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少奇与冀东抗日大暴动

2014-02-17李玉勤

档案天地 2014年2期
关键词:河北省委冀东刘少奇

李玉勤

(一)

冀东系指河北省东北部地区,包括通县、顺义、怀柔、密云、昌平、平谷、三河、香河、蓟县、宝坻、宁河、兴隆、遵化、玉田、丰润(含今丰南)、滦县(含今滦南)、迁安(含今迁西)、乐亭、昌黎、卢龙、青龙、抚宁以及今唐海等30多个市、县,当时旧行政区划为22个县。

冀东是连接东北与华北的咽喉地带,日军占领东北后,又占领了冀东,并扶植汉奸殷汝耕在通县成立了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1937年8月,这个傀儡“政府”搬来唐山,次年1月明令唐山改镇为市。日军利用这个傀儡政权把冀东变成他们吞并全中国的军事跳板和前进基地。

时任中共北方局书记的刘少奇认为,冀东不同于华北的其他地区,是一个战略要地,又是交通要道,受敌人的多年统治,冀东人民不堪忍受敌伪政权的奴役,有强烈的抗日要求。他按照中共洛川会议上毛泽东提出的“红军可以布于敌后冀东,以雾灵山为根据地进行游击战争”的战略计划,积极指导9月间八路军东渡黄河,开赴华北前线作战的各项工作。刘少奇意识到华北有全部沦陷的危险。平津失陷前后,中央和北方局就曾酝酿在乎绥、平津以东地区着手组织建立抗日义勇军,准备进行艰苦的游击战争。洛川会议后,为适应战争的需要,将中共河北省委一分为二,一个是平汉线省委,机关驻石家庄,一个是敌后河北省委,机关驻天津,这个期间,刘少奇领导北方局认真讨论了华北游击战争问题,他决定在冀东迅速发动抗日武装起义配合全国的抗战,坚持游击战争,并把冀东(平津在内)划为华北九个游击战略区之一。

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刘少奇于1937年9月底写信给河北省委,要求不失时机地抓紧准备冀东抗日武装起义,信中强调,党的工作重点要放在农村,动员干部和党员去农村,并尽量去平津周围的农村,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准备发动冀东游击战争,配合八路军建立以燕山山脉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刘少奇把当时担任敌后河北省委书记的李运昌调回冀东,任冀热边特委书记,着手组织发动冀东抗日暴动和抗日游击战争,省委书记一职由马辉之接任,吴德任组织部长,姚依林任宣传部长兼省委秘书长,林铁任军事部长。按照刘少奇的决策,李运昌速回到冀东做冀东抗日起义的准备工作。这些决策充分体现出刘少奇发动冀东抗日暴动的不失时机性。

为配合冀东抗日大暴动,毛泽东于1938年2月初,电示八路军总部和晋察冀军区,具体做好组织部队挺进冀东的准备,3月6日,朱德、彭德怀指示八路军一一五师邓华支队由平西向怀柔、顺义、延庆、昌平一带发展,造成深入冀东的有利条件。4月1日,八路军总部又令八路军一二○师宋时轮支队与邓华支队接近。4月20日,刘少奇和毛泽东、张闻天又在《关于巩固与扩大晋察冀根据地指示》中提出,晋察冀军区可分出一部分兵力“向冀东、热边发展”。5月1日,刘少奇又电示聂荣臻,要求晋察冀军区立即派出部队,坚持在冀东创立根据地,根据这些指示,5月底宋时轮和邓华两个支队在宛于县会合,整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宋时轮任司令员,邓华任政委,随即挺进冀东。

刘少奇认为在冀东发动游击战争的任务是艰巨的,必须有充分的准备才能行动。所以他指示河北省委,“应集中力量去加强与布置冀东工作”,根据刘少奇的指示,河北省委专门进行了深入研究,决定从北平、天津等大城市动员共产党员、青年学生到冀东农村发动群众,举办游击队干部训练班,把经过培训的骨干分派到冀东第一线,随后派唐山党工委书记周文彬等去开滦煤矿发动矿工,支援冀东游击战争。北方局还派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原红四方面军的团政委李润民、营长孔庆同等到冀东参加暴动的军事指挥工作,这期间,刘少奇还从冀东抽调几十名党员干部去晋察冀边区学习游击战争。

