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广东农机化未来十年发展的思考

2014-02-18罗锡文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机学会理事长华南农业大学教授

现代农业装备 2014年6期
关键词:农机化广东省机械化

○文/罗锡文(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农机学会理事长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

对广东农机化未来十年发展的思考

○文/罗锡文(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农机学会理事长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实施十年来,广东省农业机械化取得了快速发展,为全省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和现代农业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分析了广东省农业机械化的现状,提出了对未来十年广东农机发展的8点建议。

一、前言

2014年是我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实施10周年。这10年是我国农机化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十年来,我们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令世界农机同行瞩目。农民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积极性和购机用机热情持续高涨,农机装备总量快速增长,2013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9.5%,较10年前提高了27个百分点。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已经实现由人畜力为主向机械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农机社会化服务快速发展,服务环节从产中向产前、产后扩展。农机工业的制造能力不断增强,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我国已经跃居世界农机制造大国之列。

这十年也是广东农机化快速发展的十年,为全省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和现代农业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广东农机化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

1.2003—2011年,农机化议案的实施推动广东省农机化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2002年,广东省九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议案》,广东省政府从2003年起组织实施,成为在全国率先实施的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议案,有力推动了广东省农业机械化发展。到2010年实施期满,40个产粮大县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5%,水产养殖池塘的增氧机、清淤机应用率达73%。

这八年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快速提高。根据广东省政府的议案总结报告,从2003年至2010年,全省农机总动力从1740万千瓦增加到2345万千瓦,增长了34.8%;主要农机拥有量从207.4万台(套)增加到267.5万台(套),增长29%;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和插秧机从4 938台、3 951台和28台分别增加到15 734台、18 237台和3 141台,分别增长了2.2、3.6和111.2倍。畜牧饲养机械和增氧机跃居全国第1位。2009年,全省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进入中级阶段,实现了历史性跨越。2010年,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3.7%,8年间每年提高3.68个百分点,是全国同期的2.4倍,是1978—2002年全省平均每年提高0.17个百分点的21.6倍。

2)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机科研推广体系、农机安全生产和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三大体系”得到大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方面,建设了区域性农机专业市场3个、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266个、农机户近100万户、农机专业户16万户。形成了鱼塘清淤专业化服务队伍,改变了“人拉、手耙、肩

挑”的传统方式。农机化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服务规模不断扩大。补贴农机具35万多台(套),受益农户20多万户,带动农民直接投入近25亿元,社会投入近65亿元。

农机科研推广体系方面,农机科研基础能力不断提高,广东省现代农业装备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的综合实力大大增强,研发出水稻收获和干燥、荔枝龙眼剥壳及产后加工、种猪智能测定、智能化母猪群养以及蔬菜、水果清洗分级包装等近百项农机关键技术和适用机具。重点扶持的广东省农机推广站推广能力和手段不断增强,农机推广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华南农业大学在水稻、甘蔗、水果和蔬菜生产机械化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2010年成立的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有3位教授成为体系农业机械化专家,占全国27位农机化行业的专家的十分之一。

农机安全生产和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方面,农机化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农机作业事故、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造成的经济损失大幅下降,2008—2010年连续3年实现了零死亡记录。农机试验鉴定能力明显增强,2006年5月广东省农业机械鉴定站成为农业部设施农业机械设备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先后通过省级、国家级计量认证和国家实验室认可,具有收割机、插秧机等42种(类)农机产品的部(省)级农机推广鉴定能力。

3)有效促进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农机化议案的实施,加速了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2003年以来,广东省水稻综合机械化水平从24.3%提高到53.7%。渔业养殖机械等现代技术装备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水产养殖的效益,一组深水网箱养殖的产量相当于400亩鱼塘产量。2010年全省水产养殖面积虽比2003年减少了50多万亩,但产量和单产分别提高了19%和25%,单位水产品产值是2003年的13.6倍。广大农(渔)户在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中直接受惠,农机化经营收入从2003年的65.6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96.6亿元,提高了47%。

4)有效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素质提高。随着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需要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入厂打工经商。广东省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从1 559.6万人减至1 536.7万人,减少22.9万人。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机具在农村的广泛使用,补充了劳动力的不足,培育了有技能、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118多万人,为推动现代农业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如廉江市吉水镇西莲塘村,由于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全村转移劳动力700多人,其中有400多人进厂打工,200多人到外地从事建筑等工作,全村每年增加工资性收入550多万元,全村农民人均一年增加收入1 700元。

