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闺塾》带来的现代教学启示

2014-02-17姚昌炳

文学教育 2014年1期
关键词:情感方法教学

姚昌炳

内容摘要:对《闺塾》内容的理解早有成说。换个角度来解读这出戏,从中可读出现代语文教学的一些启示,包括教学的方法与内容阐释等。语文教学不是教条式的机械灌输,而是充满智慧且灵动多变的师生情感互动。

关键词:教学 方法 情感

当今的语文教学太注重文章本身思想内容的阐释以及形象意义。师生都不善于或不敢做联想、想象的理解与发挥。长期的应试教育可谓积重难返。不能把语文课只当成传授字、词、句、语法等知识,归纳思想内容与形象特点。凡是入选教材的都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寓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待挖掘。把它肢解成一个个所谓的知识点,就失去了文学作品的美感情韵。

《闺塾》的讲授重点是把握剧情, 分析剧中三个人物形象, 鉴赏生动的细节描写以及风趣的个性化人物语言。事先规定好的定型答案,让师生都欣赏不到戏曲杰作的鲜活美。其实,在接受完拟定的内容后,还可寻找新的兴趣点与接受点。凡是优秀作品,大都能从多角度去理解、欣赏与接受。《闺塾》的情节就不禁让人想到当前中学的课堂教学,至少可得到以下三点启示:

其一,教学内容的陈腐与机械,过于强调作品的思想教育意义,难有效果。陈最良是杜丽娘父亲请来专门对她进行妇女规范教育的,平时所教授的无非《四书》、《五经》之类严重束缚人身心健康的陈腐内容。陈最良上的第一课是《关雎》,想用这篇所谓歌颂“后妃之德”的诗歌来教育杜丽娘做封建淑女。《牡丹亭》的主旨就是以情抗理,歌颂杜丽娘反封建礼教、追求自由爱情。想控制杜丽娘的情感,却错用一首爱情诗来教育,只能适得其反,也只能引起受教者的不满。

作品的思想教育作用不能忽视,至少不能抽象地进行说教,强制性让人接受。从教育杜丽娘的角度说,应该根据她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生活处境,挑选有针对性的文章来施教,可能更有效。如作品中的做法,死守封建教义,不顾及人的自然天性,用乏味的内容与旧腐的观点来管教充满青春活力的小姐,结果只能是主仆二人共同将严肃的课堂变成戏弄老师的闹场。由此启示当今的教学内容选择,必须考虑中学生的身心特点,用寓理于情的佳作来感化学生,让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的洗礼,而不是令人反感的灌输。

其二,教学方法陈旧单调,缺少创新,导致教学效果不佳。陈最良在给小姐讲解《关雎》时,只知道按书上有的内容照本宣科地、一字一句地解释,没有自己的见解,难怪杜丽娘直言:“师父,依注解书,学生自会。”这种我讲你听的教学方法在当今的中学教育中还比较普遍。当代课堂教学提倡方法的多样化、思维的拓展性,讲求师生互动与课堂气氛活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可实际情况是,强行的知识灌输仍是行之有效的手段。目前的考试制度制约了教学方法多样性的实施。真正做到方法与内容都出现全新的变化,应该对整个教育系统进行变革。现在的学生虽不能象剧中的小姐与丫环那样闹课堂,逃避学习,至少言听计从的方式容易把学生培养成背书的机器,影响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其三,忽视语文课堂上的爱情教育,让学生产生情感困惑与迷茫,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渴望爱情是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的本能追求,他们对爱情只是一种朦胧感觉,缺乏一种理性认知,正需要学校给予教育与引导。面对这个敏感话题,避而不谈或严加控制,只会让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杜丽娘正是春心萌动、期待爱情的时候,需要有人给予指导。可其父母从小就对她严加管束,还专门请个家庭教师来管教。本想用《关雎》封锁杜丽娘的爱情欲望,不料反而让小姐听讲后春心大动,引出了全剧的爱情故事。陈最良在教学上刻意回避爱情内容,不仅没管住小姐思春,反而引起了轩然大波,令人深思。

语文课本中有不少作品涉及爱情主题,老师讲解时,不必遮遮掩掩、闪烁回避,正好借此对学生进行爱情的普及教育,理性地加以引导,培养他们高尚健康的爱情观。尽情地欣赏美好爱情故事,从中领略爱情的严肃、神圣、优美、崇高、伟大。这对学生成年后追求自己的理想爱情是大有裨益的。

课文内的知识要掌握,课文外的内容更需要去挖掘,能读出书外之意更值得提倡,也更令人惊喜而有成就感,那才是活学活用、见证学生能力的途径。老师和学生都要做这方面的努力,对《闺塾》一课的上述理解只是一次尝试。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文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情感方法教学
情感
台上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用对方法才能瘦
教育教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