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胜将军”一败涂地之后……

2014-02-18马志国

现代家长 2014年2期
关键词:人格障碍休学心理咨询

马志国

“学霸”这是怎么了?

一个让人意外的消息在校园里不胫而走:张长胜休学了!

张长胜是谁?他休学怎么就让人意外呢?原来,张长胜上高一,是重点高中重点班的班长,学习成绩优秀,身体健康,被同学们尊为“学霸”。学霸级的人物怎么会休学呢?

事出总有因。张长胜从小在赞扬声中长大,小学毕业考入重点初中,上初中后他的成绩更是一路飙升,每次考试不是第一就是第二。老师有感于他的“江湖地位”不可动摇,又因为他的名字叫“长胜”,便送他“常胜将军”的美称。初中毕业,他顺利升入本校高中部,分到重点班,并顺理成章地当上一班之长。

自从7岁上学,张长胜就一帆风顺,从没遇到过对手和挫折,他是同学的榜样、老师的宠儿、父母的宝贝,他也非常自信,觉得自己能力超群,只要自己想要的就一定能得到。

可没想到的是,自从上了高中分到重点班后,他发现班里居然人才济济,个个都是高手。入学后的第一次考试,张长胜初中时牢不可破的“江湖地位”就被打破了,成绩排名第五,这让他一时难以接受,甚至觉得没有脸面再继续当班长了。几天后,他提出辞职,班主任做了很多工作也没能留住。

辞去职务后,张长胜并没有得到解脱,眼看别人当了班长,反而心理压力更大,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但是他心里又不服气,对谁都不服气,结果导致同学关系紧张,内心陷入极度的矛盾和焦虑中。

老师也发现了张长胜的不安情绪,还没有来得及找他谈话,就有同学前来报告说张长胜喝农药了。这可把老师吓坏了,他赶紧把张长胜送到医院抢救,这才化险为夷。从那之后,张长胜整个人就委顿了,上课不专心,作业不认真,整天无精打采的,还有过两次自杀的迹象:一次是有人发现他深夜还在湖边转悠,一次是有人发现他在四楼的窗口长久地发呆。

老师有点害怕,赶紧和张长胜的家长取得了联系。没想到,老师还没开口说话,倒是张长胜先提出休学的要求,家长也想给孩子一段时间调整心态,老师当然点头表示理解和同意。

就这样,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学霸”休学了。

回家后的张长胜,状态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更加焦躁,虽然进进出出都拿着课本,但就是学不进去。他白天精神萎靡,到了晚上12点仍迟迟不睡,第二天中午,他迷迷糊糊醒来,父母喊他吃饭,他对父母大发脾气,父母气得骂道:“这孩子真是病得不轻!”但是骂归骂,父母总是心疼孩子,带他先后看了几家医院的心理门诊,吃了不少药,花了不少钱。转眼半年过去,张长胜的状态依然没有好转。

眼看休学期限要到了,张长胜这种状态怎么能重返校园?无奈,张长胜的父母辗转与我取得联系,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带孩子来我这里接受心理咨询。

都是“自恋型人格”惹的祸

张长胜的母亲唉声叹气地介绍说:“这孩子从小就要面子,虚荣心强,争强好胜,谁要比他强,他就嫉妒,就生气。上初中后,由于成绩稳定、拔尖儿,孩子更觉得自己了不起,经常说自己将来要当领袖,当伟人。他崇拜名人、伟人,经常看古今中外大人物的传记,对我们家长也越来越瞧不起,认为我们没档次,过辛苦日子都是活该,甚至直接说,他不能过这样的生活。他中考考得不错,我们都为他感到高兴,虽然孩子有时候说话惹我们生气,但是我们还是盼着他能有出息。谁知,他进高中后不久就病了,医生说他得了抑郁症,还有焦虑症。可是,大半年的治疗不但没见好,人反而更加坐立不安了。为了不让我们说他什么,往往是我们还没有开口,他就先下手为强,对我们大发脾气……”

我听完张长胜母亲的介绍,提出和孩子单独谈谈。

张长胜的母亲离开后,张长胜对着我侃侃而谈:“我觉得人活着就得有目标、有理想,就得做出一番事业,如果像我父母那样平平庸庸、碌碌无为,那还有什么活头?我认为自己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也自认为不是平庸之辈,但是我没有想到,我这个常胜将军刚到高中就不行了,我怎能如此一败涂地?我真的接受不了自己的失败,不知如何是好,内心苦闷又无法排解。我想休整一年,东山再起,明年重读高一。没想到,吃药半年,我的状态越来越糟,我感觉自己离预定的目标越来越远了……”

经过交谈,我断定张长胜的问题既不是抑郁症也不是焦虑症,而是自恋型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最突出的特点是极端的以自我为中心。生活中,这种人大多表现为自我重视、自我膨胀、自我评价过高,自认为才华出众、能力超群,倾向于极端的自我关注,对别人的评价过分敏感等;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以及从他人那里获得关注与羡慕的愿望;听到别人的赞美就沾沾自喜,听到别人的批评就暴跳如雷或不屑一顾;与人相处时,期望他人给予特殊的偏爱与照顾,很少设身处地理解别人的情感需要,对别人的才智十分嫉妒,因此常常出现人际关系上的麻烦,容易产生孤独、抑郁的情绪,加上不切实际的高远目标,非常容易产生失败感。