为取得暴动的胜利,不断扩大抗日力量,刘少奇要求在组织下层群众斗争的同时,积极开展上层统一战线工作,争取冀东各种抗日力量,应与各方面协商组织一个能包括各武装部队、政权机关与群众团体在内的机构,领导一切抗日事宜,省委根据这一指示精神,1937年9月将抗战前夕成立的“华北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改称为“华北人民武装自卫委员会”,简称“自卫会”,向国民政府备案而取得合法地位,后又组织了冀东分会,主任由中共冀热辽特委书记李运昌担任。我党通过这个组织去联系各个党派和各种武装力量,推动其上层分子抗日。冀东分会请冯玉祥旧部洪麟阁、河北工学院教授杨十三等参加自卫会的领导工作,各县也建立了分会,刘少奇指示对地方民团要注意争取、教育和改造,以扩大我们的抗日武装力量,经过工作,地方民团和保安队头目高志远、陈宇寰等倒戈抗日,1937年12月,自卫会冀东分会在滦县召开了京东10县抗日人民代表会议,决定立即组织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1938年5月,自卫会在天津开会,决定组建冀东抗日联军司令部,任命民主人士高志远为司令,任命国民党人洪麟阁、共产党人李运昌为副司令,统一指挥抗日暴动队伍。

1938年3月中旬,刘少奇奉命从华北抗日前线返回延安后,仍继续指导北方局的工作。4月间,刘少奇急电敌后河北省委,命马辉之到延安汇报冀东暴动的准备工作。5月下旬马辉之到达延安,汇报会由张闻天主持,刘少奇和张浩参加:刘少奇在听取汇报中讲了以下意见:一是起义的准备是好的,但冀东是一个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地区,敌人是决不会轻易放弃的;二是中央已派邓华、宋时轮率部队挺进冀东,起义的时间要以八路军到达的时间为准;三是起义后,河北省委撤销,马辉之、姚依林到根据地去。要以八路军为主。坚持冀东抗日游击战争,建立以燕山山脉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并在根据地建立我党领导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民主政权,会后,刘少奇要马辉之尽快返回河北,贯彻中央指示。

暴动前夕,刘少奇反复强调“冀东游击战争的发动应取得晋察冀边区八路军的直接帮助”,根据刘少奇的这个指示,河北省委曾派华北自卫会党团书记李楚离去阜平向晋察冀军区汇报冀东群众发动的情况,时任军区司令员的聂荣臻请李楚离转告省委,晋察冀军区已令邓华率部抵平西活动并准备挺进冀东,配合地方武装发动暴动,河北省委可派人去同邓华商量东进计划和武装起义的问题。4月间,河北省委又派李楚离找邓华商定,在主力挺进冀东的时候,冀东举行抗日武装起义,计划很快得到刘少奇的批准。endprint

6月21日,八路军第四纵队到达蓟县,同一天,中央给河北省委发出《关于动员冀东人民配合宋时轮、邓华部队作战的指示》,要求冀东党组织和广大群众及一切地方武装援助宋、邓部队,配合作战,6月下旬,华北自卫会冀东分会在丰润县田家湾子召开会议,通过了河北省委提出的起义行动纲领,并确定7月16日为武装起义的日期,但6月底日伪获知了暴动计划,开始收缴散落在民间的枪支弹药,迫于形势,暴动不得不提前举行,7月6日,由共产党领导的300多名抗日骨干在滦县港北率先宣布起义,打响了暴动第一枪,随后丰润岩口、蓟县,三河邦均、遵化等地相继起义,7月18日,开滦矿工在周文彬、节振国的领导下举行武装暴动,抗日怒潮很快席卷冀东22个县和开滦矿区,直接参战20万人,其中有10万人的武装力量,起义队伍先后攻克了9座县城和几十个集镇,共组建了11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敌占区的铁路交通、通讯线路也被毁坏。群众抗日热情空前高涨,冀东大地燃起了抗日武装起义的烽火,暴动后的中心地带在冀东的滦县、丰润、玉田、迁安、蓟县等,参加暴动和暴动波及到的还有兴隆、卢龙、抚宁、宝坻、宁河、三河、干谷、密云、顺义、香河、通县、青龙、武清等县和开滦矿区,这次暴动有工、农基本群众,各阶层爱国人士和各党派武装力量参加,可称为冀东全民抗日大检阅,是敌后战场的伟大壮举。

