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优化的测度

2014-02-18郭中华

统计与决策 2014年18期
关键词:测度层级经济体

郭中华,王 莉

(1.天津财经大学 统计学院,天津300222;2.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安 710127)

1 生态环境优化测度体系设计

20世纪中期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兴起的国际竞争力评价理论与方法,为发展中经济体突破转型瓶颈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参考框架。该理论基于市场与资源竞争配置的思路,界定影响一个经济体竞争力的因素,提出各因素的数量测度及其作用的评价方法。并放弃传统经济学、管理学力图给出经济主体最优行为准则的研究范式,通过比较各竞争经济体的数据,识别优势与问题,得到提升竞争力的经验路径(肖红叶,2005)[1]。本文基于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简称IMD)提出的竞争力研究框架,借鉴IMD对各要素竞争力的研究方法[2],将我国区域各省区定义为独立的经济体,对除去西藏以外的30个经济体生态环境优化水平现状进行测度研究。

1.1 生态环境优化决定要素界定

我国区域各经济体均面临人均资源相对不足、后备资源基础薄弱、生态环境承载有限等约束。土地、水、空气及生物等是可持续发展最基本的资源组成,资源的合理利用是生态环境优化的基础。生态环境的优化不仅包括生态恢复,土地流失治理,农业耕地保护,原有生态的保持,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增强,绿地面积和湿地面积不能减少,还包括科学规划优化布局,在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约束下,尽量不破坏或少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所以生态环境优化需要在治理污染、节能高效、清洁生产和对原有生态状态的保护和保持等方面投入力量。本文将生态环境优化的决定要素设定为节能减排、环境负荷、生态保持三个方面,并对各决定要素选择关注的主题评价点构建测度体系。见表1。

表1 生态环境优化测度体系

1.2 主题评价点测度指标选择

因生态环境包含多种因素,各类因素可以从许多视角测度反映,因而各因素中反映某一主题的统计指标也是有多个,构成了指标空间。包括水资源、大气环境、森林资源、土地利用、自然保护、生态防护、城市与农村环境、自然灾害、工业三废排放、环境污染治理、环境管理、环保系统自身建设情况等多类指标。

(1)降低能耗主题指标空间:单位GDP能耗、单位GDP水耗、单位GDP电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等多项指标。

(2)节约能源主题指标空间:能源消费总量、人均生活能源消费、电力消费总量、人均电力消费量等多项指标。

(3)环境负荷主题指标空间:单位土地面积废水、工业废气、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强度,单位GDP废水、工业废气、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等多项指标。

(4)污染治理主题指标空间: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环保投资占GDP比重、工业污染治理完成投资额占GDP比重、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弹性系数等多项指标。

(5)生态保护主题指标空间:林业用地面积、森林覆盖率、人均林地面积、人均绿地面积、人均耕地面积、水资源总量、人均水资源量、草原建设利用、环境监测站数、地质灾害防治等多项指标。

(6)生活环境主题指标空间:生活垃圾清运量、无害化处理能力、污水处理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空气质量达标率、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等多项指标。

选择各主题测度指标依据以下原则。第一,能够充分反映各区域经济体经济社会发展中提高生态环境优化水平的优势与劣势信息。第二,为保证测度界面清晰,只采用国家统计体系提供的统计指标,放弃依据偏好与主观判断的性质调查指标。第三,使用强度相对数和人均指标数据等综合指标方法提高每个指标信息量。第四,充分考虑区域各经济体数据可得性与数据质量。采用主成分与聚类等统计分析处理方法,从大量相关指标中筛选代表性强的进行测算。

1.3 生态环境优化指数计算方法

(1)按照IMD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方法对竞争力指数的计算,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①数据的搜集与处理;②各项参评指标标准化处理;③计算各项参评指标得分并排名;④利用等权方法确定要素、子要素及参评指标权数;⑤计算子要素、要素得分并排名;⑥计算优化指数总得分并排名。

