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级管理中的民主投票
2014-02-17唐翔
唐翔
班级民主投票是指在班主任的引导下,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由学生共同作出决定,以管理班级事务的一种民主的班级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在今天为大多数班主任所用,也是一种学校公民民主教育的实践活动。搞好民主投票有利于推进班级的民主管理,进而和谐师生关系,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还有利于培养现代化的合格公民。但是关于什么时候使用投票,怎么进行投票,投票以后怎么办,这些问题在大多数教师的脑海里并没有清晰的认识,更多的班主任是凭着经验,有时甚至是在随性地操作班级的民主投票。笔者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谈一谈对班级民主投票的粗浅思考。
一、投票的适用范围
需要就班级公共事务、公共利益做出决定的时候应采用投票,但即使是事关班级公共利益的时候,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采用。特别是要评估好,投票的结果对个人利益可能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1.在投票结果不直接涉及个人利益时大胆使用
案例1:2010年9月高二分班,我担任了高二3班的班主任,这个班级是文科班,45个女生,7个男生,来自高一的22个班级。开学两周了,大多数同学之间在课下还没什么深入的交流,甚至还有同学课间十分钟还要串班找以前的同学聊天。怎样才能形成班级的向心力,是我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参照一些班主任行家的做法,我决定搞一个班徽、班歌的评选活动,专门用一节班会课进行民主投票评选班徽、班歌。讲台上的同学在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班徽作品或是推荐的班歌时,无不流露出对新集体的希冀。投票的时候,充分发扬民主,每个同学都郑重地投下自己的一票。最后现场宣布结果,得票最多的胜出。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一方面感到自己能决定班级的大事,是班级的主人;另一方面又看到了大家都有建设美好新班级的愿望,参与班集体建设的责任感也就增强了。这个班级后来还通过民主投票确定班名、班级口号、班级精神等。可以说班级的各项事务、学校的各种活动,他们都能积极参加,集体荣誉感特别强,多次获得校、区先进班集体荣誉,还参加了市先进班集体的竞争。
我们班主任在接手一个新班级的时候都会面临着班集体的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的问题。每个班级都需要有所有成员共同遵守的《班级公约》、《班级管理条例》。许多班主任还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的班级文化建设。这些活动一般都应该有一个民主讨论、最后投票决定的过程。此后,班级条例的修改、重大事务的决策,只要不直接涉及具体个人的利益,就应大胆使用投票。唯有如此,才能促进班级成员对条例、决策的理解,推动贯彻实施;才能提高同学们参与班级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2.投票的结果会影响到部分人利益的时候谨慎使用
案例2:2009年期末,学校安排评“三好生”,参照标准,班级符合条件的有8人,名额是7个。8选7,我很快就主持了一场民主投票。结果,S同学和第7位的同学相差2票落选了。S同学品学兼优,特别是担任值日班长,每周一次管理纪律,是我信得过的好帮手。但投票的结果又不好更改。S同学闷闷不乐,私下找我谈心,说他是因为管纪律,得罪人了,他们才不选他的,这不公平。第二学期一开学,S就上交了辞职报告。第二学期的“三好生”评选,我不再采用投票,干脆比照条件,自己确定一个名单直接上报。后来,有同学说我是搞暗箱操作,举贤唯亲,定的都是我喜欢的同学。我感到了莫大的冤屈,却又不得不重新思考究竟该如何评“三好”。现在我采用的是投票记分制。全班学生投票,每得一票记2分,这样全票大约在100左右,再乘以系数0.5,作为民主测验分。平时遵守常规和活动表现分(也是百分值)系数0.3。此外,再加上考试成绩、任课教师打分折合为百分制后再分别乘以系数0.1,算出总分后,根据排序评优。这样操作了几年下来,每次同学们对结果都心服口服。