5)有效促进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农机化议案实施以来,全省以机械化、自动化现代生产方式为标志的规模化健康生猪重点养殖场达300个,无公害水产品产地614个,农业名牌产品达499个。全省新增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62个,产品102个;无公害水产品501个,有效期内绿色食品562个,有机农产品498个。全省农产品抽检总合格率均稳定在96%左右,质量安全水平逐步提高。

2.近几年的新发展

近几年来,广东农机继续快速发展。至2013年,全省农机总动力达2500万千瓦,综合机械化水平约40%,其中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突破63%。见表1。

1)各级农机部门加大力度,推进农机购置补贴改革。2013年广东省购机补贴从差价购机改为全价购机,直补农民,结算到户到卡,有效提高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富农效应,推动了全省农机化发展转型升级。

2013年,全省各地受理农机购置补贴申请资金超过2.56亿元,受益农户50 000多户,申请补贴机具161 800多台(套)。

2)不误农时,及时组织重要农时机械化生产。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和机械化烘干是广东省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的瓶颈。这几年广东省着力推进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和烘干工作:一是以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示范县为抓手,着力突破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难点。2013年抓了40个省级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示范县,开展多种培训活动,40个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示范县共完成机插秧面积200多万亩。二是抓了农业机械化示范县的工作。2013年,继续对首批15个农业机械化示范县投入4 500万元省级财政资金,着力提高广东省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三是在全省范围内选择200个村,实施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整村推进工程。

表1 2004-2013年广东省农机化水平

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突破63%。插秧机数量近9 100多台,新增844台;烘干机数量近753台(套),新增445台(套) (其中种子烘干机18台,粮食烘干机427)。召开演示会360多场,举办培训班400多次,培训技术人员和农民近万名;2013年机插秧面积达300万亩,机插率约为12%,全省新增稻谷机械化烘干能力达25万吨。

3)在着力抓好水稻机械化工作的同时,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一批具有广东特色的节水灌溉设备、大棚设施园艺机械等得到了广泛推广应用。

4)培育农业机械化社会服组织。各地农机合作社呈现加快发展趋势,全省涌现出一大批不同层次、不同经济成分、不同组织形式的新型农机经营服务组织,农机生产组织化经营水平和农机利润总额进一步提高。全省农机专业社已发展到700个。

5)不断强化农机安全生产管理。一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提高“三率”水平。二是加强执法检查督查、排查治理安全隐患。三是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全面增强安全意识。四是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树立和发挥典型模范作用。

6)加强农机质量监督。一是在提高产品质量方面,制定了相关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开展了在用量大面广的收割机、微耕机质量跟踪调查,重点对全省的收割机、微耕机等15家企业产品,10多种机型1 000多台机器进行质量跟踪调查;规范农机推广鉴定认证工作,在农业部办公厅农机推广鉴定工作抽查的8个省份中广东省名列第一位。二是在提高服务质量方面,继续推进全省农机质量投诉监督体系建设,指导各地科学公正及时处理好质量纠纷。三是在提高维修质量方面,通过举办全省农机维修管理工作培训班,开展规范维修技术合格证审核发放培训工作,指导各地加强维修网点分级分类管理,引导和扶持农机合作社建设维修点和推广维修节能减排技术。

3.存在问题

1)和全国其他省份比,农业机械化水平还不高。2014年,全国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将达到61%,而广东省预计才达到43%,在全国排名靠后(2011年排在全国第20位)。其中主要作物水稻育秧插秧机械化和干燥机械化仍是短板。

2)现代农业装备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广东省现代农业装备研发制造能力与全国先进省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在结合本省农业产业特色,按照农业发展规模化、精准化、设施化的要求,加快开发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设施,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新型技术装备产品等方面还处于较落后水平。

3)现代设施农业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特种蔬菜、水果和花卉生产是广东省的特色农产品。设施农业是提高蔬菜和花卉生产水平的有力保障。广东

省很多地方地处热带风暴带,台风对设施农业装备有很大的破坏性,必须进一步加强全省现代设施农业的研究和开发。

4)现代农业装备公共服务能力不足。

5)农机化人才队伍建设还有待加强。

三、对未来十年发展的思考

今后十年,广东省农业机械化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我们更需要加强全省农业机械的创新发展,特别是要加强以下8个方面的科技创新。

