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锐认为优秀作家在语言上具有强烈的地域风貌

2014-02-17

文学教育 2014年1期
关键词:李锐世界性风貌

近日,由上海市大学生文化创作与传播中心主办,共青团复旦大学委员会承办的“上海市大学生原创文学工作坊(2013)”在复旦大学正式启动。开幕式上,作家李锐、蒋韵夫妇为师生带来了工作坊的首场讲座———“文学的世界性与地域性”。讲座上,李锐指出,当下不少人对于西方现代艺术的理解存在偏差,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现代艺术所发出的对于所谓“真理”的质疑使艺术作品中充满对于所处时代和社会的批判,并认为“这是每一个有良知的艺术家、文学家都不能转过脸去的直接问题”。他认为,对我们而言,经历了“五四”时期确立白话文的地位之后,原有的中心语言被打败,其他所有语言都似乎成了低人一等的方言。但李锐认为,在现当代文学史上,“在语言上真正过了关的”、真正优秀的作家却从来都是在语言上具有强烈的地域风貌的——“如沈从文背后的湘西,张爱玲背后的上海,他们将方言带入了现代汉语,真正丰富了现代汉语的构成,并成就了他们的世界性。如果撤去了他们背后地域文化的特点,他们的写作会非常苍白。就此意义而言,在地域性和世界性的相互纠缠和相互矛盾、相互激活中,才能发现真正的文学是什么。”endprint

猜你喜欢

李锐世界性风貌
包裹的一切
绑架
李锐作品
世界文学理论史建构的新突破
传统春节视觉意象设计理论问题思考
如何开展好校园足球运动
库车城市风貌
摄魂相机
李锐&方方:把老婆当成孩子一样宠爱
新休闲主义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