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安全饮水管理的几点思考
2014-02-18张国飞李娟
张国飞 李娟
加强农村安全饮水管理的几点思考
张国飞 李娟
(北京市门头沟区水务局 北京 102300)
自2005年以来,随着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深入推进,门头沟区高度重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累计投资2.75亿元实施农民安全饮水工程,共打机井54眼、铺设管道约800公里,解决了近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安全饮水工程的大规模建设对农村安全饮水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细致调研,本文系统梳理了近几年大规模建设后门头沟区农民饮水水源、供水方式及管理现状,分析农村饮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关对策。
门头沟区 农村饮水 管理
1 门头沟区概况
门头沟区位于北京市西南部,属太行山脉北端。全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辖区面积1448.9 km2,其中新城规划区面积87 km2,门头沟区是北京唯一的纯山区,全区98.5%是山区,平原仅占1.5%。
门头沟区下辖9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178个行政村、99个社区居委会,2010年全区常住人口29万人,户籍人口24.5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87万元人,非农业人口18.7万人,占户籍人口的76%。
2 近几年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情况
自2005年以来,门头沟区累计投资2.75亿元实施农民安全饮水工程,共打机井54眼、铺设管道约800公里,解决了近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1)2006年农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供水工程36处,解决了36个村21700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打深井11眼,安装消毒设备36套,总投资3231万元。
(2)2007年建设单村水厂23处,联村水厂2处,新打机井12眼,安装消毒设备25套,铺设主管道88.48千米,解决28个村共计解决3583户、7322人的饮水问题,工程总投资3491万元。
(3)针对斋堂水库下游水位下降,造成清水河沿线新兴村等13个村饮水困难的问题实施了斋堂水库下游联村供水工程,工程以清水河斋堂水库蓄水作为水源,解决清水河沿线8000人的饮水问题,建成供水规模为3100立方米/天的净水厂1座,输配水管线24.91公里,总投资3185万元。
(4)至2007年底提前一年完成64个村饮水解困工程,2008年及以后主要侧重对管网、设备老化村及饮水卫生不合格村进行更新改造。
(5)2009~2010年实施了90个村的老旧管网及一户一表改造工程,在解决农民饮水水源、水质问题基础上,解决了我区农村大部分地区老旧管网跑、冒、滴、漏问题,提高了农村地区供水保证率。
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实施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稳定了社会秩序,为门头沟区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和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对建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完善农村饮水管理体制、机制、确保工程发挥效益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3 大规模工程建设后农村安全饮水现状19
3.1农村饮水水源现状
门头沟区农村饮水水源分为四类:岩石井、浅井、泉水和门城自来水,分别占总村数的70.8%、4.5%、9.6%、15.1%。截至2010年底,农村饮水水源现状如下:
(1)共有9个镇、126个村、24489户、61362人饮用岩石井水。
(2)共有饮水浅井8眼,8个村、1496户、4201人,以浅井为饮用水源。
(3)共有4个镇(龙泉、妙峰山、斋堂、清水)、17个村、1769户、4236人依靠泉水为饮用水源。
(4)饮用水源为门城自来水的有2个镇(龙泉、永定)、27个村、8260户、20597人。
经上述统计可以看出,门头沟区农村饮水水源大部分为岩石井水和市政供水,保障率相对较高,此外还有少部分村饮用地表水如浅井水、泉水,水量受季节影响较大,水质也较容易受到污染。
3.2农村供水方式现状
门头沟区农村供水有集中供水、联村供水、单村供水三种供水方式,其中集中供水34村,占总村数的19.1%(见表1),联村供水30村,占16.8%(见表2),由于门头沟区地处山区,各村距离较远、高差较大,难以像平原地区一样集中或联村供水,因此集约化程度不高,其余114村为单村分散式供水,占全区总村数的64.1%。
表1 集中供水方式村统计
表2 联村供水方式村统计
4 门头沟区农村安全饮水管理现状
4.1管理主体
水厂及趸售点前供水主管道由城子水厂管理,受益村委会或农民用水协会管理趸售点后管道及入户部分;
自备井供水单位管理各自供水自备井;
