所所挣的钱盖起了江孜第一家家庭旅馆,并取得了成功,成为了第一批先富起来的人。而其中的另外一个主角拉巴,一个三轮车夫,平时以拉车挣钱,闲的时候与两个哥哥帮人卸货,但是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多,连卸货的活也不多了。他们后来想到那曲去打工,为牧民盖房子,但与包工头发生了矛盾,不仅没挣到钱,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

西藏有着古老的传统宗教文化,因为现代文明的进入开始了现代化进程。在纪录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西藏人民既有着自己虔诚的宗教信仰,也开始接受现代化的成果。怀孕七个月的德吉,对现代医术和法师有着相同的信任,感觉不适了,即去医院就医,也要去次旦法师那进行驱魔。第一集中我们看到了为迎接十一世班禅来白居寺视察,寺院从开会交待工作程序、打扫寺庙、欢迎仪式彩排到班禅来到白居寺、为万民摸顶赐福等一系列情节,这些具有着非常浓厚的宗教色彩,但我们也看到了许多现代的成分,如工作人员的工作证、次成用的数码相机等,以及后来白居寺安装的监控系统。

贴近生活

贴近生活,即是要深入到生活中去,关注生活中的问题,使其富有生活气息,反映生活本质。“神秘”是西藏的标签,多数人对西藏的认识不是停留在“香格里拉”的幻想中,就是蛮荒之地的恐惧中。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的作品《消失的地平线》主要讲述了20世纪三十年代,四名西方人闯入了神秘的中国藏区,经历了不可思议事件的故事。这在当时的西方產生了轰动,以至于西方人将这部作品,当成了对真实西藏的解读,造成了多数西方人对西藏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另外一方面,国内对于西藏的宣传政治角度比较多,如纪录片《纪录专辑:西藏跨越60年》,讲述了西藏和平解放60年来经历和平解放、民主改革、自治区成立、改革开放4个历史阶段,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发展进程,创造了短短60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这种宏观的视野,易让人产生反感。

《西藏一年》并没有猎奇的心态,也无夸张或是渲染,而是客观的记录了一些普通藏民一年四季中真实的故事。夏末,白居寺忙着迎接十一世班禅的视察,建筑饭店的老板必须想办法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秋季主要是秋收,连僧人都放假回家帮助秋收,而在秋季又经常有冰雹的出现,县里买来的高射炮把次旦的一项重要收入化为乌有,即做法事驱赶冰雹……漫长的冬季里,没有了农活和游客,人们开始了朝圣之路,建藏为了到尼泊尔找新的厨师也为了去朝圣,开始了自己的尼泊尔之行……春天到了,德吉顺利的在医院生下孩子,生机勃勃的春天孕育着生命的希望、生活的希望……让我们看到了改革开放后西藏农民真实而生动的生活,他们的婚姻制度,一妻多夫的存在、父母包办婚姻的存在等;他们的信仰,朝拜、加持、驱魔等;他们的丧葬习俗,天葬、萨嘎达瓦节等。

《西藏一年》所让我们看到的正如书云对于西藏一年给她留下了的回答,“西藏既不是想象中的香格里拉,也不是等待拯救的蛮荒之地”。她希望她的影片和书“能够生动而细腻地传递出藏族同胞的心声,让世人真正了解他们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

贴近群众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要做到“三贴近”,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贴近群众。贴近群众就是要扎根于群众之中,与群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感受群众的冷暖安危,想群众所想,说群众所说,与群众血脉相连,最终赢得群众喜欢与信任。

《西藏一年》剧组在西藏呆了整整一年,他们居住的地方是江孜拉则居委会,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融入群众的生活。首先从传播者来说,导演书云对西藏有着多年的文化研究,她在牛津大学时,阅读了大量的关于西藏的著作,并师从著名的藏学家迈克·阿里斯,开始学习藏语,有多次进藏的经历。她也十分热爱西藏这片土地,在西藏拍摄的一年中她和当地人结成了朋友。并且他们的摄影师中多数是藏族人,对藏族的语言和文化都是非常熟悉的,还有非常了解当地的藏族助手边巴的随行,加上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的鼎力相助,使得他们最终能够顺利与当地人接近、熟悉、了解并进行拍摄。

导演通过田野调查的方法拍摄该片,采用了参与观察的方法,即与被拍摄对象共同生活,从中观察、了解与认识他们的文化。在拍摄过程中,他们更多的是致力于拍摄真实情景,而不是去帮助被拍摄者解决问题甚至主张权利。例如包工头打拉巴一耳光的镜头,或是对拉巴侄子欧珠病重的拍摄。但是他们在拍摄后曾为欧珠开刀的事进行募捐,这样才不会破坏纪录片的真实性。

从拍摄对象来说,他们选择了医生、乡村妇女主任,法师、僧人、包工头、饭店老板、三轮车夫,相对来说比较全面。这群普通藏族人的酸甜苦辣、他们的困惑与挣扎,他们的虔诚与企盼是能够代表大部分藏族人的。在该片中,我们看到了藏族人在社会转型中所面临的困惑与挣扎,如通过十一世班禅对白居寺的视察,我们看到了西藏宗教的现状,特别突出的是次成小喇嘛与师父顿珠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还有拉巴的侄子有重病却没钱治疗,次旦家的孩子晋美与旺嘉考上大学却没钱交学费等等这些现实问题。

当然《西藏一年》也有不足之处,但是在现有条件下,《西藏一年》所做的已经算是一次前无古人的突破,光是拿到了政府允许在西藏拍摄一年的许可便是迄今为止最长时间的拍摄许可。□

参考文献

①王尧,《〈西藏一年〉从BBC到CCTV的幕后》[J].《中国电视》,2009(7)

②罗以澄、吕尚彬:《中国社会转型下的传媒环境与传媒发展》[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③黃克猛,《纪录片的历史文化责任:从“对外宣传”到对外传播——以〈西藏一年〉为例》[J].《东南传播》,2012(12)

④倪祥保、李彩霞,《〈西藏一年〉:沉静的纪实与思考》[J].《中国电视》, 2009(11)

⑤周岩,《用平衡的手法讲述西藏故事——从〈西藏一年〉看涉藏报道的国际表达》[J].《对外传播》,2011(4)

⑥王妍妍,《纪录片〈西藏一年〉的文化人类学视角》[J].《美与时代(下)》,2010(8)

⑦王庆福,《评五集纪录片〈西藏一年〉》[J].《电视研究》,2009(11)

⑧书云:《西藏一年》[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

⑨张舵,《涉藏纪录片的转型策略探讨——以〈西藏一年〉为例》[J].《东南传播》,2012(8)

(作者:均为西藏民族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贴近生活
消费导刊:面向市场 贴近生活的商业财经类期刊
贴近生活的商业财经类期刊
为有源头活水来
让英语教学回归生活本真
探析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小学数学教学“贴近生活”的策略研究
在数学教学中重视生活化的数学教育
生之所需,课之根本
贴近生活教作文,让学生秀出真实的自我
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