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机构及人员现状

2014-02-17张颖田杰杨兴梅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4年1期
关键词:年龄结构病防治监测点

张颖 田杰 杨兴梅

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机构及人员现状

张颖 田杰 杨兴梅

目的了解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机构设置和作用, 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现状, 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方法收集职工人事档案和相关管理资料数据对截至2012年12月31日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的人力资源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结果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现有在职职工106人, 专业技术人员96人(90.57%), 占职工总数76.42%。年龄结构以40岁以上人(49.06%)偏高、学历结构以本科为主(49.06%)。结论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专业技术人员不足, 人员有老化倾向、高级职称待聘。建议进一步加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全面提升职工素质, 优化人员年龄、学历、专业职称, 提高人员待遇。

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机构设置;作用

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 与云南省相邻的省区有四川、贵州、广西、西藏, 邻国是缅甸、老挝和越南。北回归线从该省南部横穿而过。地处低纬度高原, 地理位置特殊, 地形地貌复杂, 所以气候也复杂。有着多种地方性疾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存在, 因此如何做好防治、监测工作, 将直接关系到全省的生物安全问题, 而影响这一问题的主要因素是人力资源。本文主要以调查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机构的基本情况和人力资源现状为目的, 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本次调查选择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机构设置(以下简称地病所)。

1.2 方法 按照2012年12月31日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人力资源配置的现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机构设置及作用 2001年11月26日根据云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2001]227号文件“关于核定云南省疾病控制机构编制的批复”,正式将“云南省流行病防治研究所”更名为“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 核定编制105人[1]。原承担的鼠疫、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基孔肯亚病、流行性出血热、森林脑炎、辛德毕斯病毒病、Colti病毒、环状病毒、病毒性心肌炎、乙型肝炎、流行性感冒、帕良病、恙虫病、流行性斑疹伤寒、Q热、斑点热、莱姆病、布鲁氏菌病、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病、弓形体病、嗜肺军团菌病、小肠结肠炎耶氏菌病、内鼻疽、炭疽、霍乱等疾病及医学动物媒介昆虫的调查、防治、科研工作。又新增血吸虫病、狂犬病、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克山病、云南不明原因猝死、巴尔通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无形体病、大骨节病等疾病的调查、防治、科研工作[2]。

2.2 疾病监测网络 ①自2001年起地病所在全省16个州(市)113个县(市、区)开展鼠疫防治联防工作, 6个国家监测点;②血吸虫病有10个县(市、区)被列入全国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重点项目县;③地方病(碘、氟、砷、克):碘缺乏病全省有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地方性氟中毒分布在32个县、153个乡(镇), 有1个国家级监测点;经国家复核, 认定云南省有11个县的46个村为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潜在病区;云南省是中国克山病流行比较严重的地区, 有2个国家级监测点;④云南不明原因猝死有10个州(市)25个县(市、区)的监测;⑤病毒立克次体病:流行性出血热(国际上统称肾综合征出血热)全省14个州(市)69个县(市、区);⑤狂犬病有14个州(市)78个县(市、区)有病例报告;流行性乙型脑炎16个州(市)均有报告,流行不断;登革热有3个国家级监测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啮齿动物和蝙蝠自然感染SARS冠状病毒的研究》获国家资助;恙虫病、斑疹伤寒、斑点热和Q热和虫媒病毒等的监测;⑥钩端螺旋体病全省119个县(市、区)监测防治, 3个国家级监测点;布鲁氏菌病全省17个州(市)111个县(市)监测;⑦炭疽全省16个州(市)104个县(市)爆发和流行;⑧巴尔通体病、莱姆病、大骨节病的调查工作[3]。

2.3 人员现状 省地病所现有在职职工总数10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96人(90.57 %), 管理人员1人(0.94%), 工勤人员9(8.49%)。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有81人, 占职工总数76.42%和专业技术人员总数89.62%。其中公共卫生医师56人, 占专业人员58.95%。

从职称结构上看, 专业技术人员96人中, 高级职称34人(35.42%), 其中正高14人, 副高20人;中级职称28人(29.17%);初级职称34(35.42%)(表1)。

从年龄结构上看, 在职职工30岁以下16人(15.09%);31~40岁38人(35.85%);41~50岁42人(39.62%);51岁以上10人(9.43%)。专业人员40岁以上人员约占总数的48.96%, 以中老年为主, 多数人工作年限在10~20年之间, 1/3的人工作年限在20年以上。25岁到45岁是科技人才的黄金年龄, 37岁为其峰值(表2)。

从学历结构上看, 博士6人, 硕士23人, 本科52人, 大专15人, 中专及以下学历者10人。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职工总数76.43%(表3)。

表1 云南省地病所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结构

表2 云南省地病所人员年龄结构

表3 云南省地病所人员学历结构

3 问题与建议

3.1 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机构健全 下设6个行政职能科室和8个专业技术科室, 主要承担全省地方病、自然疫源性疾病和媒介昆虫的调查、监测、防治、科研工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 疫情监测与干预、实验室检测分析与评价、地方性疾病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技术指导与应用研究等职能。平时各病种的监测点都交给州(市)、县(市、区)的疾控中心管理, 由于人员素质偏低, 会有漏报和不报的情况, 作为省属单位要加强对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与指导。

3.2 优化人员年龄结构 目前省地病所专业技术队伍的年龄结构以中老年为主, 40岁以上的人员占48.96%, 人员年龄老化。为了地方病防治专业队伍稳定、有序的发展, 采取有效措施, 优化人员年龄结构,加强队伍的年轻化。一方面通过正常退休政策自然减员, 降低高龄职工人数;同时也要有序招聘当年医学院校毕业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由于专业人员的黄金年龄是25岁到45岁, 其峰值是37岁, 所以必须整体提升中青年职工比例;另一方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激励机制, 积极争取特殊岗位指标, 引进青年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 防止出现人才断层现象。

3.3 提高人员待遇 目前云南省地方病防治队伍中, 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比例较低, 需要逐步解决待聘人员的职称问题;鼓励40岁以下在职人员报考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 提供高学历;由于云南省是自然人文资源富集与经济科技滞后并存, 条件艰苦、多民族聚集的地区, 工作很难开展, 可我们的专业技术人员长期奋战在一线, 身心处于严重疲惫的状态,家庭也无法照顾, 造成人才流失。因此应适当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津贴、补助标准, 增强年轻人的爱岗敬业精神, 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职工队伍。

[1]《云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2001]227号文件“关于核定云南省疾病控制机构编制的批复”.

[2]杨幸, 概况.云南省地方病所志, 2001-2010, 2011, 7:1.

[3]田杰, 疾病预防研究.云南省地方病所志, 2001-2010, 2011:59-194.

R599

A

1674-9308(2014)01-0129-03

10.3969/J.ISSN.1674-9308.2014.01.076

671000 大理, 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

田杰 E-mail:jietian39@163.com

猜你喜欢

年龄结构病防治监测点
保定市满城区人大常委会为优化营商环境固定监测点授牌
天津南港LNG接收站沉降监测点位布设
抚河流域综合治理监测布局优化
具有年龄结构的麻疹传染病模型的稳定性分析
笼养蛋鸡软腿病防治对策
禽病防治把握“宜”“忌”
笼养蛋鸡软腿病防治对策
全站仪极坐标法监测点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
夏季到 奶牛肢蹄病防治要跟上
基于人口红利缩减的我国经济增长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