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实施研究—以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为例
2014-02-16李东娇刘秀娥
李东娇,刘秀娥
(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 国际商务系,江苏 苏州 215163)
高职院校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实施研究—以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为例
李东娇,刘秀娥
(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 国际商务系,江苏 苏州 215163)
以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为例,分析了高职院校实行弹性学制的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高职院校实行弹性学制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学分奖励制度,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全面落实导师制等举措。
高职教育;学分制;弹性学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高等教育实施学分制提出了明确要求:深化教学改革,推进和完善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促进文理交融;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因此,高职院校必须主动适应这种新变化,积极探索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以学分制和弹性学制为核心的高效的教学管理模式。
一、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内涵与实践
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为单位计算学生学习量,并以修满规定的下限学分为学生获得毕业资格的基本条件的教学管理制度。[1]弹性学制的本质是学生学习时限具有相对的灵活性,即学生的学习年限有一定的弹性,学生若率先修满学分则可提前毕业,也可以滞后于一定的时间毕业。[2]
为主动适应高职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推动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和教学管理体制创新,培养基础扎实、思维活跃、适应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高博”)从2014年起实行学分制学籍管理。学分制改革是全面推进新一轮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必须全方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其顺利实施。
弹性学制主要有缩短在校学习年限和延长在校学习年限两种形式。以高博为例,高中起点的高职基本学制为三年,实行弹性学制,学生可提前或推迟毕业,弹性修业年限为二到五年(含休学);中
高职衔接的基本学制为二到三年。学生在修业年限内,修完本专业教学标准规定的全部课程,修满规定学分,德、智、体达到毕业要求,准予毕业,由学院发给毕业证书。毕业生未获毕业资格的,可通过学分银行实现学分置换或毕业前重修等途径来修满学分。学生在基本学制的年限内,未修满教学计划规定学分,可由本人提出申请并填写《延长学习年限申请表》,经学院同意,办理延长学习年限手续,继续修读未完成的学分。
二、实行弹性学制面临的主要问题
高职院校实施弹性学制面临着很多问题,高博的弹性学制改革,主要存在如下几方面问题:
(一)教学资源不足,选修课质量不高
学分制与弹性学制以选课制为前提,如果选修课质量不高,就意味着弹性学制的失败。学生的兴趣爱好是多方面的,个性发展需要是多方位的,而学校的选修课程资源和教师资源却是有限的,导致能开出的选修课程数量受到限制,即便有些选修课程开出了,但由于教师资源的缺乏,最终也会导致选修课质量下降。
(二)缺乏科学的课程体系设置
目前,高职院校学科化的课程体系为“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的“三段式”教学活动。这种先理论后实践、先基础后技能、先学校后企业的思维定式阻碍着课程改革进程,也阻碍着弹性学制的改革。如果没有以职业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为基础,仅停留在选修公共课、理论课层面上,将会导致高职生选择面小,甚至全班同学同时选修一门或为数不多的几门课程,使得学分制和弹性学制脱离了为达到提高教学质量而实施的本质意义,距离真正的职业教育的弹性学制相去甚远。
试行弹性学制改革的大部分高职院校,只是单纯规定了学生达到毕业要求的最低学分,完成学分所需要的最低修业年限,没有提出比较合理的课程设置,保证不了学生自主权利的充分发挥。因此,学生不能根据自身需求制定个人学业计划,提前或推迟毕业,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弹性学制”。
(三)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不强
高职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比较差。高职院校的生源特点是:学生来源多样,学习基础相对较差,相互之间差异显著,学习主动性不强,这与学分制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相矛盾。学生选修课程时容易避难就易,避重就轻,盲目选课和混学分现象严重,选修的课程不利于其预期培养目标的实现,易导致培养规格出现问题。
(四)学分制实施尚不完善
学分制是实施弹性学制的基础,没有完善的学分制不可能实行弹性学制。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了学分制改革,但受计划经济思维的影响,学分制推行得并不彻底,从表面上看,学生修完规定学分即可进入论文写作阶段,但实际上由于在教学计划编制中不考虑学生个体的兴趣或特长发展需要,仍旧按照学时计算学分,课程仍旧按固定学期开设,学生自主选课的范围很小,最终导致大部分学生同时完成学位课程,学分制的灵活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五)已取得学分的收费问题
学分制收费的本质是对学生取得学分过程中占用的资源和享受的服务收取费用,但如果学生取得学分的途径并没有占用学校的资源或与学校没有太大关系,这样的学分是否应该在收费时核算进去或者是否应该按统一的标准核算,这是一个无法解答的问题。
三、实行弹性学制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弹性学制下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自主选择课程、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主安排学校进程,能够依据自己的个性特征和发展需要,合理设计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涯。[3]这就要求学校必须构建合理的师资结构,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可以从学校、院、系、专业四个不同层面来构建不同层次的师资结构。为了实现整体效应,要优化高校师资队伍,既包括教师的职务、年龄、学历、学科等显性结构的优化,也包括教师的思想、能力、水平、修养、性格等结构的优化。[4]