1.主攻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中的薄弱环节,努力提高水稻全程生产机械化水平

广东省水稻生产机械化最主要的薄弱环节是水稻育秧插秧机械化。应大力加强机械化大棚集中育秧和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示范工作,以提高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水平。稻谷干燥机械化也是一个薄弱环节,应加强新型节能减排稻谷干燥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建设一批以村为中心的集中干燥示范基地,以促进稻谷干燥机械化水平取得突破性进展。

田间管理和植保机械化方面,要大力推进农业航空植保技术和高地隙宽幅喷雾机。

收获机械化中要重点研究大喂入量收获机和减少收获损失的各种先进技术。

2.努力提高广东省果蔬花卉、甘蔗和养殖业生产机械化水平

1)特色蔬菜、水果和花卉的生产机械化。应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现代设施农业基础建设,制定和推广设施设计与建造标准,推动设施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现代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重点发展以优质花卉、水果种植为主、以温室大棚为主要设施的高效设施农业示范点和以微灌喷灌为主要设施的节水设施农业示范片。

2)甘蔗生产机械化。广东省甘蔗的种植面积220多万亩,是粤西等地的一大作物。目前全省的甘蔗生产机械化水平还很低。主产区湛江地区(约180万亩)的湛江农垦在耕整地、中耕和植保方面机械化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种植机械化近年达到20%左右,收获机械化虽然进口了9台大型收割机,但收获机械化水平仍在1%左右,所以还需要花大力气推进。

3)养殖业生产机械化。广东省在生猪和鸡的养殖方面有很好的基础,有像温氏集团这样大型养殖业集团,但也还有很多饲养场在机械化生产、特别是粪便处理方面还比较落后,造成对环境的污染。需要继续大力发展生态健康养殖业和畜牧养殖技术设施设备,大力发展工厂化渔业,从根本上提高全省水产养殖的现代化水平。

3.加强政产学研推结合,加速推进农机科技创新

当前广东省农机科技创新存在的四个主要问题是:一是农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难以发挥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二是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的政产学研推结合不紧密,难以形成协同创新局面;三是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缺乏顶层设计,难以形成凝聚力办大事的强大合力;四是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的基础理论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不足,难以支撑重大农机产品创新和农艺制度变革。为此,我们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建议政府进一步明确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的公共性、基础性和社会性地位,构建支撑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的长效投入机制;二是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项目为纽带的政产学研推的农业机械化协同创新机制;三是设立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重大专项,制定全省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的基础理论和关键共性技术项目指南;四是做好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实现统筹规划协调推进。

4.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服务的农机作业模式提供服务

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农业机械化服务是广东省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业机械化发展中需要特别重视的一个方向,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的经营主体需要相适应的农机服务,包括技术路线、农机装备和服务模式等。

5.农艺农机融合

当前广东省农业机械化生产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农艺农机不协调。水稻育秧插秧机械化方面,育秧机械化仍是短板。又如农业航空植保中的药剂,美国和日本都有专门用于飞机喷施的药剂100多种,而我国目前是将手动和地面植保机械用的药剂装到飞机上就喷,漂移、蒸失大,效果当然差。

6.提高农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我们强调要发挥农机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但目前广东省农机企业还难以达到这一要求。广东省农机企业规模小、创新投入少,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农机研发多为结构设计,知识产权难于保护,容易被仿制。企业不愿承担投入创新风险。农机研发的复杂性、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显著,研发周期长,企业不敢增加创新投入。

7.以信息化技术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

我国农业机械化在从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就是以信息化技术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用信息化技术提升农业机械的设计和制造水平,包括各种智能控制技术,农业机械导航及自动作业技术,开发各种智能农业机械,提高农业机械的作业性能和作业质量;二是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农业机械化的管理水平,包括农机作业的远程监控与调度,提高农业机械的效率和质量,要大力开发适合广东省农业特色的、以信息化技术为基础的精准农业技术、智慧农业技术。

8.加强人才培养

继续深入开展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大行动,指导和督促各地举办农机化技术示范培训班,加大对农机能手和新购机农民的培训力度,特别需要加强对省、地市和县级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负责人、业务骨干的培训。

我们相信,再过十年,在纪念《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二十周年的时候,我们将会看到广东省在农机科技、农机使用方面,走进全国的先进行列。机科技、农机使用方面,走进全国的先进行列。

猜你喜欢

农机化广东省机械化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关于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十周年会庆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成功举行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2018年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广东省第八届大学生运动会圆满落幕
广东省第一届高中男子篮球联赛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