(2)指数计算方法[3]。其对参评指标标准化处理值经过权重调整后直接得到。其中指标标准化处理的意义在于,将不可直接加总的指标原始数据转化为消除量纲因素,可以相加的指标标准化分值。如果某项指标数据空缺,其标准化分值设为0。权重反映对不同因素重要性的判断。本文采用IMD等权原则确定权重。即设各子要素等权、每个子要素下的主题评价点等权,每个主题评价点下的指标等权。

2 生态环境优化指数总体状态与基本特征

2.1 各经济体生态环境优化指数

本文这里计算给出的是2002年与2012年度全国30个经济体生态环境优化指数,来反映各经济体生态环境优化水平的现实状态,并进行十年比较。优化指数是通过各经济体同一年度优化水平数据比较得到的。其表示的是各经济体之间差距的相对比较信息。依据设计的测度体系选择计算指标,测度通过计算生态环境优化指数及其决定要素指数,实现对各经济体生态环境优化水平的比较测度。除西藏以外的30个经济体2002与2012年的生态环境优化指数与排名见表2。

表2 各经济体生态环境优化指数分值与排名

2.2 我国生态环境优化指数总体状态与基本特征

(1)根据表2,2012年度我国30个经济体的生态环境优化指数总体可以分为三个层级。①第一层级依次包括海南、北京、广东、青海、云南、内蒙古6个经济体具有相对优势,指数在60-90区间变化,平均值为73。在第一层级内部,海南一支独大具有显著优势,其余的5个经济体集中靠拢。②第二层级包括18个经济体,生态环境处于中间水平。依次为陕西、江西、江苏、新疆、黑龙江、福建、上海、甘肃、山东、吉林、广西、四川、安徽、天津、重庆、湖南、浙江、贵州,优化指数在45-60之间高度密集,平均值为51.3,内部各经济体的差距非常微弱。③将处于相对劣势水平的湖北、河南、宁夏、辽宁、山西和河北归为第三层级。在20-40区间聚集,平均值为33.3。其内部分为两部分,湖北与河南在此集合中略居高位,与第二层级排位在最后的经济体几乎接近,而宁夏、辽宁、山西和河北明显落后一些沉淀在末尾。第一层级相对于第二和第三层级,优劣比分别为1.4和2.2。

(2)由表2,可将2002年度30个经济体生态环境优化水平也分为三个层级:广东、福建、海南、黑龙江、山东、新疆同处于第一层级;上海、河北、山西、甘肃、宁夏、贵州为第三层级;其余的18个经济体都可归为第二层级。对生态环境优化指数进行十年比较,可观察到无论是哪一个层级的经济体都有了跳跃式变化,纷争跨界特征明显,充分反映在生态环境问题上的博弈没有常胜也没有常败的局面。在第一层级中,除海南和广东以外其余4个经济体均被更换;第三层级中除河北、山西和宁夏以外的3个经济体也发生了变更;而第二层级所包含经济体,既有从第三层级中跃升上来的上海,又有从第一层级中滑落下来的福建、黑龙江、山东和新疆。这种轮盘更替局面,需要从各决定要素进一步分析。

2.3 各经济体生态环境优化决定要素分布

借鉴IMD将不同经济体竞争力排名划分为资产和负债以反映经济体优势与劣势的思路,将30个经济体中排名在前20%的经济体视为资产作为相对先进水平,排名在后20%的经济体视为负债列为相对落后水平,其余的60%列为中间水平。按照这一划分标准,将各经济体2012年和2002年生态环境优化水平的三个决定要素指数排名分为三组,分布状况参见表3和表4。

表3 2012年生态环境优化决定要素分布

表4 2002年生态环境优化决定要素分布

3 分析与结论

(1)从两极分布与十年对比分析,各经济体在生态环境优化水平上的不同表现是由三个决定要素的共同作用导致。总指数与决定要素指数之间具有一定程度的结构一致性,不同经济体的优势、劣势决定要素作用又呈现结构差异性。

