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创新 成就农业机械化梦想

2014-02-18牛宝俊广东省农业厅副厅长

现代农业装备 2014年6期
关键词:农机化现代农业广东省

○ 文/牛宝俊(广东省农业厅副厅长)

改革创新 成就农业机械化梦想

○ 文/牛宝俊(广东省农业厅副厅长)

2004年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年。这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 (以下简称《农机化促进法》)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同时出台。一部法律和一项补贴政策,为农业机械化“黄金十年”提供坚强保障,并产生强大的推动力量。对广东农机而言,这十年也是实现跨越性发展的十年,经过十年大发展,我们的农业机械化已步入机械技术与农艺技术和信息技术大融合时代。

历史是不断递进的阶梯,是要素积累的过程,是合力推动的结果。今天,我们更有必要回顾和总结《农机化促进法》实施十年来广东省农业机械化工作取得的成绩,深入分析新时期农业机械化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站在新的起点,共同探讨谋划广东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思路。

一、《农机化促进法》实施十年,广东省农业机械化工作取得明显的成效

《农机化促进法》是2004年6月25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当年11月1日起施行的。这是我国首部专门规范农业机械化的法律,这部法律从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建设现代农业着手,对农业机械的科研开发、质量保障、推广使用、社会化服务和扶持措施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在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标志着我国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依法促进的新阶段。广东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采取了多项有力措施,出台了一系列利民政策,先后通过实施省人大议案、省现代农业装备工程专项,为广东农业机械化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推动力。十年来,广东省各级农机化管理部门,按照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要求,努力工作,为广东省农业机械化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2003年至2014年,省级财政共投入议案和专项资金10多亿元,中央和省共投入农户购置农机补贴资金达到20.3亿元。在中央和省有关政策的双重推动下,广东省农业机械化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进步,主要体现在“三个有效促进”:

1.有效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

通过议案和专项的实施以及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的带动,农业机械化理念深入人心,农机与农艺相融合的进程加快,广东省农机总量持续增长,农机结构不断优化,作业水平快速提升,园艺和经济

作物、畜牧业、渔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截至2013年底,全省农机总动力2 565万千瓦,位居全国中游,新增农机总动力超过68.3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2.39万台,小型拖拉机32.91万台,水稻联合收割机2.28万台,插秧机0.94万台。广东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1.3%,比2004年的25.9%提高了15.4%;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3.7%,农机化发展跨过了初级阶段。尽管与北方地区农业机械化相比有差距,但仍然是华南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

2.有效促进了农机“三大体系”发展

十年来,广东省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科研推广体系、安全监理和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农机队伍和基础建设得到加强,农机化服务能力和决策执行能力大大提高,为农机化创新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一是社会化服务体系长足发展。各种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不断壮大,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服务规模不断扩大。全省建设了3个区域性农机专业市场,培育了农机专业合作社959家、农机户105.6万户、农机专业户16.9万户。二是科研推广体系逐步完善。农机科研基础能力不断提高,华南农业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现代农业装备研究所等多家高校和研究机构积极进入农机研发领域。先进适用的农机装备、技术不断投入市场,水稻收割机完成技术改造升级,激光平地整地、植保飞行器、谷物干燥、荔枝龙眼加工、蔬果清洗分级包装、种猪智能测定、智能化母猪群养以及畜禽无害化处理等技术应用市场前景良好。农机推广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农机推广机构基本覆盖市、县一级,推广能力和手段不断增强,推广机制体制和方式不断创新,以各级农机推广机构为主体,科研机构、生产企业、经销商、农机专业组织共同组成的农机推广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三是农机安全监理体系初步建成。全省已基本形成了县以上有机构,县以下有人员的省、地、县、乡多级农机化管理、安全监理网络和较完善的安全生产体系,省、市、县三级共有农机安全监理机构128家。农机化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建成一批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示范村,农业机械事故、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造成的经济损失大幅下降。农机试验鉴定能力明显增强,广东省农业机械鉴定站于2006年5月成为农业部设施农业机械设备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先后通过省级、国家级计量认证和国家实验室认可,具有收割机、插秧机等66种(类)农机产品的部(省)级农机推广鉴定能力。

3.有效促进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广泛推广应用,为广东省农业生产“保供给”提供了坚实的技术装备支撑。实践证明,农业机械在农业生各环节的应用,在抗击自然灾害、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作用突出,通过节种、节水、节肥、节省人工、降低成本、减少污染,在提高土地产出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上效用明显。2003年以来,广东省水稻综合机械化水平从24.3%提高到63.7%,相当于间接增加水稻种植面积几十万亩。畜牧水产养殖机械、设施农业的广泛应用,同样大幅提高了综合生产能力,提升了生产效益。

二、当前广东省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

过去十年来,广东省农业机械化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从全国范围来看,广东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整体仍然偏慢,与先进省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从全省范围看,发展不平衡十分突出,与广东省“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要求,还存在三个“不相适应”:

一是农业机械化总体发展水平与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要求不相适应。农业机械设施是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2013年,广东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仅为41.3%,与全国59%的平均水平相比,差距明显;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63.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3.14%,与江苏省90.13%、浙江省71.5%的水平相距很大;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水平只有11.2%,与全国平均25%的水平差距较大。广东

省农机发展还存在品种结构不尽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新型急用设备市场化迟滞等问题,这与广东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要求不相适应。

二是农机体系支撑能力与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广东省土地“小、散、坡”,农作物品种、栽培模式多样,对农业机械化有多样性和专用性要求,对农机化体系建设提出更全面的要求。目前广东省农机科研机构少,农机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研发能力不强,还不能满足本省具有岭南特色农业生产的技术装备需求;农机推广体系、农机管理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滞后,基层的农机管理、推广、维修、零配件供应等服务保障能力还不能满足农机化发展的实际需要;农机专业合作社普遍规模小、实力弱、效能低,机具设备结构不合理、组织化程度不高,社会化服务能力不强。

三是农业机械化投入力度与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农业是基础产业,又是弱质产业,农机是一个需要政府主导推动的行业。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发展现代农业,迫切需要加大对农机装备的投入。但是,相对于其他产业,政府投入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资金明显不足,特别是在广东省人大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议案结束后,很多市、县政府没有建立起与农业机械化发展需要相适应的稳定的投入机制,部分地方将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资金也停止了。此外,社会资本、金融机构对农机发展的支持尚未形成,因资金短缺,农机化发展后劲不足,许多农机具无法更新、结构不合理,农机具老化严重、超期服役,能源浪费、事故隐患增加。

三、依法促进,认真谋划广东省农业机械化大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广东省要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农机化促进法》的精神,紧紧围绕四化同步的总体要求,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为动力,以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为依托,以建立农业机械化发展长效机制为保障,加快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为建设现代农业强省提供有力支撑。

1.大力提升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

紧紧围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要求,以农机化专项引领和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为抓手,加快农机总量的发展和结构优化。大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农业机械化建设,推进全省特别是40个产粮大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提升,在东西两翼和珠三角地区培育大型连片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大力推广稻谷烘干机械,解决水稻收割加工的后续工序;巩固和提升水产、畜牧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大力推广发展设施农业建设;加快推进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和丘陵山地特色农机化应用,扩大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试点规模,突破个别领域生产机械化瓶颈,促进全省农业机械化结构优化和协调发展,力争“十三五”末全省农业机械化发展赶上全国水平,进入发展的新阶段。

2.着力增强现代农业装备自主创新能力

结合广东省农业产业特色,按照农业发展规模化、精准化、设施化的要求,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沟通,凝聚各方科研力量,促进研发推广的结合,加快智能型、经济型、环保型岭南农业装备设施开发步伐,加快岭南特色适用农机设备的引进、消化、改造创新,加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新型技术装备的研发力度,力争在田间作业、设施控制、加工保鲜、健康养殖、统防统治、环境保护等重点环节取得新突破。围绕主要农产品建立农业装备重点实验室,打造广东省农业技术装备公共创新平台,建设农业机械化产业创新团队,培育现代农业装备龙头企业。

3.切实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服务能力

加强农机推广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以基层农机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机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农机科研、教育机构及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共同推进的多元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适应新时期土地流转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加快的趋势,加大培育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力度,提升作业服务能力,扩大作业范围,建设若干区域性大型农机专业合作社。加强农机试验鉴定和监理机构、队伍、装备建设,提升农机化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安全监管能力,保障农机安全生产。

4.强化农业机械化发展财政支持

当前广东省农业机械化已进入加快发展、优化结构、质量提升、领域拓展的新阶段,要加大财政对农业机械化的支持力度。一方面,要深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改革创新,争取中央资金支持,发挥其基础性引领作用。继续深化探索改革农机购置补贴操作模式和简化手续,采取先购机后申请补贴;探索改变或规范机具核实模式,或者取消核机环节的可能性;争取农机购置补贴组织管理经费成为固定的支持。另一方面,要建立长效的投入机制,加大现代农业装备工程专项资金支持力度,着力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中量的增长和质的提高,稳定强项、提高弱项、突破缺项,促进农机结构优化和协调发展;增强农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研发推广的结合;加强农机体系建设,提升农机公共服务能力和社会化服务能力,为建设广东现代农业强省提供装备技术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有了一个中国梦。中国梦是一个美好愿景,需要我们凝聚力量、共同奋斗。对于我们农机人来讲,我们也有梦想,我们的梦想就是实现农业机械化,它将成为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让我们以农机人的担当精神,继续改革创新,以高度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在四化同步的战略部署引领下,按照“坚持一条道路,围绕两大目标,夯实三个基础,确立四大战略定位”的要求,站在新的起点,为实现我们的农业机械化梦想、为广东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根据2014年12月2日牛宝俊厅长在纪念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实施十周年暨广东“十三五”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录音整理)

猜你喜欢

农机化现代农业广东省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十周年会庆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成功举行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2018年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