镇集中供水厂由镇委托专业公司或用水协会管理;
斋堂联村水厂委托专业公司托管;
其他大部分单村水厂由村委会或农民用水分会管理。
4.2“三证三卡五公开”管理机制建设情况
“三证”是指供水工程运行时,必须具备取水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和管水员健康证。“三卡”是指供水工程竣工后,水行政部门及水厂必须填报工程管理卡、水质管理卡、运行管理卡。“五公开”是指工程运行时必须向社会和用水户公开水厂管理责任人、水价、水费收缴及使用、水质监督热线、维修热线。
目前,全区农村已建立“三卡、五公开”制度,并已整理归档;取水许可证、管水员健康证基本办理完毕;与卫生局联合自2009年以来共完成了53个村的卫生许可证办理。
4.3应急机制建立情况
建立安全饮水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编制完成饮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对突发饮水事件实行“逐级上报、分级负责、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
编制完成全区农村供水应急预案、城子水厂应急预案、自备井供水应急预案,全区农村编制各村应急预案,当突发安全饮水事件时,供水责任人要立即停止供水,并上报村和当地水管站。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及时配合区有关部门调查情况,查明原因科学处理。
建立安全供水应急资金制度,主要用于机井维护、供水车采购等。
4.4农村饮水收费情况
通过近几年安全饮水工程、两年一户一表改造工程的实施,目前我区农村已全部实现一户一表,为收费机制建立打下基础。目前,全区178个行政村中只有69个村收取水费,由城子水厂供水的27个村按城市供水标准收费,永定镇部分村未收取排污费,其余46个村中31个村按每人每月或每人每年象征性的收取,只有15个村按用水量收取。
5 农村安全饮水管理存在的问题
(1)镇村管护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农村大部分供水设施由镇村管护,由于意识、资金、人员素质等原因,造成设施工程管护、维修不到位,影响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特别是影响了消毒设施的正常运行;在管水员健康证、卫生许可证等证卡的续办、新办方面积极性不高。
(2)浪费水现象严重,由此引发的供水矛盾频发。目前大部分农村饮水没有收取水费,费用由村委会承担,一方面挤占维护、维修费用,另一方面由于山区地势特点,造成地势高的住户水量、水压不足,引发了供水矛盾。
(3)应急机制不完善,面对突发事件处置能力不强。虽然各镇村编制了应急预案,但存在流于形式、实操性差的问题。
6 加强农村安全饮水管理的对策
6.1引导镇村加强农村供水管理
(1)实行属地管理,确保安全供水责任到人,与各镇政府签订安全供水管理责任书;各镇政府与水厂厂长或村委会签订安全饮水责任书;村委会与管水员签订安全饮水责任书。
(2)引导各镇建立供水应急资金制度,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3)加强对管水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业务能力。
(4)将农村供水管理纳入镇村政府绩效考核,并实行一票否决制。
6.2合理确定水价,强化水费计收和管理
门头沟区地处山区,地下水缺乏,存在着找水难、打井难、出水少、运行费用高的突出问题,应加大宣传力度,号召全区人民珍惜现有的饮水资源,厉行节约用水,村级供水站由村民委员会或村农民用水协会分会科学合理制定水价,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后执行。收取的水费用于供水工程日常维护、运行管理费用和管理人员的经费开支。水费收支应建立台帐,纳入村务管理,接受用水户和社会监督。在条件具备的村试行梯级水价,鼓励农民节约用水。
6.3进一步完善应急供水机制
(1)提高针对性,完善应急预案,并进行应急演练。
(2)建立必要的物资储备。我区山区只有109国道一条交通干线,紧急运送供水抢险物资风险较大,因此各镇要建立物资储备库,储备充足的抢险物资,有条件的最好每条支沟都设立储备分库,以备急需,各镇还要配备1~2台应急供水车。
(3)做好供水技术储备。建议市相关部门制定紧急情况下应急供水方案和供、排水工程建设技术标准,水源选择、水处理与消毒工艺、管网布设等;强化水源保护的方案和措施,对水源保障性不高的选择后备水源并进行必要的工程储备;建立供水工程紧急抢修的技术力量和必需的设备,平时分散在各个水厂从事运行管理工作,坚持培训与训练,紧急状况下变成快速突击力量。
(4)配备必要的水质检测设备和力量。集中水厂要强化自身的水质检测设备和人员配备,可以进行常规指标的检测;单村水厂要定期取水样送检。
6.4建立农村供水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农村供水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供水管理水平,内容涵盖取水、输水、净水、配水各工程信息及水质、水量信息,并实行动态管理,为政府和群众提供信息资源和决策支撑。
1. 门头沟区统计局.门头沟区统计年鉴[R].2011(8).
2. 门头沟区水务局.门头沟区村镇供水管理办法[R].2009(1).
10.3969/j.issn.1672-2469.2014.03.019
TV213.4
B
1672-2469(2014)03-0053-03
19作者简介:张国飞(1980年—),男,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