据统计,这次暴动共歼灭日伪有生力量3000多人,牵制日军10000多人、伪军近30000人。同时,在战略上形成了防御作战中局部突击进攻的态势,迟滞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为支援全国抗战、迎接战略相持阶段,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各种媒体在8月份数日内连续报道冀东暴动的情况,冀东抗日暴动的消息很快传遍全世界,不但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武装力量在国际上的影响,还在客观上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起到了鼓舞各国人民抗日士气的作用。

(二)

暴动后,日军立即从关外增兵到冀东,在昌平、顺义、通县、密云、三河一线完成包围计划,企图以其优势兵力压迫我军和暴动起义队伍于蓟县北部聚歼,这时,刘少奇全力关注着冀东暴动的每一步行动。7月8日,刘少奇和毛泽东对起义部队的行动方向作了具体指示:一是冀东我军更须用更敏捷的行动,向敌人力量较弱、我党力量较强的迁安、遵化、卢龙地区扩大活动;二是多派小部队破坏北宁、干输等交通线及通讯联络:三是在长城口外建立根据地,必须将长城各口放在我们内外控制之下,粉碎敌人的聚歼计划;四是平西部队配合行动,以牵制北平日军,使其不能向冀东转移。

刘少奇和毛泽东于7月8日联合打电报给聂荣臻、彭真,通报了冀东抗日暴动及冀东游击队活动的情况,对冀热边工作提出要求,晋察冀军区速令宋、邓部队向起义地区活动,以便帮助和配合起义部队作战。8月6日,刘少奇又电报指示八路军第四纵队,应先在蓟县、平谷、密云一带加紧工作,创立根据地,然后再逐渐向东南伸展。8月15日,刘少奇发出《关于速令宋时轮、邓华派部队和干部去冀东致聂荣臻、彭真电》,按照这些指示,八路军第四纵队宋时轮一部在蓟县、平谷、密云一带活动,与西部起义队伍会合,邓华率部向东伸展到遵化、丰润、迁安等地,8月中旬,八路军四纵队在遵化县铁厂镇与冀东抗日联军胜利会师,然后召开联席会议,决定成立冀察热宁军区和冀察热宁边区行政委员会,公举宋时轮为军区司令员。统一了军事指挥和政权领导,使暴动达到了鼎盛时期,中共冀热边区委员会对暴动所取得的重大胜利向上级报捷。

中共中央和中共北方局得到冀东暴动胜利的消息后。于9月1日专门发出电报祝贺胜利,电文指出“中共中央与中共北方局今以十万分的高兴,庆祝抗日联军反日反汉奸起义的胜利及与八路军纵队的汇合,并向在起义中在前线上死难的烈士及其家属,致以崇高的敬礼!由于冀东国共两党同志及无党派抗日志士的合作,抗日联军与八路纵队的胜利,已给日寇以严重的打击,摧毁了冀东汉奸政权,发动了广大的民众,配合了全国的抗战,我们相信这一支在抗战中新进、生长、壮大起来的生力军,定能在冀东各党派各领袖的合作与正确领导下继续胜利,创造冀热边新的抗日根据地,长期坚持抗战,给日寇的野蛮侵略以更严重的打击,收复冀东,望你们继续巩固团结,集中注意力打破敌人对你们的进攻,扩大与巩固部队,武装与组织民众,建立冀东抗日政权,肃清汉奸,扩大与巩固你们的胜利,为驱逐日寇,建立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而奋斗到底。”

(三)

为巩固暴动的胜利成果,9月10日,刘少奇和毛泽东、朱德、王稼祥致电聂荣臻并宋时轮、邓华。电文指出为了使冀东游击队迅速正规化,并转变为八路军作风起见,宋、邓部队似应以团营为单位,分散到各区与各游击队合编作为基干,各分区正、副司令亦应以八路军干部及当地干部共同担任为好,其目的是坚持游击战,开辟根据地,站稳脚跟。