(二)建立科学的学分奖励制度
弹性学制下的教学过程既强调受教育者的一般水平,也要顾及个体差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此学校要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长的发挥创造良好的条件。高博实行学分制管理,为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设立“学分银行”,用于学生的课程置换与学分置换。学分银行涉及的学分范围见表1。
(三)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完善学分制
实施学分制要求增加教学计划的弹性,围绕专业主干课程,安排适当的选修科目,给予学生选择
学习课程一定的自主权,教学计划必须合理规划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比例,以便既保证学生具备最基本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又避免学生盲目选修课程或避难就易,降低培养质量。为了优化课程结构,应该设置丰富多彩的选修课,保证学生选课的自主性和自由性,进而保障学生有更多的自由学习时间,使学生能根据自身需求制定个人学业计划,从而保证弹性学制下的教学质量。
表1 “学分银行”涉及的学分范围
实施弹性学制后,专业教学计划、教学进程、课程管理、学生选课和日常教学管理发生相应变化,迫切需要制定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首先,实行弹性学制,改变了传统的班级授课模式,学生在校学习时间长短各异,选择课程和时间不同,因此,学校必须实施更符合学生实际的分散学习和个别化学习制度,大量开设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打破专业模块之间的壁垒,允许学生跨专业选课,设立学分相互确认制度。其次,实行弹性学制,需要积极改革考试管理制度,要求学校对现行的学习评价制度和考核办法作相应的调整。再次,实行弹性学制,改革学籍管理制度,允许学生调整学习年限。
(四)全面落实导师制
实行导师制,主要是指在教学计划的实施过程中,聘任导师从专业角度指导学生学习,为学生提供专业上的指导和服务,着重指导学生选课、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择业就业等各项活动。以高博为例,为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学业规划和专业指导,正确指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进程和提高学习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配合学分制、辅导员制全面实施,学院自2013年11月开始实行导师制。
导师应按照有关规定和相应的专业教学标准要求,向学生介绍专业特点、发展动态及社会需求,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帮助学生树立专业思想。导师可以向学生提供有关选课的各种规定、程序、教学计划和毕业要求等各类信息,帮助学生安排好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计划,指导学生正确修读课程,缩短学生对学分制的适应期,为学生当好参谋,保证学习质量。
四、结语
弹性学制本身就是以人为本的先进教育理念的制度化,所以,我们必须首先领会弹性学制的精神内核,其次才能以其为指引完善学分制改革。同时,弹性学制又是一项操作性、实践性极强的系统工程,必须要以科学的实施方案为指导。这不仅要从构成弹性学制系统本身的学分、选修制、弹性学制等要素入手,还要充分考虑到学校物力、财力、办学专长、管理制度、师资队伍与管理人员素质等外部条件,共同确保学分制的顺利实施与特色创建。因此,弹性学制要真正“弹”起来,必须得到全社会的帮助,全民联合起来,共同营造适合弹性学制实行的大环境,使它真正具有可弹性。
[1] 杨德广.中国学分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13.
[2] 周清明.中国高校学分制研究—弹性学制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5.
[3] 周清明.弹性学分制下的教学过程控制论[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5):47-49.
[4] 翁波.实施学分制后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5(8):52-53.
[5] 郑纪英.我国高校学分制改革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7.
(责任编辑:宋现山)
Study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redit System and the Flexible Educational System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 Case Study of Global Institute of Software Technology
LI Dong-jiao, LIU Xiu-e
(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Global Institute of Software Technology, Suzhou 215163, China)
The paper takes Global Institute of Software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main problems of elastic credit system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t proposes that colleges must strengthen the teaching staff, establish a scientifc credit incentive system, reform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and implement the tutorial system in order to implemet flexible cedit system.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credit system;elastic credit system
G712
A
1008-7931(2014)06-0096-03
2014-07-10
李东娇(1984—),女,河北保定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刘秀娥(1983—),女,河北保定人,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