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评:你心目中的猪育种
2014-02-15本刊编辑黄若涵
本刊编辑/黄若涵
林国忠:育种应该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融合创新,提升品质,优质品系,稳定遗传。育种的终极目标是培育优质品种,顺应市场,最终培育出生长速度快,遗传稳定,肉质香醇的好品种,育种最为重要的环节莫过于祖代,父母代品系,血缘的选择。
厦门国寿种猪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研究员、高级畜牧师。1975年开始从事养猪业,1980年创建了台湾国忠种畜场,1999年事业扩展到中国大陆,在福建厦门投资成立厦门国寿种猪场。
黄如渠:育种是一项投入大、收效慢、对我国养猪业意义深远的生物工程,必须扎扎实实、持之以恒走自主育种道路。
高级畜牧师,现任湛江广垦沃而多原种猪有限公司总经理。从事养猪生产技术管理、兽医科学研究等工作17 年。2014年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高勤学:育种本质上是育种工作者的辛勤劳动,种猪是劳动成果的载体。育种的终极目标是不断取得进展,并适应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取得政府新品种认证并不是育种的主要目标,事实上多数政府认定的品种在市场上并没有生命力。
副教授,动物遗传育种学博士,现在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工作
王琳:育种不是生产的绊脚石,而是生产的推进器。育种的真正价值体现在终端,所以,育种不仅要培养“特长生”,更重要的是培养综合素质高的“三好学生”。
博士、正邦集团育种总监
杨华威:培育出适应中国养猪环境与市场需求的优良品种(系)或配套系,育种的终极目标是使商品群效率与效益最大化。育种是以测定为基础,准确、完整数据为核心,遗传评估为指导,强度选留为保障的系统性工作,缺一不可。
武汉天种畜牧股份有限公司育种事业部总经理
张佳:微育种——细微之处见功夫(近来,“微”字十分流行)。在种猪育种界已经有很多博士和专家,大家对如何开展育种工作都有着自己的丰富经验和理解。但是,所有的育种工作都是基层的员工一点点做出来的。没有长期踏实的积累,是不可能见到显著成效的。在育种界,只有大孤独才能造就大英雄。
福建一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主要负责公司种猪核心场项目及中加合作项目建设管理、公司产品销售、技术管理等工作。
楼平儿:大家都明白我们陷入了“引种-退化-再引种-再退化”的循环怪圈,殊不知引起此恶性循环的意识循环是怎样的?因为有“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跟不上-做不了”不良意识循环,“看不见”育种带来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益,“看不起”具体的育种工作,“跟不上”国内外的育种和管理步伐,“做不了”扎实细致的育种工作。我们说不管是种猪企业,还是育种员,如能“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就肯定能“等得到繁荣”。
遗传育种博士。参加中国-加拿大瘦肉型猪项目、负责中国-柬埔寨种猪示范项目在金边的执行。从1997年起至今从事种猪育种生产管理等工作。
任斌:结合本场实际制定育种方案,保持和稳定种猪群的生产成绩,或有小的突破,指导和推广到下一级繁育体系中。这就是我心中的育种。育种的终极目标是利用好地方猪资源,培育出本国的优秀种猪。个人认为育种最关键的一环:育种数据采集。
湖南佳和农牧股份有限公司育种中心副主任、汨罗分公司生产育种部经理
孙晓超:持续选留最好的后备猪,淘汰最差的种公母猪,构建高效核心群以“九段选育模式”育出优秀种猪。
河南省谊发牧业有限责任公司,育种部主任,畜牧师
王瑞年:在我看来,育种方向和方案在大多数种猪企业是存在的。但育种不是有方向和方案就够了,还要有一个坚定的严谨的团队的落实,才能确保育种方案向期待的育种方向逐渐变为现实。
在实际操作中,育种不只是选择哪些猪可以入测,对猪群进行性能测定,也不光是选择后备猪群,或者确定淘汰列表,还应该包括在整个育种过程中对错误数据、事件的规避和纠正。
硕士,曾从事猪场设施设备的引进和推广工作。目前供职于广州艾佩克,从事现场育种工作
后记:十八大提到企业创新驱动,而这创新就是要求企业要有核心技术。我们一般都能清楚知道一个猪场的CEO(总裁)是谁,但它的CTO(首席技术官)是谁?很多猪场并没有正儿八经的、合格的CTO。高等院校有技术人才,但是企业本身以前的核心技术、专利技术和技术人才的积累不够,大多企业目前还成为不了技术创新主体。由于评估体制等原因,很多专家去企业指导也只是蜻蜓点水,更实际的、接地气的指导很少。这也是国家为什么提出要产学研结合、要求科技为经济服务,促进经济转型发展。养猪企业创新乏力,这需要一个过程,目前需要产学研结合。希望实力的养猪企业尽快培养自己的技术队伍,也希望这些育种岗位的技术人才更专业!
现在中国种猪业育种的呼声越来越高,企业也越来越重视,育种已经从概念到形式,最后落地到了猪场育种员的实际行动里,我们很欣喜地看到养猪业在逐渐朝更理性的方向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