当我们的投票会直接影响到一部分人利益,甚至是直接指向具体利益的时候,要慎重采用投票。慎重投票,不是说不能进行投票,而是要明白民主投票即使是在它适用的领域,也是有缺点的。这就需要通过其他制度来弥补投票制度的不足。班主任必须通过营造民主氛围、设定候选人条件、事先制定计票方案等方式对投票方向加以引导,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民主投票的合理公正。
3.在投票结果会损害到具体个人利益的时候不要使用
案例3:Z老师和我诉说了她的苦恼。学校有住宿生每晚在校上晚自习,走读生觉得在家学习效率低,也申请在校晚自习。这样,一个班级绝大多数同学都是在教室上晚自习的,虽然学校也安排有值班的老师巡查纪律,但老师不可能每时每刻都看着学生,而学生毕竟是学生,人多了以后,教室就不安静。总有那么一两个调皮捣蛋的,自己不学还影响别人,于是想学习的同学就有意见了。Z老师对班级几个不守纪律的同学批评了好几次,就是不见效。特别是T同学,怎么教育批评都不改正。Z老师想,晚自习是你申请要上的,当初也是承诺了要遵守纪律,好好学习。现在不接受教育,不能遵守纪律,干脆不让你来了。T同学想,我上得好好的,怎么不让我来了呢?虽然有时讲点小话,但我也在慢慢改呀,再说又不是我一个人讲话。他当即表示不同意。于是Z老师决定借助民主的力量,在班会课上让上晚自习的所有同学投票决定T的去留。投票结果出来,除了1票反对,2票弃权,剩下的全部要求取消T的晚自习资格。下午放学Z老师看着他默默地收拾书包回家了。但是,第二天上午T也没来,T的家长来了,而且还找校长,找年级主任,说Z老师这个班主任当得不称职,凭什么不让T上晚自习?不守纪律,你不能教育啊,还指使学生搞投票,弄得T现在都不愿意上学了。Z老师一肚子委屈说:“我究竟做错了什么?”
Z老师的错不在取消T同学的晚自习资格,而是错在不该使用投票的方式。民主投票并不适用于所有的领域,当我们明知投票的结果可能会损害到少部分人个人利益的时候,就不应该使用投票。具体到上面这个案例,我们应该强调的是规则、纪律而非民主,因为涉及到私权的问题,极易形成所谓的“民主的暴政”。被投票决定的人,会觉得他的权益是众人剥夺去的,特别是学生自尊心比较强,还会有一种被抛弃、被侮辱的感觉。同样的例子还有班级投票选举表现最差的同学,投票罢免班干部等,都很容易让人感到一种人格羞辱和情感绑架的意味。
二、投票的操作攻略
当我们决定采用民主投票的方式作出决定时,下一个问题就是怎样进行投票。除了对一种投票作出具体的方案设计外,我们还应该了解普通投票的规则、方式、程序等。
1.投票的规则
投票规则有两类:一致同意规则和多数票规则。
一致同意规则,是指一项动议或决定,须经全体投票人一致同意或没有任何一个人反对,才能获得通过的一种投票规则。根据这个规则做出的集体决定,可以满足所有投票人的意愿。然而,一致同意规则达成难度较大,实施成本过高,班级全体成员达成一致协议往往需要很长时间,需要巨大的努力来说服所有成员,所以不常被使用。但是班级投票中为了体现对部分人权益的尊重,有时确实需要使用一致同意的规则,如班费的缴纳和使用。
多数票规则是指一项决定或动议须多数投票人赞成才能通过或采用的一种投票规则。它又可分为简单多数票规则和比例多数票规则。按照简单多数票规则,只要得票最多或前几位,无需考虑是否过半数即可获胜或通过。当有面临两个以上的选择时,如班级“推优”,常采用此规则。按照比例多数票规则,赞成票必须高于半数以上的比例,决定或动议才能通过,这个比例包括1/2、2/3等。过半数比例是班级投票最常采用的规则。但制定班级公约、管理条例相当于进行班级立法时,最好采用过2/3的比例规则进行投票,这样才能让制度符合绝大多数同学的利益,最大限度地被班级成员自觉接受。
2.投票的方式
班级民主投票可以采用的方式有举手投票、无记名投票、记名投票等。
