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如何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做人

2014-02-17于凤娟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做人品德

于凤娟

“加强青少年思想建设,是关系围家命运的大事。”下世纪中国公民的精神面貌如何,将由今日在校青少年的精神面貌所决定,所以说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思想道德是学生素质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培养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

正如《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所指出的:“以培养学生学习做人是本课程的核心”。《品德与社会》课作为“奠基性”教育即是教育学生从小学习做人的基础课,又是完成这一任务的主载体和主渠道。为此,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会做人,谈点本人的肤浅认识。

一、“眼高手低”,思于先

《品德与社会》课是比较系统而直接地向小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一门课程。它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起着奠基作用。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认为品德与社会教学是软任务,上不上都行、上多上少都一样的错误认识目前依然存在,学校教品德与社会课的大多是兼职教师,教师队伍极不稳定。

这对于我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新世纪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不利,必须在克服之列。为此,在教学中,本人认为教师要“眼高手低”、思于先。

“眼高”就是备课、讲课着眼点要高,要着眼于思想教育的高要求,思想情感熏陶的高层次,着眼于学生怎样学会做人,教学创特色、上水平,着眼于全册教材的整体认识,做到“会当凌绝顶,览胜在其问。”

“手低”即在备课时要因地制宜,针对本班学生实际,制定教学措施,以人为本,掌握教学内容所蕴含的做人道理,教给学生道德判断的方法,探索做人的真谛。

二、扣线串珠,思在渗

《品德与社会》课是以刘学生进行“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政治常识教育,教育学生心中有他人、有集体、有人民、有祖国。培养学生养成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习惯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无旁贷的使命。这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小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和做人的思想根基。所以在教学中,应扣住这一主线,串联如孝亲敬长、友爱同学、文明礼貌等这些做人最基本的基础道德行为规范的“珠子”,才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才能有效确保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对学生终身发挥作用。

三、因势利导,思在激

培养学生学会做人,要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德育主阵地的作用,应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提高和巩固道德认识。为此,第一要务就是激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中,应积极创建情境,采取新颖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心情,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因材施教,思有路

叶圣陶先生曾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但在教学中往往出现丰富、实用的教材内容与单一、呆板的教学方法存在“反差”,品德教学规律与实际教学过程之间存在“落差”,如重授知轻导行,重主导轻主体,重明理轻激情等。

总之,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主要是使学生懂得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培养一些做人的基本行为习惯,为长大以后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打下初步的基础。■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做人品德
做人,不要做藤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做人要经得起“推敲”——担当不能靠“喊”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