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猪业科学》2014年第7期
2014-02-15裴星朝
裴星朝(福建省福清市永诚畜牧有限公司市场部负责人;福建农林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硕士。)
对于养猪行业的广大从业者和关注者来说,《猪业科学》俨然已成为获知行业资讯,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的最主要来源之一。与《猪业科学》的邂逅源于一次不经意间的翻阅动作,但随后便被其内容的专业性、丰富性和实用性所折服,从此每期必读,爱不释手。
2014年第7期的主题策划——中国猪种对世界猪种的贡献,可以说是贵刊一个追溯历史,分析现在,展望未来的诚心之作。从中国猪种对世界猪种的影响及作用,到对中国新培育品系优良特性的探访及其现如今所面临困境的剖析,最后提出了一些如何开发利用地方品种猪的方法。整个主题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引发了养猪人对中国本地猪种品种价值及保护、开发、利用的深度思考。
《论中国猪种对世界猪种持续、深远的影响》这篇对李宁院士的采访略记中,强调了中国猪种培育对世界其他猪种育成具有重要影响,而且中国猪对现代养猪业的贡献是持续性的。王林云教授的《基因交流是改变猪性状的重要动力兼论中国地方猪种与国外猪种的基因交流》一文,从现代家猪和野猪的差异性表明人类改良猪种的巨大作用入手,回顾了历史上几次中国猪种与外国猪种之间的基因交流,并用事实说明,中国地方猪种对国外猪种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那些近乎消失的猪种》的访谈汇总,首先对三江白猪、湖北白猪和军牧1号白猪3个培育品种的衰变过程进行了阐述;随后对培育品种近乎“消失”的普遍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途径;最后以沙子岭猪的成功范例来表明地方猪种也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道路。《从产业化发展思路探讨开发利用地方品种猪》一文,介绍了由于消费者对优质猪肉日趋紧迫的需求,地方猪的产业化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好形势,但地方猪种仍然面临着存栏数低、养殖标准低、产出效率低等问题。为了保护我国地方猪种,只有从产业化发展角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保护和开发、效益相结合才能为我国地方猪种的未来找到出路。
《生产管理》栏目的《规范指标化养猪研究探索》一文中强调,改变过去“扩张规模、低效高耗、简单落后的生产模式”,实行标准、规范、指标化精细养猪,提高母猪年生产力,将为我们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愿《猪业科学》越办越好,引领养猪人取得更加优质的产品,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让我们养猪人与《猪业科学》的情谊越来越深。
裴星朝
福建省福清市永诚畜牧有限公司
2014-08-10