9月中旬,传来日伪军将要“围剿”冀东暴动队伍的消息,有的领导人认为现有暴动队伍的力量不能应付敌人的进攻,主张向平西撤退,刘少奇和北方局已察觉部队西撤的意图后,连续下达指示,强调在冀热边区创造抗日根据地有极重要的战略意义。并且深刻指出,只要八路军与地方党团结一致,和地方游击队紧密合作,并执行正确的政策与战略战术,创造冀热边根据地是完全可能的,9月26日,刘少奇与毛泽东、朱德、彭德怀联名发出指示,着重强调必须以高度的革命精神去克服困难,创建冀热察根据地。

10月初,八路军第四纵队和抗日联军的负责人在丰润县九间房村召开会议,作出了西撤的决定,刘少奇电示“冀东同志应坚持游击战争,并进行创立根据地”,明确提出不让部队全部西撒,“只有到万不得已时才可率主力向白河以西转移”,实践证明这些指示是及时的、正确的,伹少数领导人认为冀东的形势已经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所以决定西撤,10月17日,刘少奇急电河北省委,明确指出“不同意总退却”,刘少奇还指出:“冀东游击队四五万人一起西退,是很不妥的计划”。但收到这个指示时,部队已大部西退,结果在西撤途中遭受到了重大损失,轰轰烈烈的冀东暴动受到挫折。尽管如此,冀东抗日暴动在冀东平原播下了抗日游击战争的火种,为以后开创冀热辽抗日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

1939年2月,冀东暴动队伍在平西经过整顿,正式组建了冀热察挺进军,萧克任司令员,统一指挥冀东、干西、平北地区的抗日游击战争,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终于实现了刘少奇和中央所期望的目标,创建了冀热辽抗日根据地。这个根据地,不但成为全国19个主要抗日根据地之一,还成为日军投降后收复东北的前进基地。

1939年,姚依林写的《一年来的冀东游击战争》一文指出“1938年冀东抗日武装大暴动是抗战以来全国各地所仅有的大规模的人民武装斗争”。1943年3月,刘少奇在《六年华北华中工作经验的报告》中指出,冀东暴动是真正地发动了几十万群众来进行反对日寇汉奸的武装斗争,这是一次很值得研究的人民抗日大起义,他还指出,这次起义之所以遭受挫折,首先是因为敌人对起义人民很快实行了严重的进攻,其次是八路军主力部队和起义武装向西撤退,在长途行军中及敌人的打击下大部渍散,第三是冀东党对起义后坚持艰苦斗争的准备不够,有依赖八路军主力的思想,当主力退出冀东后就失去了坚持斗争的信心。这是刘少奇对冀东暴动的全面概括和客观总结。

冀东抗日暴动的胜利,意义深远。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刘少奇作出冀东抗日暴动的决策之后,首先调整了冀东地方党的组织机构,其次是派出大批干部赶赴冀东,筹划暴动的各项工作,暴动中,所有共产党员都作为骨干参加了抗日联军,担当了一线指挥领导,而且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二是凝聚了强大的力量,大暴动有20多万人参加,主要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组织发动阶段,刘少奇指示共产党人深入到各行各业,开展了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少共产党员打入民团、伪警察所、警备队,秘密规劝他们配合抗日行动,通过这些工作,不但解决了暴动所需要的武器装备,还动摇了日伪统治的根基,壮大了革命力量。三是严格执行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我党的生命线,刘少奇反复强调共产党人和八路军将士严格执行,因此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这一点就连日军也不得不承认,日军宪兵队队长对冀热边区的活动曾这样描述:“当共产军袭来时,(老百姓)无丝毫避难的样子,遇到国军、满军讨伐队转移宿营时,几乎全避难去了。”在艰苦的岁月里,冀东军民空前团结感人至深的事例举不胜举,这都是刘少奇正确指挥冀东抗日大暴动的具体体现。endprint

猜你喜欢

河北省委冀东刘少奇
四川省监察委员会主任简历
金隅股份并购冀东水泥动因及效果探析
一张陪伴刘少奇半个世纪的珍贵画像
一张陪伴刘少奇半个世纪的珍贵画像
落马者 周本顺
被哨兵挡驾的刘少奇
刘少奇副主席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