①2012年生态环境优化指数在第一层级的海南、北京、广东、青海、云南、内蒙古6个经济体都至少各有1个决定要素是突出优势分布在第一层级中。尤其是海南在节能减排、环境污染、生态保持3个决定要素方面均有优异表现;广东在生态保持和节能减排2个要素表现上佳;西部地区的甘肃、贵州、陕西、青海、内蒙古各有1个要素具有相对优势;各决定要素在相对先进水平集合中的区域分布较为均匀,东、中、西、东北部四个区域均有占位。

②与2002年相比,因第一层级中的经济体除广东和海南外都已更换,海南从只有1个优势要素变为3个优势要素优势;广东仍有2个优势,但结构变化,其在生态保持上继续保有优势,环境污染优势降级的原因是人均水资源、林地面积、绿地面积、农地面积这些资源生态保护人均指标的下降,而节能减排方面从主题评价点考察,是因降低能耗类指标的表现凸显优势。北京在生态保持上的优势,在环境污染方面的环境负荷主题评价点得以晋级,尤其是单位GDP所对应废水和废气排放这一类指标有了较大改善。

③比较第三层级处于相对落后水平的6个经济体各决定要素分布状态,总指数处于落后水平的原因一方面是每个经济体都至少有1个要素是拖后腿的,另一方面是其它2个要素的表现也较为平庸,合力作用导致。经济体的劣势要素分布为,湖北和河南是生态保持、宁夏是节能减排和环境污染、辽宁是节能减排、陕西是节能减排、河北是环境污染。典型经济体是山西,突出问题自然是节能减排方面如能耗和人均能源消费指标欠佳,加之环境负荷、生态保护上的乏力;可见十年来节能减排是其桎捁一直无法打破。

(2)处于中间水平的18个经济体构成的板块,全国各区域的经济体都有涵盖,因各自的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生态环境优化水平表现各异,很难用统一模式归纳。

①18个经济体生态环境优化指数排名依次陕西、江西、江苏、新疆、黑龙江、福建、上海、甘肃、山东、吉林、广西、四川、安徽、天津、重庆、湖南、浙江、贵州,在不同经济区域间分散。究其处于中间水平的原因,一部分经济体的3个决定要素层面应为非均衡发展状态。如陕西在环境污染方面是在先进水平组,而生态保持却在落后水平组,优势和劣势博弈的结果使得其处于中间水平。广西和江西则都是在节能减排上具有相对优势,却又都因环境污染上的相对劣势从而徘徊在中间水平。新疆则是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持二者进行优劣对抗作用,安徽却恰好相反。

②除去上述一些经济体表现出优势与劣势力量相互抵消的非均衡发展特征,还有一些经济体的非均衡特征表现为单向突围。如安徽和福建的节能减排列为优势要素,天津、甘肃和贵州则是环境污染要素优势突出,这些经济体的优势要素各出现1次,对其稳定在中间水平而不至于掉入落后团体中有着拉力作用。类似的,单向发展也表现在劣势要素上,如浙江的环境污染要素在落后队伍中出现1次。③剩下的几个经济体如重庆、吉林、黑龙江、江苏各方面既无突出优势,也无显著劣势,属于均衡发展,缓慢而稳定。④十年比较,天津摆脱了节能减排要素的制肘,新疆在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持要素上的优势不再,节能减排要素却有所恶化。

综上所述,在我国区域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各经济体在生态环境领域面临的问题与经济问题交叉纠结,不同区域、不同经济体以及不同要素之间没有统一模式。生态环境的诸多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也是非常复杂,改善和优化需要较长周期,需要明晰各经济体的优势与劣势因素,有针对性地实施环保策略。

[1]肖红叶.中国区域竞争力发展报告200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2]IMD 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EB/OL].http://www.imd.org/.

[3]王莉.珠三角基础竞争力评价2001~2010[J].澳门理工学报,2013(1).

猜你喜欢

测度层级经济体
局部紧的阿贝尔群上谱测度的几何结构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Rn上的测度双K-框架
我国要素价格扭曲程度的测度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政策应对空间有多大
职务职级并行后,科员可以努力到哪个层级
工作图什么?
几何概型中的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