综合以上情况看,张长胜的自恋型人格障碍是很明显的,他以“常胜将军”自居是此症状的集中体现。一次考试成绩处于中上水平,这事如果放在别人身上,也许说不上是失败,可是对自我膨胀的“常胜将军”张长胜来说,就是一败涂地了。

这让他怎么能够承受?怎么能够面对?如此心态,又怎么能不焦虑?怎么能不抑郁?张长胜提出想休学,其实是他潜意识里的一种逃避。但是,青春躁动的年龄,让闷在家里的他犹如关在笼子里的狮子,焦虑、抑郁自然难免,并非真的患上了焦虑症和抑郁症。

找回平常心

心病还需心药医。要想帮助张长胜告别心病,重返校园,就必须通过各种措施化解他的自恋型人格障碍,从自我膨胀回归对自我应有的平常心。针对他的实际情况,在后续的几次心理咨询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他进行了心理疏导。

第一,促进认知领悟。

张长胜虽然经历了一次挫折,但由于心理上没有什么调整,自恋型人格障碍依然根深蒂固。我问他:“如果重返校园,你有什么打算?”张长胜又开始激情满怀地发表豪言壮语:“历经坎坷,不改其志。如果重返校园,我一定要夺回过去的辉煌,东山再起。要不,我这一年就白休了!”很明显,张长胜的内心依然相当膨胀,相当自恋。有时候,人只有被挤到墙角才知道转身,被逼到绝路才知道回头。为帮助他迷途知返,我不得不把他往墙角挤:“如果以这种近乎复仇的心态复学,那么你很快就会旧病复发,再次休学的。如果你不能换一种心态,我们的心理咨询关系也很难继续保持。”张长胜这次听懂了我的意思,他的态度有了转变:“不,请您别放弃我,我会换一种心态的……”

见时机成熟,我就自恋型人格障碍及其矫正,和他进行了多次认知方面的调整,包括自我与他人、优点与缺点、成功与失败、理想与现实、责任与义务等等。同时,我建议张长胜从今天起写成功日记,用笔记录下自己做的比较骄傲和得意的事情。

第二,停止盲目服药。

心理出现障碍,有时候需要药物治疗,但是盲目的药物治疗不仅无效,还会有副作用,这个副作用不仅是生理上的,更是心理上的。在心理咨询中,我经常会遇到类似张长胜这样的案例,来访者盲目吃药很长时间,结果导致“病人角色认同”,越吃药越像病人,严重妨碍了他心理障碍的跨越。

因此,在认知领悟的基础上,我提出让他停药的建议。对此,张长胜和他的家长都表示同意,尤其是张长胜已经切身感到了药物的副作用。

第三,改善生活状态。

人的心理状态与生活状态密切相关,互为因果。从改善心理状态的角度说,改善生活状态是非常必要的。张长胜长期休学养病、无所事事的生活状态,加剧了他心理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为此,经过与张长胜及其家长的反复协商,我们共同做了一个决定:建议张长胜改变生活方式,过正常生活。具体包括:一是调整作息时间,逐步恢复正常作息,特别是无论如何要坚持按时起床。二是调整活动内容。暂时停止读书,开始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总之,不能闲在家里。三是调整读书内容。在作息时间和活动内容得到了调整后,可以在闲暇时间读书,但暂时不要读课本,可以适当看一些课外读物,比如小说。

再次来访,张长胜带来了他的成功日记。我看到他在日记中深有感触地写道:经过心理咨询,我的内心有一种颠覆的感觉,我不再野心勃勃了,不再想当伟人了,休学前当班长下台的问题,我也有了重新认识。复学之后,我要尽量低调,不进重点班了,也不争名次了,这样至少会轻松一些,至于成绩怎样,我尽力而为吧。

尝试停药后,我和张长胜每周沟通一次,看他有无不良反应,结果无任何异常反应,而且,由于认知调整,张长胜的烦躁不安情绪逐渐减轻,心态逐渐平和。一次,张长胜有些懊悔地说:“以前白吃了那么多的药,真不如早点做心理咨询。”

一个月后,张长胜再次来访,他的精神状态明显好转。张长胜的母亲说:“孩子的作息正常了,生活也正常了,特别是放下书本开始干家务后,整个人心情好了,也懂事了,对父母的态度也好了。”我握着张长胜的手说:“恭喜你啊!”张长胜则搔着脑袋,不好意思地说:“经过这件事,我对许多东西有了新的认识,能够正确地看待自己、看待他人了,我也比过去更能理解父母,懂得了他们的艰辛和伟大。我的最大教训是,过去把自己看得太高了;最大收获是,重新找回了自我。”

最近一次见到张长胜,是新学期开学的时候。张长胜笑着对我说:“现在,我觉得自己就是一平常人,这挺好的。”

【编辑:杨子】

猜你喜欢

人格障碍休学心理咨询
探究攻击型人格障碍伴抑郁症患者的人性化护理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三不稳”“一冲动”
“割韭菜”的心理咨询行业亟待规范
家长如何帮孩子摆脱表演型人格障碍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心理咨询不简单
晶莹的泪珠
教育部:允许大学在校生休学创业
大学生休学创业切忌盲目“跟进”
晶莹的泪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