举手投票的优势在于操作简单快捷,便于迅速统计,多用于赞成或反对的表决式投票中。它的不足点在于投票者的意愿是公开的,可能会出现一些违心票。实践中一些班主任改进了这一方式,让所有的同学都趴在桌子上,把头埋下来,再举手。这样就看不到别人是否举手了。但即使这样对于计票者来说,谁是否举手是一目了然的,唱票的过程却是不公开的。此外,计票时也不太容易区分是否重复举手投票。所以,如非时间紧迫或是表决的内容确实不甚重要,一般不建议班主任采用此种方式。
无记名投票是现代民主社会最常采用的投票方式。投票者在表决票或选票上表达自己的意见,无需写上自己的姓名。它能使投票者不受外界的干扰,较为自由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多应采用此种投票。
记名投票的投票者除了在表决票或选票上表达自己意愿外,还必须署上真实的姓名。这并不符合现代民主投票的匿名自由原则。但这一投票方式在班级管理中也有其独特价值。班主任通过选票可以准确了解到某个同学对某一问题的具体想法。此外,记名投票也使投票者必须负责任地行使投票权。在少数情况下,如选举班委或班委的信任度投票中也可采用。但记名投票的结果在统计后不宜公开,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3.投票的程序
投票是一种民主程序,但只有公平正义的程序才能真正体现民主精神本身。班级投票的程序一般应是:(1)对投票事项做说明。班主任通常是班级民主投票的引导者,所以这项任务责无旁贷。班主任详尽清楚的说明,有利于投票在预先设定好的轨道上进行。(2)确定计票人、监票人。对于班级投票来说,此项不必太复杂,班主任指定即可,当然指定的人不可是投票决定的利益相关者或是相关者最亲近的朋友。(3)发放选票或表决票。班级选票多数时候为学生在临时撕下的小纸片上书写。其实在各校办公条件日益改善的情况下,班主任自制选票并打印出来发给学生,更显投票的正式。另外,一些采用复杂计票方案的投票更需班主任自制选票。(4)公开唱票。计票人和监票人在全体投票人的监督下公开唱票也是民主投票的一部分。班级唱票和计票多采用当场一人报一人在黑板上划“正”字的办法操作。(5)宣布结果。计票结束后,由计票人当场宣布结果,一场投票才能宣告结束。
三、投票的后续工作
对于班主任来说,班级投票结束,却意味着新事务的开始。
1.通过投票确定制度后,班主任应勤于巩固
民主确定的东西,必须得到大家的共同遵守,制度尤其如此,班主任也不例外。通过民主投票确定了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管理条例,班主任无论何时做事就必须有“章”可循,用例治班。任何人的奖惩都应该按制度来。只有这样,班级的制度才能被同学们自觉地执行下去。还有班名、班徽、班歌这些制度化的班级象征,班主任必须要求在布置教室时进行醒目的张贴,在开展各项活动中通过随身佩戴、经常歌唱等方式加以巩固,不断加深这些集体的印记。
2.通过投票作出决策后,班主任应该善于推进
通常班委会是班级决策的重要执行力量,班级投票作出决策后,班主任应该通过班委会积极推进决策的执行。例如:通过投票,班级决定在此次的“一二·九”大合唱中演唱《祝福祖国》。下面的问题是:谁来负责排练,谁来指挥,服装怎么办,要不要道具……这些都需要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由班委会和相关同学分工协作完成。排练的过程中,班主任还要不断跟进,帮其解决困难,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直到演出结束。
3.通过投票结束评选后,班主任应该急于补位
班级里的投票很多是用来评出优秀,选出干部的。班干部选好了,并不意味着,他们立刻上岗,就能干得很好,有经验的班主任会在短期内对他们进行一次岗前培训,至少要让班干部明确各自的职责所在。对于落选者,包括有实力评优,却由于名额有限没被评上的,要尽快安排一次谈心,主要是进行安慰,表示关心。当然,作为老师还应该帮助其找到自身的不足,鼓励其继续寻求进步。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民主像一座搭在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民主的程度越高,这座连通心灵的桥就越坚固,越宽敞”。我们班主任要做民主教育的真正实践者,请从关注班级民主投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